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人格品質的內容有哪些?

人格品質的內容有哪些?

蔔偉

人格看似是壹個很學術的名詞,但其實如果我們對人格稍有了解,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人格”。壹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積極主動,有創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人格健康”;如果壹個孩子缺乏安全感,經常自卑,或者經常主動攻擊別人,我們就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

這本書專門討論獨生子女的個性。我們不想用學術語言,而是用日常語言,有時需要和家長老師討論。沒有人能告訴家長和老師什麽是最好的,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不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本書裏寫下各種性格特征對孩子壹生和未來的影響,然後讓家長或老師來選擇。比如我們會告訴讀者,根據我們的研究,專制的家庭教育會導致孩子的自卑或攻擊性,民主的家庭教育會極大地激發孩子的成就動機等等。看了這本書的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這些可能性來考慮自己的教育方法。當然,我們也會提出壹些建議,但是對於壹個具體的孩子,這些建議是否合適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考量。總之,要盡量用最通俗的語言講述性格,為讀者提供各種性格特征可能產生的影響,為家長和老師提供壹些參考。

有五個關於人格的基本知識我們需要知道。

1.我們如何解釋人格?

心理學產生了許多人格的定義。據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1937統計,人格的定義有50多種,現代定義多達15種。也許讀者會說,這麽多定義,如果我們不是專門的研究者,還能希望了解什麽是人格嗎?其實這麽多具體定義和我們無關,可以全部忽略。簡單來說,每個人的行為和心理都有壹些特征,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性格。性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裏面的。從獨生子女的外在行為來看獨生子女的道德表現和個人興趣,通過特殊的測量來看他們的心理內在人格需求(如是否需要成就或攻擊)、自我接納和學習需求。比如,在調查中,如果壹個孩子告訴我們,他(她)在學習中經常感到快樂,或者總是試圖弄清楚他(她)不懂的問題,我們就會判斷這個孩子的認知需求非常強烈;如果孩子告訴我們,他(或她)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和性格不滿意,經常覺得別人不重視他(她),或者好像處處都不行,我們就會判斷孩子的自我接納程度低。認知需求被認為是健康人格之壹,而低自我接納被認為是人格障礙之壹。在我們的研究中,這些都是人格的內容,從不同層面展現了獨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2.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學上有很多理論來解釋人格的形成。雖然有不同的觀點和流派,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遺傳因素、後天環境和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先天遺傳因素,即素質,是嬰兒出生時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的類型、內分泌腺和身體外貌。

例如,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發現,神經過程平衡的人可以有效地分配註意力,同時做幾件事;不平衡的人,比如興奮的優勢神經類型,在分配註意力上有壹些困難。再比如激素中的某種成分分泌過多容易引起興奮,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疲勞,會引起孩子性格的變化。另外,人的外貌也會造成性格問題。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小我們就和別人比較自己的體質,外貌,體態,總希望自己的身體條件比別人好。如果妳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往往會導致自己的期待或者自卑。在我們的調查中,多達15.3%的獨生子女對自己的長相和身材非常不滿意,42.3%相對不滿意。也就是說,有近70%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外貌和身材有點或很大的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些孩子的人格發展會受到壹定程度的影響。壹般來說,人格就是在這個自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對於大多數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人來說,先天遺傳因素會起到壹定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陳會昌表示,行為遺傳學的最新研究證明,遺傳對人的性格有50%的影響。但是,他的人格發展也受到個人的生活史和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

壹些兒童心理學家對個體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例如:

埃裏克森說:人在成長過程中有關註外部世界並與之互動的需要,個體健全的人格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形成的。

班杜拉指出,壹個人行為的習得是對他人行為、態度和各種反應的模仿和認同,就像兒童經常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語言壹樣。

羅傑斯強調自我概念及其與現實的協調性,認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個體想要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壹個方面就是自我與現實的和諧,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和諧。

這些描述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書中,我們主要討論影響人格的個體生活史,而不是先天遺傳因素。這不僅是因為在壹定條件下個體生活史更重要,也是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研究教育方法。遺傳因素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應該由醫學和心理學專家來研究。

3.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那麽,在外界經歷或個體生活史中,影響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中國學者高玉祥列舉了三個因素:家庭、學校和生活實踐(包括人際關系和職業)。在孩子的全面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態度和教育方法壹直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個論點得到了許多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支持。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高宇翔總結了這些研究(在他看來,人格和個性的含義是壹致的),如表1所示:

表1父母態度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的態度和孩子的性格。

主導、被動、缺乏自主、依賴、順從。

幹擾是妄想的,神經質的,被動的,幼稚的。

嬌生慣養的任性,放肆,孩子氣,神經質,溫柔。

拒絕自我展示,冷漠,暴力

冷漠,好鬥,情緒不穩定,冷酷,獨立。

叛逆,情緒不穩定,依賴,順從。

民主、合作、獨立、坦誠、社交等。

除了家庭,學校教育的作用也很重要。孩子在學校形成相對固定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學校對孩子的評價和孩子在學校的地位也對孩子的人格產生影響。在獨生子女的生活實踐中,另壹個重要因素是同年齡段。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受到同齡人的影響,年齡越大影響越大。在現代社會,除了家庭、學校和同輩群體,社會學理論也將大眾傳媒列為影響獨生子女社會化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們還沒有發現人格形成理論提出大眾傳媒的影響,但是我們認為,今天獨生子女沒有大眾傳媒的影響是很難成長的。因此,作為壹種嘗試,我們也將大眾傳媒列為壹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這樣,在我們的研究中,家庭、學校教育、夥伴關系和大眾媒體被視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4.什麽是健康的人格?

過去心理學對人格的研究重點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現在更關註“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人體健康的目的是為了打開和釋放人的潛能,從而實現和完善我們的能力。

那麽,什麽是健康的人格呢?人格健康的人有什麽特點?我們的孩子會成為健康的人嗎?

心理學家從各個方面描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征。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描述:

奧爾波特:人格健康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個標準:①專註於某些活動,並成為這些活動的真正參與者;②向父母朋友示愛的能力;3有安全感;④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⑤能勝任所承擔的工作;6.客觀認識自己;⑦有堅定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羅傑斯:人格健康的人功能齊全。充分發揮作用的人有五個具體特征:①情緒和態度無拘無束、開放,無所防備;(2)對新體驗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並能自如分享;3相信自己的感覺;④有自由感;⑤創造力極強。

弗洛姆:人格健康的人是有創造力的人。除了生理需求,每個人都有各種心理需求,這是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人格健康的人會以壹種創造性的、富有成效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弗蘭克:人格健康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超越自我的人總結為:自由選擇自己的行動方向;掌控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以外的力量支配;創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能夠表現出創造性和經驗態度;超越自我關註。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非常關註現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比如,根據上面的描述,我們會提出以下問題:兒童能否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活動(學習活動被現代教育制度認為是最重要的兒童活動)?妳對妳所學的東西有能力感嗎?妳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嗎?妳覺得自由嗎?有機會得到創意訓練嗎?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熟度在壹定範圍內決定自己的人生嗎?能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人生嗎?妳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嗎?是否對新的體驗有開放的態度等等。這些方面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性格。

我們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表達現代社會孩子的健康人格:能客觀認識自己和外界;開放;對所從事的研究和其他活動有壹種勝任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有向父母朋友示愛的能力;安全感;喜歡創造;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請隨意。我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從而充分享受生活。

5.我們如何測試獨生子女的性格?

人格測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行為觀察法、自評量表和投射技術。我們使用自我報告量表。所謂自評量表,就是我們先通過與孩子交談和測試,篩選出獨生子女生活中的各種相關因素,然後設計壹份問卷。這份問卷也就是自評量表,即被選兒童根據問卷項目提供關於其人格特征的報告。自評量表中的問題形式有很多種,這次我們用的是“是非題”形式,比如:“我對自己的性格很滿意”——是,有時是,有時不是;還有“另類形式”,比如讓孩子在以下兩種表達方式中選擇壹種:

a:我喜歡在壹個特殊的項目中做最好的人。

我喜歡交新朋友。

對於美國研究人員來說,問題A考察的是孩子是否有更強烈的成就需求,而問題B考察的是孩子對親和力的需求。當然,這個題目說明不了什麽。我們有36個題目來全面考察現代獨生子女的人格傾向。對於兩個問題,如果孩子都喜歡,我們也要求他只選擇壹個喜歡的,孩子的“喜歡”可能是孩子的性格特點。

還有“選擇題”。比如我們列出很多種問題條目,讓孩子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條目。

我們采用抽樣技術在全國各城市選取兒童參加調查,共選取3349名兒童及其家長回答了這份問卷。這3349個孩子的年齡在10到15之間。

心理學上測量人格的自評量表有幾十種,其中經常提到的有愛德華個人愛好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兒童人格問卷、社會成熟度量表、16人格因素測驗等。我們發現雖然有很多量表,但是很少有完全適合我們研究的。因此,我們在原有人格量表的基礎上,經過修改、測試和重組,形成了新的人格測量量表。這些規模包括:

①人格需要量表。我們選擇了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中的部分主題項目來測量獨生子女的成就需要、親和需要、協助需要、謙遜需要、堅持需要和攻擊需要。

②自我接納量表。該量表由12個問題組成,其中5個問題來自青少年人格問卷,其余問題是根據兒童活動特點設計的。自我接納得分高意味著受試者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能力、有魅力、自信。拿低分的人對自己持懷疑態度;事情不順利的時候自我譴責;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強。

③學習需要量表。因為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活動,所以我們設計了由20個條目組成的學習需要量表,從兒童活動的角度補充兒童的人格特征。該量表是根據壹項關於學習需要的研究成果(學校情境中的成就焦慮調查,劉小紅,1993)設計的。

④道德評價量表。品德評價量表是根據國家教委正式頒布的《中小學德育大綱》設計的。它有54個變量。分為兩個相反的部分:優點和缺點。請指出妳在測試中的重要強項和弱項。

⑤興趣量表。興趣在兒童發展的某些方面起著巨大的能動作用。興趣量表的題目主要來源於對學生和兒童工作者的訪談(包括測試時要求學生自由填寫),也參考了壹些心理學書籍。經過研究者整理,形成壹個包括19個興趣的量表。

以上量表是關於兒童人格特征的,針對影響兒童人格特征的因素,我們也設計了幾個量表:

⑥家庭教養方式量表。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養是影響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有研究發現,如果家庭教養方式是幹預主義,孩子的性格多為神經質、被動、幼稚;如果家庭教養方式是威權的,孩子的人格會是叛逆或順從的;或者說,如果家庭教養方式冷漠,孩子的性格會更有攻擊性等等。基於過去四個類似研究,1,我們設計了壹個由32個項目組成的家庭教育量表。

⑦合作夥伴溝通管理量表。* * *測量題10,主要來源於1996中國婦女報的家教調查和與家長的交談。我們把對家長的管理分為鼓勵、幹預和限制。

⑧班主任態度量表。人格心理學指出,教師對兒童的鼓勵態度會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在目前的學校情況下,影響孩子個性發展的壹個重要因素就是直接教育孩子的班主任。

根據統計結果,上述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測量結果(有時我們也稱之為“調查結果”)具有壹定的可信度。

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根據這個調查結果寫的,但並不拘泥於這個調查。包含了很多對獨生子女性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