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蘇洵的“六國論”:古今不同的意義

蘇洵的“六國論”:古今不同的意義

1,其實:古義:其實際數;金易:其實呢?

2、祖父:古義:祖先、父親;金易:爸爸的爸爸?

3.至於:古義:如此而已;今天的意義:說明已經到了壹定的程度。

4、能:古義:可以依靠;含義:表示可能性或能力(表示允許)?

5、故事:古意:舊事,先例;現代意義:壹種文學體裁

6.智力:古義:智謀和力量;現代意義:指人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

7、然後:古義:在此之後;現代意義:用在順序復句最後壹個分句的開頭,或壹段話的開頭,表示壹個動作或情況發生後,另壹個動作或情況產生或引起,有的與前壹個分句的“第壹”、“第壹”相呼應?

8.和:古意:交朋友;含義:和諧

9、速度:古義:招致;含義:速度?

10,否:古義;去…...地方;意思:沒有。

擴展數據:

蘇洵(1009—1066),北宋著名散文家,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相傳我二十七歲時,發憤學習,進士、冒菜等考試都不及格。於是他壹怒之下自焚,平日裏寫文章,又壹次閉門學習。最後,他了解了六藝百家的著作,寫了幾千字的文章。

當時戰國各國的外交關系非常復雜,但蘇洵在對待秦國的態度上,只從六國中區分了兩種類型,即“納秦”和“不納秦”。蘇洵首先聚焦於“秦賄”問題,為六國覆滅而辯。因為這是六國覆滅的根本關鍵,不僅“收秦”的韓、魏、楚三國丟了性命,就連幻想維持互不侵犯局面的齊國也救不了,就連能與秦抗衡的燕趙也失敗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六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