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關於草的詩歌和意象

關於草的詩歌和意象

1.關於草的詩(附評論和感想)姑娘,我來說說妳姐吧。

1.天蒼蒼野,風吹草低牛羊。

(《智利之歌》)

2.平原上壹望無際的草,隨著每個季節來來去去。

(白居易:《傅德顧曹苑送別》

3.雖然壹個國家被分裂,但山川永存,樹木和青草的春天又回來了。

(杜甫:《春天的希望》)

4.但寸許草得三春暉又有多少情。

(孟郊:《遊子》)

5.森林是黑色的,風襲擊草,然而將軍嘗試夜間射箭。

(陸侖:《夏塞曲》)

6.南山下種豆,草滿豆苗。

(陶淵明:《歸園》)

7.路窄草木長,夕露沾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我壹個人在草叢裏,樹上有黃鸝在歌唱。

(魏吳穎:(在滁州西溪))

9.花兒越來越誘人,淺草可以沒有馬蹄鐵。

(白居易:(錢塘春遊))

10.天街的雨是清脆的,草色卻是遠遠近近的。

(韓愈:《水部張十八員初春詩二首》)

11.屋檐低,溪水綠。

(辛棄疾:《清平樂?鄉村住宅”)

12.亭外,古道旁,草藍天藍。

(李叔同:《再會》)

13.壹個人,有壹條草溪,樹上有黃鸝鳴。

(魏吳穎:在西溪滁州)

14.天街的雨是清脆的,草色卻是遠遠近近的。

(韓愈《早春獻張水部十八員任外交部長》)

15.朱雀橋旁雜草繁花,五壹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五壹巷》)

16.樹林漆黑,風吹草動,然而將軍卻嘗試夜間射箭。

(陸侖《夏塞曲》)

2.草在古詩中代表了很多意象。請用壹句詩來證明:“草藥是無情的,但在特定的環境下,在特殊的心境下,也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有了特定的含義。”

作者對意象的理解是正確的,但作者並沒有在文章中對這種特定的環境和特殊的心境進行闡釋和分析,使得該詩的情感色彩和具體含義成為空中樓閣,尤其是作者在古詩詞中所探究的“草”的四六種文化含義,仍有很大的誤差,值得重新探究。在“寄托希望與理想”壹章中,作者首先引用了謝靈運《池塘上樓》中的兩句詩“池塘裏長春草,園中柳成鳴禽”。

然後分析這兩首詩是:“描寫冬春交替時景物的變化,抒發詩人對官場失意的憤懣,流露出詩人欲仕欲隱的矛盾心情。”似乎作者引用的兩句詩,或者說“春草”的意象,完全表達了全詩的主題。

對於作者來說,在引用後簡單地復制這首詩的主題,而不是分析和論證,這似乎有點太容易了。而且“春草”這壹意象,絕不是詩人對官場失意的憤懣,也不完全是詩人守節與隱居的矛盾心境,更不是寄托願望與理想的文化意味。

誠然,作者引用的兩句詩,真的是描寫冬春交替的景象,“春草長在塘裏”,萬物復蘇;“園柳變離”,春意盎然。這只是“春草”和“鳴禽”的出現,或者說它們的形象。

臺灣詩人余光中在《論意象》中對意象下了這樣的定義:“所謂意象,就是詩人的內在意義向外界訴說的意象,讀者可以根據外在的意象還原為詩人的內在意義。”根據作者第壹段的理解,分析謝靈運寫《爬池上樓》的具體環境以及詩人寫這首詩的特殊心情。基於對很多人引用的兩首詩的分析和理解,我個人認為《春草》所表達的意象,也就是說詩人的情感和心境是這樣的:第壹,謝靈運在雍三年被從繁華的都城排擠到偏僻的海濱永嘉郡當太守兼詩人。

在永嘉這個僻靜的地方,詩人想在道德學習上有所進步,他深感智力不足。他也想退休,努力工作,但又覺得力不從心。如此壓抑的感情使詩人身心疲憊,甚至病倒了,長期臥床不起。

在這樣特定的環境和特殊的心境下,詩人看到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春意盎然。詩人把久病痊愈的喜悅寄托在“春草”和“鳥鳴”中。憑借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敏感,這兩首詩是詩人久病痊愈後情緒激動的高潮,是詩人抑郁情緒的放松,是對詩人仕宦失意的暫時安慰。這是“春草”的形象,這是“春草”在這裏所賦予的文化意義,與作者所描述的“怨恨”和矛盾心理關系不大。

第二,詩人謝靈運是個博覽群書的人。當他看到草的復活,看到被池水滋潤後會茁壯成長的春草時,他自然想起了《詩經》中的“春來晚,花開無數”這句話,風在七月。“女心悲,子差不多”的詩句;我也想起了《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子不歸,春草長花”的詩句。

這讓謝靈運很快從興奮、放松、安慰中掉了出來,他感到孤獨,失去了內心,表現出思鄉卻不歸的苦澀與悲傷。這是《春草》的第二個意象,有“花瓣如淚而落,孤鳥悲鳴”的悲涼。所以緊接著“春草長在塘裏,園中柳化為歌鳥”,詩人寫出了“齊琦傷歌,歌多愁善感”。這後兩首詩是對前兩首詩《春草》和《鳴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的最好補充。

《春草》所表達的意象,只是反映了詩人的壹部分感情,壹部分思想,當然也只是壹部分主題。與鳥鳴、潛水、飛翔、雲浮、深沈、窮海、空林、波濤、曲徑、早景、微風、新太陽、舊樹陰及其詩詞有關。有詩人對自然的喜悅和敏感,有想家的痛苦和悲傷,有詩人隱居的興趣和決心...這是詩人復雜的心境,復雜的思想感情,這是《樓上爬池》的全部主題,絕非單壹的“春草”意象所能替代。

許先生在《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第3期《中國詩學原理講座:第七講詩歌中的意象(上)》壹文中明確指出:“在本文中,‘意象’是用來指受詩人情感影響的個體物質的形式和特征。兩者的區別在於,圖像主要用於指‘圖像’中的‘像’,其適用範圍並不局限於個別物質。它和意境的區別在於,意境著眼於壹首詩的全貌和畫面所包含的主題。當然,整個畫面是由壹山壹水,壹草壹木構成的,融入了詩人的感情。壹山壹水,壹草壹木就是壹個意象,意象的總和構成了詩的意境。”

我只是用徐老師的觀點來評論《淺探》這篇文章。在這壹章中,作者引用了孟浩然的詩《送別王維》中的壹句話:路邊的花有多香。

如果他們不是說再見,老朋友”,作者分析“欲望”和“憐憫”這兩個詞傳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詩人想退隱山林,但又無可奈何。作者的分析把詩人的矛盾心理放在“求”的“草”裏,真的很舍不得。

“如果他們不意味著再見,老朋友”的心理是不是在“芳草”的形象。孟浩然在離開襄陽之前,在首都給王維留下了這首詩,當時他四十歲。因為是讀書人,所以很苦。

所以有“尋草”歸隱山林的欲望,但詩。

3.與植被意象相關的詩歌最好欣賞;最好有更多的植物和樹木來對比植物和樹木的繁榮的荒涼,以表達跌宕起伏的感情。比如“春風十裏,麥子青。”(姜夔揚州慢)很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遍地青麥,壹片荒涼。“舊園荒涼,楊留信,淩歌不能春唱。”那壯麗的景色比春天更美(春天比春天更美)。在這裏,郁郁蔥蔥的柳樹襯托出了荒涼。“臺階前的綠草是春色,樹葉下鳥兒歡快地鳴叫。”(杜甫書香)壹代聖賢及其成就已蕩然無存。現在,只有映著綠色石階的草每年都產生春色(春色是虛妄的),黃鸝徒然發出這婉轉美麗的叫聲。詩人哀嘆往事空。五壹巷門口夕陽斜。”(劉禹錫五壹巷)朱雀橋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上長滿了雜草和野花,五壹巷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夕陽映照著破敗荒涼的入口。

4.古代詩歌中的草意象。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草,很早就進入了中國的古典詩詞。早在《詩經》中,近十處都出現了草。當然,草在這個時候主要是用來打氣的,比如“野有蔓草”“草為什麽不黃”。在楚辭中,草出現的頻率更高。它是由屈原的作品形成的。(屈原《離騷》“香草為君子,名花為長青”(王維《春賀》,後又動員外藥園)。屈原用草藥比喻賢德的人才,蕭艾比則用叛逃墮落的人才。王維詩歌中的隱喻更為明顯,無需解釋。再比如孟浩然的詩《路邊花可能有多香,我悔去反古人》(《離王韋》)和文天祥的詩《風雨》(端午感繁華),都是用草來比喻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孟浩然希望隱退,文天祥希望救國。《楚辭·趙隱士》中有“王孫遊子不歸,春草生生不息”之說。從此,草就成了維系離別感情,寄托人們思念的對象。江淹的別府裏就是這樣。這種意境經常出現在古詩中。比如“春草秋色更青,子未歸西。”(謝朓《賞晉安王》)“草在春天又返青,但我的朋友王子啊,妳呢??”(王維《送別》)詩人總是著眼於草在每年春天重現新綠,似似歸來,所以往往以草為抒情。再比如:“我們什麽時候才能見壹次老朋友?”(顧況《送人》)和“春水長春草綠,所以我斷斷續續地想妳”(姚月華《愁詩》)。常看到“芳草”與“斷腸”聯系在壹起,如“春園無聲,斷腸芳草綠”(韋莊《金門》),“院中花簾未卷,斷腸芳草遠”(朱《金門》)。還有壹些詩也是以草為題材,但不以春為主題。葉莉的詩句:“留愛無處不在”(《送顏二十六到譚縣》)和李漁的名句“留愛如春草,走得更遠更活”(《清平樂》)都是著眼於草的延續,也是以壹望無際、無處不在的草為象征。即主觀感受外化為客觀事物。如“故人不見,秋草悲南”(顧況《送別李別家》),“上有古木如花,下有春草悲”(李白《送別涪陵》)。其實人是會傷心難過的,只是詩人說草傷心,草傷心,讓人看起來靈動含蓄。比如“憶青絲裙,憐遍地草”(牛錫基《生尋蹤》),青絲裙的顏色和草的顏色壹樣,所以詩人“愛屋及烏”,因為想到愛人的絲裙顏色,所以愛遍天下草。本來絲綢裙指的是情人,後來絲綢裙的顏色指的是情人。後來他用和裙子同色的草來指代他的愛人。牛錫基的詞和表達大致經歷了這樣壹個藝術過程。其實這種思想在韓樂府中就出現了:“綠袍如草,草長而舒。“這是基於草和長袍的顏色。草常被用來表達悲傷的感情,大概是因為秋草和野草容易觸動人的感傷之情。如“倚樓無言欲忘我,天暗連芳草”(寇準《走在沙上》),“月高天白,朽草寒露。”(陸遊《秋興》)。草在渲染悲涼氣氛中起著非常強的作用,所以在挽歌和古詩懷舊中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意象。前者如“野草蒼茫,白楊亦蕭蕭”舊宮草為春。猶滿衣襟,向楚人青翠”(劉長卿《曹青宮懷古》)“我悲問往事,只看長河奔流回。黃昏東風青,鷓鴣飛嶽王臺。”(龔都南巡精彩)至於杜甫和崔豪的名句,還有鸚鵡洲是壹窩香草”(黃鶴樓)更是人們耳熟能詳。草常被用來表達人生短暫的無奈嘆息。《四街區》中已經有“芳草不能久活,芳草依舊閑”的詩句,比喻俗人追求功名的努力。雖然他們贏得了壹時的贊譽,但最終還是會回歸虛無。許幹的房間思想。格調也很低。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則不同。詩中說:“花和草在眼睛裏盛開,小白花在越女的臉頰上長紅。可憐夕陽香花落,婚姻和春風不需要媒介。“雖然也是以花草為題材,但表現了珍惜青春,積極利用世界的思想。至於白居易的名句:“野火未盡,春風吹又高”,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的進步。掃除感傷的情緒。依靠詩人的主觀感受,草的意象表現出豐富而復雜的內涵。”但壹寸長的草有多少愛,回報三縷春光”是比喻孩子很難用壹寸草來回報母親的愛撫。草色人心和閑,名利和合”是用綠草色比喻閑人的心和淡泊平和的感情;讀書的快樂怎麽樣?“窗前的草是綠色的,沒有被刪除”描述閱讀的快樂是壹望無際的春草在窗前;“草不謝其榮於春風,木不怨其秋落”通過植被的興衰揭示了自然的規律。可見,草的豐富內涵在古詩詞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古代詩人豐富想象力的光輝照耀下,草的形象更是多姿多彩,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