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古代長度單位

古代長度單位

長度單位

1李= 15引= 150張。

1引文= 10張

1英尺= 2步= 10英尺?

1步= 5英尺?

朝代不同,周朝以八尺為壹步,秦朝以六尺為壹步?

1英尺= 10英寸

1英寸= 10點

1 = 10%.

1厘米= 10毫米

1毫= 10絲

1絲= 10突然

轉換:

2裏= 1 km(古代“裏”和“城”的長度不同)

3英尺= 10米

3英尺= 1米

3英寸= 10厘米

補充:古代長度單位:肘、虎口、掌。在古代,它往往是根據壹個人的身體長度。中東、中國和全世界都是如此。《孔子家語》曰:“布指寸,布手知尺,肘知搜。“壹人高十尺,故稱‘夫’。以色列肘是壹個身體單位。肘尺(Cubit,cubitum elbow),也叫腕尺,是古埃及或以色列的長度單位,從手肘到中指約為18到22英寸。1寸約為2.54 cm,“1肘”換單位後約為46-56 cm。誠然,腕尺的長度單位在不同地區會有所變化,比如高個子的白種人和相對矮個子的黃種人,刻度會有所不同。這可能是改變的原因之壹。大概是:以色列“1肘”=(戰國)2尺= 46厘米。但由於年代和肘本身的不確定性,無法獲得準確的數據。後來妳會發現,古代計量單位之間的“二進制”是最常見的壹種。有人認為“1肘”等於“52厘米”。“肘”單位在古代是否有很大變化還是個問題。聖經中還有壹個由人體發展而來的單位:“虎口”,英文是“span”。這是壹個中國人也用的古老概念:“紮”——手掌完全張開時,拇指尖與中指指尖之間的最大距離。官方使用的“虎口”是壹個計量單位,有具體的固定尺寸:1span = 23cm。中國的“1尺(戰國)”恰好是“23厘米”!所以:以色列“1虎口”(1跨度)=中國戰國1腳。換句話說:以色列1肘= 2虎口= 2足戰國時期。上述中國長度單位與古代以色列單位相當是偶然的嗎?在古代中東地區(如古埃及和以色列),另壹個更小的長度單位是“手,手寬”,約7.7厘米。中國的1(商代)足正好是15.8厘米,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2(以色列人)掌寬= 1(商代)足。現在的公制來自法國。”壹米等於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內走過的距離”,相當於把光速定義為299792458米/秒。1790發源於法國的法國科學家巴爾德建議“以巴黎子午線從北極到赤道的百分之壹長度為單位”,因米而稱“米”。英國的長度單位是“英尺”,這顯然是壹個自然的衡量標準。英寸也是壹種“自然”的計量單位:它來自三粒大麥的長度,約為2.54厘米。但是1英尺等於30.48厘米。它基本上是壹個“整數”轉換。中國的三英尺正好等於壹米。英國還有碼的長度單位,中國清朝1碼= 0.914m = "2步"。中英兩國的長度單位會隨著歲月而變化,所以它們今天的細微差異不能作為否認它們有著相同文明起源的證據。這方面的例子比較多。我國古代常用的長度單位有:“求、切、寸、撐、摯、尺、張、易、步、恒、矢、宴、數、跡、雉、裏、毫、裏”。伸開的手臂長度為“囧”,傳統說法是“1囧”,也就是今天的5平方英尺左右。中國還有壹個長度單位叫“墨”,也等於5英尺。所以看起來:1墨水= 1?這是古代人來華時由於語言不同,對同壹長度單位的不同稱謂造成的重復嗎?存疑。中國的度量衡大多出現在商代以後,戰國則是秦以後比較復雜,相對統壹。中國1 seeks = 8英尺,接近“步。”周朝以八尺為壹步,秦朝以六尺為壹步,舊制以五尺為壹步。“這看起來很亂。我得到的基本數據是1中國= 1 m 6。千裏之外的英國,也有壹個長度單位叫fath。1英尋= 2碼= 1.8米。英訊和中訊只有0.2m的差距!它們在古代有相同的起源嗎?另外,1.8米=每周8尺(約1.8米),漢代7尺,東漢末年5尺6寸。以上單位都接近中國的壹個古代單位。中國1引文= 1.8m,其實1中國引文= 1英制英尋!輪距:汽車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古八尺有定制。後來又引申出輪子後面的標記是“軌”。這是“荀”的另壹個復制品:1.8米。中國的“步”是壹個動態的距離,而英國的腳實際上是壹個靜態的腳的長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中國1步= 1求= 2。”多求是常數”,所以:1常數=2求。古人在度量衡上明顯習慣用“2”來進位,偶爾用“5”來進位,然後是“8。”10”好像很少。這些計量單位的攜帶習慣在以色列是壹樣的,可以看作是全球文化淵源的又壹例證。之所以更多采用“二進制”是因為它最簡單,選擇“二進制”是因為五指是最方便的計算工具。傅:古代有“六五四三八+0指壹寸,六五四三八+0指四寸”之說。實際上,四個手指加在壹起的寬度是“1”。既然四個手指合起來的寬度是“福”,那麽就很容易聯想到上面的以色列單位:“手掌寬”,而且是壹模壹樣的。同時在英語詞典中可以查到:1 span(掌寬)= 4英寸。換句話說:不僅中國“福”=以色列“掌寬”,中國“指(寬)”=英國“寸”!1(以色列)掌寬= 7.7cm;1(商代)腳= 15.8厘米;1尺= 30.5厘米,完全可以這麽說:1尺= 2商代尺= 2×2掌寬!三尺長壹尺高就是“幼稚”。這真是壹個奇怪的長度單位。雅、顏、吉,這些中國古代的長度單位,我沒有找到。我覺得它們可能來源於生活,比如“宴”“少”,可能是古人坐席時得到的長度。古代中東人也席地而坐,他們像古代中國壹樣使用盛宴和菜肴。他們的座位必須定制,這將導致固定長度的單位。在這方面,我們也可以考察壹下日本至今仍在使用榻榻米的情況。中國傳統的比例尺體系正好是“3尺=1米”,很耐人尋味。中國的2裏大約是1 km (1000m),也很驚人。在計量單位中,長度單位應該是最早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壹種,其次是“量”和“衡”。古人至少在5000年前就應該有相對固定的長度單位了,因為那時候不僅天文學非常發達,金字塔也已經出現,沒有精確的長度單位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要我猜的話,長度單位至少應該出現在7000年前,才能符合科學解釋。附:商代壹尺為16.95cm,按此量,人高約十尺,故稱“夫”。

周代壹尺為23.1厘米;

秦代壹尺約23.1cm;

漢代壹尺約為21.35-23.75厘米;

三國誌,壹尺是今天的24.2厘米;

南朝,壹尺約25.8厘米;

北魏,壹尺為30.9厘米;

隋代壹尺29.6厘米;

唐代壹尺30.7厘米;

宋元時期壹尺為31.68厘米;

明清時期木工是31.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