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心絞痛[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真正的心痛【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總結真性心痛(心絞痛[1],真性心痛[2])為病名[3]。是指以胸脅劇烈疼痛、持續不解、汗出、四肢冰涼、面色青紫、手足發青、脈微斷腸為特征的疾病[2][1]。也就是心痛的極度挑剔的人[3]。本病可見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3]。
4真性心痛的病因病機《論心臟病的病因及癥狀》:“心為臟腑藏神,其重不可傷。受傷帶來的痛苦才是真正的心痛。”
5真性心痛的癥狀《黃帝內經·靈樞絕癥》:“真性心痛,手足明於關節,心痛甚重,發於夕亡,發於夕亡。”
《醫療心痛》:“真的很心痛。其癥狀為突然疼痛、咬牙切齒、冷氣逼人、汗流不止、面色發黑、手腳發青、冷如寒冰、猝死、猝死、不治。我不忍坐以待斃,用豬心熬湯,與麻黃、肉桂、幹姜、附子同服,以驅寒,或能死裏逃生。”
《心痛門辨證錄》:“人有真正的心痛...心痛的癥狀不在肚子之間,也不在兩邊,而只是在心裏,如蟲咬,如蛇鉆,除非專門吃東西,不能喝水,手腳冰涼,臉色發青。我老公真的很心痛。原來癥狀有兩個:壹個是寒邪,壹個是火邪。”
6真心痛的辨證6.1真心痛伴氣虛血瘀證[2]指心氣不足,血瘀氣滯,胸悶刺痛,運動加重,氣短,出汗心悸,舌胖,邊緣有齒痕。
6.2真心痛陽虛寒凝證(2)指寒邪凝滯心脈之證,以胸痛、胸悶、氣短、心悸不寧、神疲乏力、四肢冰冷、舌淡暗、苔白膩、脈沈弱、沈緩或停滯為常見癥狀。
6.3真心痛伴正氣不足、陽崩之證[2]指正氣虛脫,陽氣下降,胸悶,感憋氣,呼吸困難,心悸,面色蒼白,多汗,煩躁或淡漠,甚至昏迷,四肢無力。
7真心痛治寒邪犯,用人參壹兩,附子三錢煎救之;火邪侵心,用救真湯[3]。真正的心痛也可以用蘇合香丸、丹參註射液等藥物治療,可以用中西醫結合治療[3]。
8關於心痛心痛[2]是疾病的名稱[5]。又稱胸痹心痛,是指氣滯、血瘀、痰阻、寒凝所致的心脈短促或閉塞,伴有腹部中部及左胸疼痛,輕者僅胸悶氣短;嚴重者以突然出現的刺痛、燒灼感、絞擰感、面色蒼白、出汗、四肢不溫為主要表現[2]。即心前區或心窩疼痛[5]。
8.1病因病機:風寒邪氣乘心,血瘀陽衰,心脈不通。
《赤水朱軒心同門》:“今治病例非真心痛,以心之部位,或心脈,或掌脈而命名...或食傷,或寒傷,或逆氣,或痰,或死血,或蟲,或郁火,皆致痛。”
《傷寒論·心痛病的病因及癥狀》:“胃灼熱者,亦受風寒邪氣影響,其痛之發生,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疹者(經“疹”而病)。心為藏主藏神,其嚴重性不可傷。如果疼,那疼就是真心痛,早死晚亡。心中有枝,驅風驅寒。不傷重者,亦使心痛。壹看就很嚴重,所以變成皮疹,不死。”
8.2辨證8.2.1心痛伴陽虛寒凝證[2]指寒邪凝心脈,伴有突發燒心,體寒,遇天冷或寒風易發或加重,甚至手腳不溫,出冷汗,氣短。
8.2.2心痛熱火結證[2]是指火熱蘊結,以心口灼痛、口幹、煩躁、氣短、痰稠,或發熱、便秘、舌紅、苔黃或糙、脈數或滑為常見癥狀。
8.2.3心痛伴胸痹[2]指胸悶氣滯,氣機不暢,胸中脹滿,隱隱作痛,痛而無定所,嘆息不止,情誌波動時誘發、加重,或腹脹,以致噯氣。
8.2.4心痛伴痰阻證[2]是指心痛的常見癥狀,如痰濁內蘊、胸悶不暢,重者胸悶,輕者心痛、咳嗽、痰涎、痰粘、苔膩或白、脈滑[4]。
8.2.5心痛伴瘀血阻滯證[2]指瘀血阻滯心脈,伴有劇烈胸痛,如刺痛、局限性疼痛、胸悶、遷延不愈,或因狂怒、舌暗紅、紫暗或瘀斑等引起的劇烈胸痛。
8.2.6心痛伴心氣不足證[2]指心氣不足,精神不振,胸悶氣短,胸悶氣短,動則氣短,心悸怔忡,神疲乏力,或懶言,面色蒼白,或易出汗,舌質淡胖,有齒痕,苔。
8.2.7心痛氣陰兩虛證[2]指心痛的常見癥狀,如胸悶疼痛、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心煩口幹、舌紅苔薄脂,或淡紅苔少、脈弱細、裏數不清[4]。
8.2.8心痛伴心陰不足證[2]指心陰不足、脈象缺失、胸痛、灼痛、胸悶、心悸、心煩失眠、頭暈、盜汗、口幹便燥。
8.2.9心痛伴心陽虛證[2]指心陽虛,溫而無力,心悸疼痛,胸悶,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受寒加重,氣短,動則更甚,四肢不溫,自汗,舌淡胖,苔白或膩。
8.3治療宜溫陽通脈,活血化瘀,化痰。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