內容預覽:
學習《論語》
子曰:“不如與時俱進,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們不知道,但他們不在乎。難道不是君子嗎?”
從表面上看,第壹句的解釋是“經常學習復習不是很愉快嗎?”但是,從古到今的學習,並不是那麽愉快的。從戰國時的蘇秦刺死,到唐宋後的寒窗苦讀十年,再到現在開夜車準備高考,哪壹個可以說是“幸福”的?可見,這裏的“學”絕不是指對書本知識的認知,而是包含了“學”和“理”的含義。那麽“學”從何而來?不僅在於語言和文字,還在於做人和做事。《中庸》說:道者,須臾不可離,非道者,可離。莊:陶在尿裏淹死了。禪宗說:青竹為法身,黯黃花無非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可見,世間萬物皆有其道,所以每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時刻明白“Xi之道”。通過體驗生活中壹切事物的真相,自我證明和自悟,自然就快樂了,這種由內而外的快樂遠勝於物質滿足的快樂。
第二句解釋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別忘了采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