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釋:根據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
感恩的本義就像是個人對對方的虧欠(常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現在的意思是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感覺和親身經歷過壹樣。
這個成語在使用中非常容易出錯,經常被誤用為“如其所感”,而沒有註意這個成語的“感”(感激),所以應該用來“感謝另壹個人的好意”。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誤用。字典修訂的時候收錄了新的意思,就是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和親身經歷過的感覺是壹樣的。
例1:孩子還小,離家去北京讀書。感謝周老師的悉心照顧,作為孩子的父親,我深有同感。
例2:看完這本小說,我被裏面人物的命運深深震撼了。我對舊社會人民的悲慘生活深有同感。
例3:此時,被壓迫婦女的悲慘遭遇使趙感同身受。(袁興培《中國文學史》第六卷)
最近,中國的記者在介紹抗震救災時經常使用“感同身受”這個詞,比如“雖然我們相隔千裏,但我們與災區人民感同身受”。拋開其他因素,這些文章都很感人。問題是“感同身受”這個詞不合適。
“感同身受”到底是什麽意思?“感”是感恩;“身”就是親身經歷。“感同身受”這個短語的意思是:我感到感激,就好像是我自己收到的壹樣。這句話常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雖然記者常說“禍也是福”,但這畢竟是個文學名詞,浪漫主義色彩太濃。可想而知,那些房屋倒塌、家園被毀的災民,真的會對地震心存感激嗎?
不僅是記者,普通人也會錯誤地使用“同理心”。於是壹些新出版的參考書也收錄了所謂的“新義”。記者應該是世界上最嚴謹的人之壹,不應該盲從這種非常不科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