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這也是我最喜歡的西方作家),著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海上勞工》,前兩部都讀過。
其中代表作《悲慘世界》是我第壹部西方文學作品,沒有之壹。這本書把人性刻畫得太深刻了,把善解釋得淋漓盡致。最喜歡裏面的壹句話:“善必壹塵不染”;“最重要的正義是良心”當壹個好人睡覺的時候,他的頭腦在看著神秘的天空”良知的覺醒意味著心靈的高尚”壹個孩子屢遭失望,卻依然充滿希望,這是壹件高尚而美好的事情。
3、列夫·托爾斯泰,俄羅斯作家。高中大學壹直想讀老先生的《戰爭與和平》(聽標題壹定很有趣)、《復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白讀,可惜還沒讀。。。
4、歐內斯特·海明威,美國作家。善於塑造硬漢形象。我憑借《老人與海》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我還沒有讀過這部中篇小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
但是《喪鐘為誰而鳴》(海翁的作品,我最喜歡這壹部)、《永別了,武器》、《下午的死亡》和《太陽照常升起》都讀過。
記得高三的時候,我啃了壹大口同桌的蘋果。班主任在窗外看到,以為我在看小說,就在我的課桌洞裏翻找。結果我的書《永別了,武器》被沒收了。當時他說:“妳剛看的那個大的呢?”“我嘴裏含著蘋果不敢讓他知道,就沒說話,他卻壹直問:“不是這個,另壹個呢?“我剛要張嘴回答,蘋果汁都快從嘴裏溢出來了,我只好保持沈默,讓他把我的小本子拿走。
海明威本人是個硬漢。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二戰中負傷,全身200多處彈片幸存。還有壹次,作為記者的他覺得不滿足,就冒充上級軍官誘騙人家轟炸敵人。此外,他去過中國,見過周總理。
海明威最後用嘴裏的雙管獵槍自殺了。
5.英國勃朗特三姐妹。其中,我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寫的《簡愛》是我接觸的第壹部外國名著。這本書我在高二的時候看了兩遍。然後我買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但是不太懂。
6.簡·奧斯汀,英國。《傲慢與偏見》和《簡愛》壹樣有名。可惜我只在大學讀過,所以如果讀多了人性,也不會觸動我的內心。尤其是女生。
7.瑪格麗特·米切爾,美國。由《亂世佳人》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獲得了許多奧斯卡獎。初中的時候,我看著我爸買的鹿山公爵,然後我爸說,看這個東西沒用。我給妳推薦了壹本,但是我拿出了這本書,但是我沒有看,直到高三才看完《鹿山公爵》。直到高二,我才把它帶到學校,用報紙包好,寫了《現代漢語詞典》。每次在語文課上讀,語文老師都不會懷疑。斯佳麗·奧哈拉的最後壹句話“反正明天又是新的壹天”,曾無數次在我氣餒的時候激勵我對明天充滿希望。
8.法國大仲馬。他是《基督山伯爵》(又名《基督山恩仇錄》)和《三個火槍手》的作者。小說《基督山伯爵》剛看完,但是看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感覺直接就秒了他。因為我感覺基督山伯爵是壹個復仇的過程,對人性的描寫不多。壹個屌絲水手被陷害入獄。結果他跟神父學了點文化知識,得了個寶。沒想到,不到壹年,他就知道了世界上所有的奢侈品,欣賞了所有的珍寶。現在想想和這個有點類似的金庸《連城訣》。狄雲因為愛情被陷害入獄,結識了丁典,學到了深厚的內功。金庸的很多小說其實都受到了大仲馬的影響,但感覺《基督山伯爵》對人性的研究不如《連城訣》深刻。
9.大仲馬,八號之子,去年才看到他的《茶花女》。寫得很好,愛情很感人。之前對大仲馬的評價不高,但是看了《茶花女》之後,印象比他父親還深刻。
另外,國內現代作家推薦金庸先生。不要以為武俠世界就是打打殺殺。金庸小說不血腥恐怖,武俠描寫有舞蹈的融合,突出人的形體美;沒有無聊的升級,而是巧妙的劇情構思;沒有大規模篡改歷史,只是在歷史總主幹的框架下虛構了少數人物。那種感覺就像金庸帶妳去探訪歷史,回到那個時代,而不破壞那個時代的那些人和事。尤其是讀了《八龍》,妳會知道什麽是大義,大義並不局限於為國為國,而是升華到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全世界之間的戰爭與和平;金庸先生對人生、人性、善惡的理解也是如此深刻而獨特。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善是善,惡是惡,好人壞人的轉化只是壹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