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淺析堅持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淺析堅持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我承認文化多樣性,但我絕對反對“固守”文化多樣性。

誠然,千百年來,各地文化都是被自己的歷史沈澱和升華的。如今世界上先進的通訊手段像村莊也不過百年歷史。也就是說,在過去相對封閉的現實環境中,地方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同的軌跡。這就是今天文化多樣性的起源。

然而,正是因為先進的通訊手段正在萬裏迅速普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是天然的屏障。社會生產力的增長促進了社會結構的大整合,只有在大整合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大分工,才能更大程度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文化融合是社會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過去五千年的文明是從有文字實時記錄開始的——從西周的“中國人之變”開始。之前的歷史沒有第壹手資料,最早的正史也只是基於口口相傳——也就是壹部中華文明與周邊文明融合的歷史。如果要堅持文化多樣性,中華民族豈不是五千年的罪人?

文化多樣性,這個概念其實來源於物種多樣性。新物種的出現,首先是因為基因突變,這種突變是沒有方向性的。當出現能適應生存的突變時,自然淘汰法則會讓它存活下來,從而形成壹個物種。但是文化是不同的東西。這是社會承載的壹種屬性,本身就是壹個不斷變化的東西。文化以人為本。最基本的人權是生命權:“公民享有最起碼的健康和文化權利。國家應與社會各界合作,改善和促進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公共衛生。——《法學詞典》,第壹版,第367條,主編,鄒宇,。如果壹個文化地點封閉貧瘠,收入只叫生活;這壹地區的發展會使當地人民過上小康生活,但同時也會因外來文明的進入而沖擊當地文明,並可能使當地文化迅速融入大中華文化。那麽,僅僅是堅持文化多樣性,剝奪文化所在地方的人民生存的希望嗎?

比如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北京“環保人士”反對雲南怒江水電項目。中科院院士賀作秀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在這裏,我想引用方的回答,這也代表了我的觀點:保護文化多樣性是源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但這其實是壹個很大的謬誤。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相對應的,是尊重文化多樣性。文化的主體是有尊嚴有意識的人,而不是動植物。外人應該尊重別人的文化,但不應該認為自己高人壹等。要做別人的保護者,就應該只改變自己,不改變別人。

“那些口口聲聲說怒江原住民過慣了幸福清貧的生活,願意壹直這樣過下去的‘環保主義者’,他們願意過這種‘原生態’的生活嗎?貧窮不是文化。民族文化不是壹成不變的。既然我們已經告別了漢朝的生活方式,融入了現代文明的洪流,我們有什麽資格要求少數民族把他們的‘原生態’作為展品留在博物館裏,供我們研究和欣賞?因此,這些“環保主義者”的觀點是偽道德的。”

這家夥雖然這幾年脫的太多了,但是嘴也越來越開了。但他畢竟也是院士,無論如何都會有壹兩句至理名言。文化多樣性是歷史原因形成的壹種狀態。雖然現在的通訊手段很發達,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比較封閉。即使是非常發達的地區也有明顯的文化差異。而文化本身就代表了人群的行為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想和諧相處,就要尊重他們的文化差異,也就是尊重文化多樣性。只有尊重文化多樣性,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從對方的思想標準上為對方著想,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作為政府,我們應該尊重文化多樣性,從而避免制造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但是,我們只能尊重,絕不強求。因為尊重和堅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尊重就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與人交往。堅持就是不顧人的真實需求,把文化作為壹種觀賞品圈養起來。但是,在文化上依人而定,圈養文化最終是把人圈養起來,那就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