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事送我壹些自制的“曬藍肉”,才知道這種“藍肉”並不是什麽奇怪的東西,更不是什麽植物。簡單來說就是壹種加工過的瘦豬肉。
但是什麽樣的豬肉可以稱之為“曬藍肉”呢?這就是特點。
還記得沅陵嗎。沅陵是湖南省的壹個縣,現在隸屬懷化市。在地理上,沅陵位於湖南西北部,屬於湘西。其實歷史上湘西的土匪大部分發生在沅陵。沅陵縣曾是抗日戰爭時期湖南省的臨時省會。縣城內有壹條寬近4米、長922米的古巷,匯集了天主教堂、基督教永生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百元寺、道教宮觀等五大宗教的教堂和寺廟。近百年來,他們同道而居,和睦相處,形成了國內外罕見的耐人尋味的宗教文化奇觀。縣城沅水河畔的鳳凰山古寺,曾是張學良將軍的軟禁之地。
沅陵很神秘。沈從文的《沅陵人》等關於沅陵的文章,寫了沅陵特有的三件事:趕屍、放杯、抒陳之態。至於這些是真是假,就不用探究了。它展現的是巫文化的超驗形態和偽裝。沅陵有很多歷史和文化。字典裏有個成語,意思是博覽群書,知識豐富精湛。而這個“尤爾”指的是沅陵縣西北部酉水河畔的猶大山和小遊山。成語背後有個典故: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朝廷大夫傅盛冒著生命危險,從鹹陽走私壹千多本書籍,藏在尤爾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流傳後世。這些書信是秦朝滅漢時獻給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當劉邦收到關寫給他的大量先秦書信時,他喜出望外。他親自命名尤爾藏書洞為“文化聖地”,尤爾山為“世界名山”。從此,尤爾山尤爾洞成為了世界上的神聖古跡,也是學者們畢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記得近幾年湖南日報報道沅陵縣有個村子叫“教授村”。這個2000人的村莊幾十年來培養了67位教授。還記得國內文物圈有句話: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據說三秦之地以秦始皇兵馬俑為代表的地下文物很多,地面保存的文物是三晉之地最多的。在湖南,沅陵可以說既是中國的陜西,也是中國的山西。為什麽?是沅陵地下豐富的文物,如虎溪山壹號墓,獲得的珍貴史料可與馬王堆漢墓相媲美;地上風景很美,有句話叫“水行三十裏,浪跡五千年。”難怪沈從文曾評價:她美得讓人心碎。妳說,這是什麽美!
這麽說有點遠了。讓我們回到“肉”
說了半天沅陵,這個“肉”其實和沅陵有關。是正宗的沅陵特產。
沅陵“曬藍肉”的產生與其地理環境不無關系。沅陵古稱郴州,沈從文的《邊城》、《湘西》、《湘杏筆記》都是在沅陵寫成的。縣城有兩條大河,壹條是沅江,壹條是酉水河。歷史上,沅陵曾是湘西物資和人流流通的交通要道,沿江碼頭眾多,名鎮眾多。
有河有水的地方,就有靠水為生的人。水原和酉水兩岸的沅陵人,大多以航海或航海為生。每年春汛過後,他們就離家在江上流浪,在風浪中漂泊。船上的生活自然艱苦。這些女人,想著自己的老公,想著給男人做點好吃的。於是,我想出了壹個絕妙的辦法,把沅陵本地黑豬的後腿肉去皮、刮脂、去骨、去筋,把肉切成大塊,用鹽和米酒腌制,用竹籃掛在弓上曬,使瘦肉逐漸變紅,稱為“曬籃”。後來文人把“筐”字改成了“土氣”。
看似簡單的“曬藍肉”,再壹次證明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這薄薄的“曬藍肉”,不僅在劃船揚帆的沅陵人嘴裏好吃,心裏也甜。
我按照百度提供的方法,把同事給我的“曬藍肉”煎好,裝了壹個飯盒,拿到開往吉首的火車上吃午飯。它確實是美味的。到了吉首,家裏人給我發短信:味道很好。還有嗎?請下次帶壹些回來。
看來舌尖上的“曬藍肉”還是蠻誘人的。就像“美得讓人心疼”的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