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李遂性格介紹

李遂性格介紹

李穗芝

李穗之(1885-1975),名醫,浙江杭州人,中國第壹代西醫,中國西醫教育先驅,前清醫學舉人,近代著名的內科醫生、醫學教育家、愛國民主主義者、社會活動家,浙江醫科大學主要創辦人,杭州市紅十字會創始人兼首任會長。以前給慈禧太後看病。他是《工業衛生》等專著的作者。曾參與創辦《浙江潮》等期刊,是浙江第壹份西醫學術雜誌《醫學觀》的創辦人。因其在中國現代醫學上的高度成就,被《浙江古今人物辭典》收錄為醫學領域的代表人物。

李穗之是清代文學家李健的後裔,當代著名外交家的叔祖父,現代著名作家魯迅的摯友。

中文名:李稼夫、李穗之

Mbth:李稼夫,李穗芝

別名:浙江醫藥之父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885

死亡日期:1975

職業:醫生、醫學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金澤醫科大學、日本京都帝國大學。

主要成就:中國第壹代西醫

中國西醫教育的先驅

浙江醫科大學的主要創始人

代表作品:工業衛生等。

父親:李良玉

女兒:李華

兄弟:李爾康,李。

侄子:厲聲教學

角色的生活

幾代人都是讀書的人。

李穗之,得名家之福,浙江杭州人。

清光緒十壹年(1885),出生於清朝錢塘的壹個書香世家。他祖上五代都是飽學之士,開始教書。高祖李鶚(字泰宏,號)和祖父都是清代舉人,父親李良玉(字廬山,謝帆後裔)是晚清著名的碑刻家,西陵印社創始人之壹。他也開始教書。在書的熏陶下長大的李穗之,年紀輕輕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國學知識。

求學生涯

光緒二十五年(1899),14歲的李穗之考入求是書院(浙江大學的前身)。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6月20日,蔡元培在當天的日記中專門記錄了與李穗之ExiQiushi書院的師生交往。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李穗之通過國選考試,考取官費,赴日留學。他畢業於東京弘文學院、日本金澤醫學院(金澤醫科大學的前身)和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李穗之作為浙江留日學生聯合會的重要成員,與蔣百裏等人在東京創辦了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誌《浙江潮》。該雜誌是當時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刊物,也是二十世紀初對留日學生有影響的刊物。

李遂與魯迅和錢均夫的友誼是尷尬的。他們三個1902去日本留學。起初,他們壹起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共用同壹個班級和宿舍。1904學日語後,李穗之接受了魯迅的建議,壹起學醫。

李穗之學成回國,於清朝宣彤元年(1909)考取“醫審”,並於1910年參加末代清帝“保和殿第二次考試”,隨即以“殿試第壹等”被授予醫務部主任的稱號。

行醫拯救世界

清宣彤三年(1911),李穗之目睹當時英國教會主辦的廣濟醫院和廣濟醫學院欺騙病人,牟取暴利,於是決定為中國人開辦醫院。為了與外國醫院競爭,維護中國的醫療權利,李燧與幾名留日醫學生在杭州師洋街共同創辦了第壹所西方醫院——浙江醫院,專門救治中國人。為了辦好醫院,醫生不領正式工資,只領最低生活費,李穗之還把自己的其他收入捐給了醫院。對於貧困患者,醫院提供免費治療。因此,醫院開業後不久就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為了培養醫學人才,李遂等人在沈鈞儒的支持下,於1912年6月創辦了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的前身),李遂任首任校長。這所學校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醫學專門學校,開設的課程與當時西醫大學的藥學專業基本相同,且多采用德國和日本教材。

從1912到1927,李穗之擔任浙江陸軍醫院院長,期間兼任浙江醫學院院長。

民國三年(1914),李穗之創辦雜誌《醫學觀》(月刊),並擔任雜誌主編。據民進浙江省委員會介紹,該雜誌是浙江最早的西醫學術期刊,由杭州中華制藥公司發行。

民國四年(1915),李穗之與留日同學唐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醫學會,創辦《中華民國醫學會雜誌》和《新醫學》。該協會通過發行期刊、出版書籍、舉行年會、審查醫學術語和進行健康調查,積極致力於傳播醫學知識和改善醫療衛生系統。

民國六年(1917),李穗之等人聯名向軍政府提議成立防疫組織。但由於當時社會缺乏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再加上政局不穩和戰亂,該提議並未實施。1919至1922期間,杭州發生嚴重疫情,人員傷亡慘重,軍政府不得不多次委派李穗之等人在市區設立臨時防疫醫院,采用現代化防疫技術和設施控制疫情。鑒於疫情造成的損失和防疫效果,建立臨時防疫醫院不是長久之計,李遂等人再次向時任浙江省省公安廳廳長的夏超提議,在1923設立傳染病醫院,隨即得到夏超的支持,後經省會議批準,定名為浙江省傳染病醫院。10 6月10日,浙江省傳染病醫院舉行開業儀式,宣布正式成立。

民國9年(1920),9月5日發布主席令,李穗之被授予陸軍壹級軍醫。

民國十三年(1924),李穗之作為杭州市醫師藥師公會理事,成立了杭州市紅十字會,在江浙戰爭中搶救傷員,並出任首任會長。

民國16年(1927),因北伐,西興盟軍、革命軍正式開火,杭州紅十字會成立臨時總醫院,由李穗之任院長,組織傷員醫療救治和戰場救護。

20世紀30年代,他作為日本醫學代表團團長,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日中醫學會,發表了許多在業界引起較大影響的論文。

民國二十年(1931),李穗之受杭州市政府委派,負責市衛生行政。

1931 5月7日,杭州市衛健委召開會議進行改組,選舉杭州市市長陳桂懷為主任委員,李穗之為常委。衛生委員會壹改組,立即召集各機關、團體、學校開會,商討舉辦衛生運動的辦法,並於5月15日具體策劃領導了杭州市第六屆夏季衛生運動。

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為幫助大量受傷的派往杭州的愛國軍人,李穗之在杭州建立了三所傷員醫院,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抗戰時期源源不斷送往杭州的傷員救治問題。

1945-1949解放戰爭時期,李穗之放棄了院長和在政府的行政職務,自己辦起了診所,從“官醫”到“民醫”。從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的李穗芝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病人身上,以便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晚年

1949新中國成立後,李穗之作為知名民主人士,應邀擔任浙江文史館館員。期間留下了壹些對魯迅的回憶,寫下了《五十年前的學弟魯迅先生》壹文。這些文字成為後人研究魯迅的寶貴第壹手資料,被收入《上山:名人記魯迅》、《活的魯迅》、《地球上的魯迅》、《巴金的魯迅回憶錄》、《魯迅回憶錄:隨筆》、《魯迅歷史文集》、《日本的魯迅》等書籍、文獻和教科書。

1966,文革爆發,李遂陷入十年浩劫。

1975年,李穗之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李燧在中國近代醫學方面的成就,作為醫學界的代表被收錄在《浙江古今人物辭典》、《浙江民國人物辭典》、《清代宣彤實錄》、《民國醫學名家實錄》等辭書中。

主要貢獻

建立中國第壹所醫學院。

1912,1年6月,李遂創辦了中國第壹所由中國人出資創辦的醫學院——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的前身),開啟了中國自辦高等醫學教育的先河,在近代醫學和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浙江大學尊稱他為“浙江醫學之父”。

積極開展戰場救援工作

李遂經歷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作為壹名受人尊敬的醫生,他冒著槍林彈雨,積極開展戰場救護工作,開辦了多家傷員醫院,救治了大批愛國軍人。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緩解了源源不斷送往杭州的傷員救治問題,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

促進西醫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

李穗之是中國第壹代西醫。從日本回來後,為了與外國醫院競爭,維護中國的醫療權益,他於1911在杭州創辦了第壹家中國人辦的西院,致力於為中國人服務。他還創辦了奉天高等醫學院。他壹生致力於西醫的臨床醫學和醫學教育,為西醫在中國的普及和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醫術高超,治愈了許多疑難重癥。當時他享有很高的聲譽,連慈禧太後都要李穗之見他。他還用兩彈壹星挽救了開國元勛錢學森的生命,為國家培養了壹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

促進杭州公共衛生的發展。

李穗之不僅具有深厚的醫學專業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衛生行政管理經驗。在李穗之擔任杭州市衛生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期間,杭州市的公共衛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衛生行政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他策劃並領導了杭州第六屆夏季衛生運動,對衛生管理體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此外,他在防疫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李穗之等人的努力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杭州公共衛生的發展。

發起西醫在中國的研究和傳播。

李穗之從20世紀初開始發表醫學研究文章,內容涉及疑難雜癥研究、軍事醫療、醫療衛生體制、醫療衛生政策、醫學教育、中外醫學交流、中西醫結合研究等諸多領域。其中大部分是當時中國醫學界沒有涉及的重要問題,在中國近代醫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他還創辦了浙江第壹份西醫學術期刊《醫學觀》(月刊),並與留日同學唐發起創辦了中華民國醫學會,創辦了《中華民國醫學會雜誌》、《新醫學》等期刊,積極傳播和普及醫學知識。在《中華民國醫學雜誌》、《醫學雜誌》、《醫學與藥學》、《軍事雜誌》、《同仁醫學》、《新同德》、《科學醫學雜誌》、《社會醫學雜誌》、《上海醫學月刊》、《東南醫學雜誌》等民國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文章。,開創了中國西醫研究和傳播的先河。

性格評估

放棄院長優厚的待遇,自己經營診所,體現了李遂“寧做好醫生,不做官”的醫學理想。(健康新聞評論)

李燧被浙江大學譽為“浙江醫學之父”。(浙大評論)

立穗給日本教育家松本龜次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回憶李穗在日本留學期間的言論時說,雖然當時李穗還不滿20歲,但他的中國根很深。(日本教育家松本龜次郎評論)

有壹種星光,叫李先生的家。有壹個才華橫溢的人叫李先生。(浙江大學醫學院評論)

很多達官貴人都請李先生來看,甚至慈禧也請他來看她,可見李先生醫術高超,在當時很有名氣。(浙江大學醫學院評論)

李穗之看不起名利。雖然是浙江醫學院第壹任院長,但在填寫簡歷時只填了浙江醫學院的“老師”。李穗的失敗是壹個很好的醫生。“好醫生”不僅指醫術好,還指心地善良。(杭州日報評論)

人物軼事

李穗之與魯迅

李穗之和魯迅是壹對尷尬的朋友。他們曾經同舟赴京趕考,壹起考取了公費赴日的留學生;壹起去日本,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共用同壹個班級同壹個宿舍。李遂後來接受了魯迅的建議,壹起學醫。魯迅的醫學畢業論文《遺傳學》就是在李遂的幫助下寫的。他們的名字也壹起列在當時的《支那名人錄》裏。

李穗之1961 9月25日《文匯報》發表的《五十年前的學弟魯迅先生》壹文,以及後來《杭州日報》等媒體有關李穗之和魯迅的文章,是研究李穗之和魯迅早期生活和思想的珍貴史料。

1902年,李穗之、魯迅、錢均夫、徐守尚等壹批浙江學生同船赴京,參加清政府公費留學復試。據李穗回憶,這批浙江考生都是在杭州蔡氏大橋上船的。經過壹個多月的旅程,他們終於到達了故宮。在船上的那些日子裏,大家談的更多的是在海洋的什麽地方落腳——說可以自己選擇,但是沒有人有經驗,也想不通怎麽誌願。年輕時的魯迅很健談,不像年老時的沈默寡言。魯迅當時對大家說:“我們去日本吧——洋鬼子脾氣不好,想亂殺人。美國太遠,日本近。遇到危險,方便逃回來。”結果這些浙江的留學生,大部分都是填了誌願後去了日本。

在日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時,魯迅和李穗是同班同學。他們壹起上街,經常被日本少年辱罵。他們都很生氣。據李遂回憶,魯迅對他說:“我們不是來日本學虛偽的儀式的。這種謾罵可以編在我們的國歌裏,鞭策我們憤怒和堅強。”

初到日本,魯迅很合群,但最後行為特立獨行——比如為了生活方便,大家都換上了西裝,他卻依然穿著又長又厚的棉袍,十分惹眼。不幸的是,這件長袍洗起來很麻煩,所以他很少洗。有時候李穗之受不了,就給他洗。

1904年,李穗之在弘文公學學習日語後,接受了魯迅的建議,壹起學醫。魯迅告訴李穗之,當醫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給勞動同胞治病出力。清政府給了我們留學的奶油,我們要回報勞動人民。

但最後魯迅上了日本仙臺醫學院,李穗之上了日本金澤醫學院。但魯迅本人對醫學的熱情越來越弱——他本想寫壹本遺傳學的書作為畢業論文,但剛開始就失去了興趣,他在思考更重要的事情。後來魯迅的論文是在李遂的幫助下寫成的。但僅此而已。魯迅最終放棄醫學,中途投身文學。

完成學業後,魯迅和李穗之相繼回國。魯迅只要經過杭州,就會去找李穗之。有壹次李遂的妻子在吃飯時問魯迅:“蔡羽先生為什麽叫魯迅?”剃了光頭的魯迅說:“因為我母親姓魯,小時候叫我‘阿勛’,所以取了‘魯迅’這個筆名。”這種說法與後來的正史並不相符。

李穗之與錢學森

李穗之和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壹對尷尬的朋友。錢家有人病了,請大家看看,包括錢學森。錢學森小時候身體虛弱。他患有兩種嚴重的疾病,幾乎死去——壹種是腦膜炎,另壹種是傷寒。後來都在李穗之的照顧下轉危為安。1946年,錢學森回家探親。拜完高教會,第壹個見到的人是李穗之。他跪下來說:“叔叔,沒有您當初的關懷,就沒有今天的錢學森。”錢學森與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裏之女蔣英的結合,也是李遂制造的堅冰。

給慈禧太後看病。

從國外回來後,李穗壹度小有名氣。因為像他這樣資質的醫生在中國很少見,所以很多達官貴人都邀請他來治病,包括慈禧太後。據《杭州日報》報道,李穗之曾為慈禧太後看病——過去他進宮看老婆,都是“說媒”,但李穗之說,妳得摸摸皮膚辨別脈搏,還得脫衣服用西醫的接收器,不然沒法確診。出人意料的是,慈禧太後破例壹壹答應。

撫養陳的孤兒

據《杭州日報》報道,李穗芝曾經養過壹個叫陳的孩子。陳與李遂的關系很深。陳住杭時,有什麽病都要到碎枝去。後來,他當上了上海總督,還得來杭到李瑟娥睢治就醫。壹天,陳又來到李遂家裏,說他不是來看病的,而是有私事。原來,陳當上了上海都督,成了電影明星。兩年後,在上海生孩子不方便,他就把孩子帶到了杭州。李遂好心答應幫陳撫養孩子。陳在孩子來杭後的第二年被暗殺,此時他連名字都沒有。李遂的理論稱為“陳嬰遺風”,意思是他是陳的遺孤。等到陳映真十幾歲的時候,蔣介石已經站穩了腳跟,陳和陳立夫也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陳英的遺產是他們的表哥,李遂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回去比較好。到陳嘉到來的時候,孩子們的未來會更好。但是經過當事人的造謠,陳和陳立夫不相信,沒有來相認。那時,陳穎異已經懂事了,他知道他的婚姻遭到了拒絕。他後來告訴李穗之,他不想投靠別人,他只認這個家。李穗之說,好,妳就做我的兒子。壹年後,李穗之將陳穎異送到浙江警察學校學習。畢業後,李穗芝的妻子打算給陳穎異找壹個杭州姑娘,讓他結婚。但是陳穎異不同意。在平海路上的陳銅像前,他這樣告訴李遂的妻子:國家多事之秋,他是壹個來歷不明的人。他拒絕了母親,不是因為不孝,而是怕耽誤了別人的姑娘,怕在以後的人生奮鬥中被拖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進攻上海。陳穎異在虹橋中國軍用機場附近與日軍作戰,與數百名士兵壹同陣亡。

李穗之的醫學外交

65438-0922,第八屆世界醫學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當時,中國的代表是他的同學和朋友李穗之,以及當時的首席教育官唐。排名時,大會主席團將偽滿洲國和支那分別排名,偽滿洲國仍在支那之前。這種安排是日本人精心安排的。李穗之和唐得知後,極力抗議,並以退會相威脅。然而弱國無外交,日本人不理。最後他們妥協,把“支那”放在偽滿洲國面前。當時的中國確實是壹個弱國。不用說,軍事和政治、文化、教育和衛生都沒有提到。按規定,所有參賽國家都要發論文,中國沒有。那種國際會議,壹個棋盤空白的大國,不讓人發笑?李遂想了個辦法,抄了幾段《傷寒論》。《傷寒論》是中國古代人的醫學著作。那時候,很少有外國人知道。壹些西方專家讀了書中的傷寒理論,大為驚異。都說想見見《傷寒論》的作者張仲景先生。借此機會,李穗之讓西方人了解了壹點中醫的博大精深。

上世紀30年代初,李穗之因為治病,經常到時任杭州市長的周湘賢家裏做客。有壹天,周湘先哭喪著臉告訴李穗之,他遇到了壹件棘手的事:日本人要給“太陽啤酒”打廣告,需要很多地方,從壹個公園到六個公園。這個廣告是用錫做的。他們有多高,他們真的站起來。妳為什麽不把西湖包起來?遊客來了,連西湖都看不到。是什麽樣的?周向賢不想答應,也不敢得罪日本人。這兩天他睡不好。李穗之說要辦點事——當時日本駐杭州總領事叫松村雄藏,和李穗之很熟,也很尊重他(李穗之的名字當時和魯迅壹起列在《日本名人錄》裏)。李穗之和松村說,不蓋西湖,杭州人沒面子,中國人沒感情,就是日本遊客來杭州,看不到西湖,豈不令人失望?後來,李穗之建議,在路邊立壹些編鐘,上面放廣告,方便路人看時間,也可以“廣而告之”孫啤酒。豈不是兩全其美?老杭州人都知道,早先路邊編鐘上的啤酒廣告就是這麽來的。讓杭州市長苦不堪言的事,通過“醫療外交”三言兩語就解決了

家庭成員

始祖姜子牙:西周開國元勛,齊文化創始人,傑出的軍事家、軍事家、政治家。

高祖李鄂:清代著名詩人、學者,浙西詞派中堅,《宋詩年譜》作者。

李良玉神父:清朝官員,著名篆刻家,西陵印社創始人之壹,新浙派代表人物。

李爾康兄弟:民國高級將領,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主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李師兄:著名教育家、外交家,中歐教育交流先驅,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

女兒李_華:著名兒科醫生,我國兒科醫學先驅,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女婿陳:浙江民進創始人、主要領導人,民進中央常委,原杭州市副市長。

侄子嚴教:著名外交家,國際法大師,起草了《聯合國公約》,得到了周恩來的肯定。

(以上信息來源)

個人工作

李穗之從20世紀初開始發表醫學研究文章,內容涉及疑難雜癥研究、軍事醫療、醫療衛生體制、醫療衛生政策、醫學教育、中外醫學交流、中西醫結合研究等諸多領域。其中大部分是當時中國醫學界沒有涉及的重要問題,在中國近代醫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李穗之還撰寫了《工業衛生學》等多部醫學專著,開創了我國西醫研究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