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藥材收藏館:沈復拼音名FúShén別名木來源:茯苓菌核(茯苓)有松根或細松核的部分。切成薄的立方體,固體。伏神木:就是伏神木裏的木心。多為歪松根,外部有殘茯苓,呈白色或灰色,內部仍為木質,松身較輕,無皮,略似朽木。性味甘平。功能主要是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用法用量:3 ~ 5元。摘自《全國中草藥與中藥集》:茯苓來源於《名醫誌》中的英文音名FúShén,IndianBreadwithPine又稱沈復產地。藥材來源: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天然有松根(即茯苓木)。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Poriacocos (schw。)狼。【Pavhymacocosfr。]采收貯藏:取茯苓,切去茯苓,挑選茯苓中間有松根者,去雜曬幹。原菌核呈球形、卵圓形、卵圓形至不規則形,長1030cm或更長,重量不等,壹般重5005000g g,外皮厚而有皺紋,黑褐色,鮮時柔軟,幹後堅硬;內部白色或淺粉色,粉狀。子實體生於菌核表面,完全匍匐,厚38cm,白色肉質,老熟或幹燥時變為淡褐色。管子長23mm,細,管口圓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直徑0.51.5cm,口邊呈齒狀。孢子呈長方形至近圓柱形,光滑,頂端傾斜,大小為(7.59) μ m× (33.5)微米..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松樹根部。資源分布:吉林、安徽、浙江、福建、臺灣省、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性狀鑒別本品為茯苓塊,實心細松根。大部分的貨都被切成了方形的薄片,比較堅實,粉質。切開的松根呈褐色,橫切面可見年輪紋理。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最好是肉厚,松根小的。藥理作用,鎮靜作用。實驗動物餵食茯苓1020g/kg後,進入安靜、困倦狀態,但無睡眠現象。對於苯甲酸鈉和咖啡因興奮的小鼠
詳情請參考百科詞條:沈復[最後修訂於2009/12/80:03:56 * * * 1650]。以下結果自動匹配,不排除無關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