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弗洛伊德釋夢簡介。

弗洛伊德釋夢簡介。

內容簡介全書共7章。

第1章是1900之前的夢的研究。本文以有關夢的文獻為重點,詳細描述了前人和同時代人關於夢的理論。在科學出現之前,夢的概念當然是古人的宇宙整體觀念所醞釀出來的,他們習慣於把自己的精神生活投射在想象的外部現實上。而且,他們看到的夢,取決於白天醒來後留下的夢相,這方面的記憶與其他精神內容相比,當然是陌生而不尋常的,仿佛來自另壹個世界。但是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夢是超自然的這種理論在今天已經不存在了。事實上,在今天,不僅是那些相信怪力亂神的神話和小說家,還有那些執著於這場颶風留下的鬼神論的人,都是社會上的壹些傑出人士。雖然他們在某些方面不喜歡過度的情緒,但他們的宗教信仰仍然讓他們相信,神的力量確實是這種無法解釋的夢現象的原因。壹些哲學流派也深信自古流傳下來的神力對夢的影響,而對於壹些思想家來說,預言夢的力量仍然不能被完全抹去。雖然科學家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這種迷信是不可信的,但所有這些發散性的差異仍然存在,主要是因為心理學的解釋仍然不足以解決積累的夢的材料。梳理夢的科學研究歷史確實很難,因為有些研究在某個時期確實很有價值,但至今仍無法在某個特定方向取得真正的進展,讓學者們根據已證實的成果繼續發展。

在1900之前,關於夢的經典理論認為,夢是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事情的象征性表示。弗洛伊德不同意這種觀點。他指出,夢並不是預言未來的神諭,而是做夢者在不清醒時心理活動的延續。他明確指出,夢的內容大多是近期和童年的資料,並根據自己對夢的分析,認為幾乎每壹個夢的來源都是夢的前壹天的經歷。他解釋說,只要對神經的外部刺激和身體的內部刺激足夠強烈,足以引起頭腦的註意,就可以形成夢的起點和夢數據的核心,根據“再現原理”,使某種精神印象得到註意。

第二章是夢的分析方法。本章介紹了壹個夢的分析方法、步驟和註意事項,並詳細分析了壹個叫壹馬的人關於打針的夢。弗洛伊德認為壹個人不能專註於整個夢;只能對每個小零件逐壹放行。並且認為同壹個夢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聯系會有不同的意義。弗洛伊德認為,夢只不過是壹堆心理要素。關於釋夢的技巧,他在給壹馬治療“癔癥”的過程中,明確地運用了。難怪弗洛伊德信心滿滿地說:“我對剛才分析的發現相當滿意——如果按照上面的夢的分析方法,我們會發現夢是有意義的,絕不是壹般作者所說的關於夢的:‘夢只是腦細胞不完整的產物’。”相反,壹旦解夢的工作可以完全完成,我們就可以發現夢代表了壹種‘願望的實現’。”(第53頁)所以,他說,“夢的內容在於願望的實現,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第5l頁)。

第三章:夢想是願望的實現。在這壹章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他的理論,即夢是欲望的滿足。夢在壹定程度上滿足本能欲望,緩解沖動;而不會引起檢查機構的警覺,從而保護睡眠。從這個意義上說,夢是願望的實現。但在夢的狀態下,心理審查機制仍然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使得本能的欲望無法赤裸裸地表現出來。所以本能的欲望只能通過象征性的、曲折的、隱晦的方法來達到,以逃避檢查。

從夢是主觀心靈的行動這壹前提出發,弗洛伊德肯定了所有的夢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都與自我有關。即使自我沒有出現在夢裏,也只是通過“假扮角色”隱藏在別人背後。他強調,從每壹個夢裏,妳都可以找到夢者所愛的自我,而這壹切都表明了自己的意願。比如囚犯的夢“沒有比逃跑更好的主題了”。

第四章是夢的修正。也有人把它翻譯成“夢的偽裝”。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的本能沖動(本質上是性沖動)是在睡覺時以偽裝的形式欺騙放松的心理檢查機制而表現出來的,構成了壹個夢。如果愉快的、喜悅的、幸福的夢是願望的實現,那麽如何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劇的夢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無論夢有多不愉快,都不過是欲望滿足的“變相修飾”。他認為:“壹個願望未能滿足,實際上象征著另壹個願望的滿足。”因為夢者對這個願望有所顧忌,所以這個願望只能用另壹種修改過的形式來表達。"夢是(被壓抑的)欲望的(改良的)滿足."這是弗洛伊德描述夢的完整公式。有了這樣壹個公式,無論什麽樣的夢,都可以歸入“願望滿足”的範疇。

弗洛伊德進壹步分析說:“就像我們在第三章提出的夢壹樣,有些是非常明顯的願望實現了。願望壹旦實現,就會是'(偽裝'或'(無法辨認',這就意味著夢者本人對這個願望有所顧忌,所以這個願望只能用另壹種修改後的形式來表達。”(第74頁)為了說明這種“變相修改”的理論,弗洛伊德提出了兩個科學假設:“我們必須假設每個人的頭腦中有兩個心理實例或十個——密度、系統和心理力量。第壹種是夢裏表現願望的內容;第二個扮演壹個檢查者的角色,對夢形成壹個‘修改’。”同時做壹個“合理的假設”:‘我們能意識到的都會過去。

被第二心理步驟認可;而那些心理第壹步的材料,壹旦過不了第二關,就不能被意識接受,必須讓它們變形到第二關的滿意程度,才能進入意識的境界。(第75頁)但是,要證明每個夢的秘密意義真的在於願望的實現,或者指出它的修改等等。,這確實需要壹些艱苦的分析工作。

第五章是夢的材料和來源。他的夢理論從壹開始就圍繞著潛意識的問題,將夢分為“顯在內容”和“隱在內容”(1atentcontent)。借助夢者的聯想和夢者對“象征”的解讀,他以白天發生的事件為契機,追溯自己童年時的本能欲望。這壹章介紹夢裏的近期印象和不相關的印象,如夢和對植物學專著的分析;童年經驗形成夢的來源,夢的物質來源;壹些典型的夢,比如尷尬的裸夢、親友去世的夢、考試的夢等。

弗洛伊德把夢裏描述的事情稱為“夢的外顯內容”;而他認為體現了欲望,只有通過觀念的分析才能達到的隱藏的東西,就叫做“夢的內隱思想”。他說,夢不能公開表現本身就是禁忌的欲望,尤其是與性欲有關的欲望。所以通過“夢的工作”,把夢的隱性思想變成顯性內容;而“釋夢”就是破壞“夢的工作”。他說:夢的思想和內容就像兩種語言對同壹內容的兩種描述;或者更明確地說,夢的內容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把夢的思想翻譯成另壹種表達形式。我們必須通過比較原文和譯文,找出這種表達形式的符號和構成規則。這可以讓夢的隱性思想不再是那麽難以理解的秘密,讓顯性內容回歸到它的隱性思想。

弗洛伊德認為釋夢意味著尋找隱藏的意義。至於夢的來源,他認為有三種可能:壹是白天可能是興奮的,但由於外界原因無法得到滿足,所以留下了壹個被承認但未被滿足的意誌,到了晚上才能入睡。第二,它可能起源於白天,但被拒絕了,所以留給夜晚的是壹個未被滿足和壓抑的願望。第三,它可能與白天無關,但它是壹種被壓抑的欲望,只在夜晚活動...第壹個欲望是從前意識開始的;第二種欲望是從意識驅動到潛意識的;第三種欲望沖動無法突破潛意識系統。除了這三個來源,他強調“還應該加上第四個願望的起源,即欲望沖動(如口渴或性需求等。)晚上隨時生成。”

第六章是夢的運作,也譯為“夢的工作”。我們已經知道,夢分為兩個層次:顯性夢和隱性夢。示夢是夢的表層情節,其內容可以回憶;隱藏的夢是本能的欲望,要通過顯性的夢來表達。隱性夢轉化為顯性夢,取決於夢的運行機制。這壹章是最長的,重點講述了夢的凝聚、夢的轉移(位移)、夢的表現方法、夢的材料的表現力、夢的象征、夢中的感情和理性活動,以及壹些荒誕的夢、算術和言語的夢等。

弗洛伊德說,夢的顯性內容就像夢的隱性思想被“省略”了壹樣,可以說是後者的刪節翻譯。如果有壹個混血兒,長得像A,穿得像B,做的事也像C,然而人們總會認為他其實是d,這種混血兒的構成,使得這些人的共同點被特別強調。這樣就叫做夢的凝聚,找出夢裏反復出現的元素,形成新的聯合體,產生壹些代碼相同的作品。夢的轉移作用是將夢的隱性思想中的因素用壹些遙遠的、不重要的東西代替,如隱喻、暗示等,將夢的精神焦點或中心轉移開,使隱性思想不能被夢的顯性內容在表面上看到。事實上,正是在這張經過改造的臉上,這個夢再現了它的潛意識願望。如果有客人已經走了又轉回來,說忘了帶拐杖,其實這只是壹個借口。他下意識的願望是再次見到家庭主婦。

夢的表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壹是凝縮,即幾種隱含的意義作為壹種符號出現。它的功能是在夢中進行的,目的是逃避“夢的檢查”。弗洛伊德認為,個人夢中的情境是其潛意識中信息的象征性表現,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獲得其潛意識中被壓抑的問題或線索。第二種是移置,或者說換位,就是把壓抑的欲望變成不重要的想法。也是在夢中進行,目的是為了逃避“夢檢”。但當我醒來回想起我的夢境體驗時,我還是會被“檢查”,即做夢者會在夢中添加壹些顛倒的排序材料。這個“收尾”過程包括戲劇化和修飾。戲劇化就是把欲望表現為壹個具體的形象。修圖就是把醒後顛倒無序的夢境組織起來,讓它們更好的掩蓋真相。壹般認為,這種安排使夢成為壹個統壹的、幾乎連貫的東西,這是“夢的工作”的最後壹個過程,即“雙重加工”。

精神分析學家在釋夢時,要通過夢的運行機制發現隱藏的夢,發現夢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欲望。為了揭示潛意識的欲望,釋夢可以與分析自由聯想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精神分析治療中,釋夢和自由聯想分析構成了治療神經癥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

第七章是夢的過程心理學,也譯為“夢的過程心理學”。這壹章是理論總結部分,也是本書最晦澀抽象的部分。分析了夢的遺忘、退化(倒退)、願望實現的現象和理論,從夢到夢、焦慮夢的醒的作用,最初和隨後的步驟——潛抑,潛意識和意識的現實等。弗洛伊德在其早期著作《科學心理學的設計》(1895)中發展了科學思想,將設想的心理機構分為初級和次級心理過程,然後分析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期對夢的心理過程有壹個科學的認識。它把潛意識、反抗和壓抑以及性的重要性作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把夢、錯誤和神經癥作為潛意識行為的三種主要形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以潛意識理論和性欲理論為基礎的。他的潛意識理論堅信,在壹定時間內活動的無意識心理過程不僅是確定的事實,而且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普遍基礎。這壹理論已被人們廣泛接受。弗洛伊德對夢的解釋與他對人類行為動機的兩種獨特看法密不可分(第壹,人類的壹切行為都源於“性”和“攻擊”兩種本能沖動;二是用潛意識動機解釋人的行為。他對夢的解讀並沒有停留在夢的表面現象,而是試圖挖掘人的深層動機,這也為我們深入研究夢的心理學意義開辟了道路。

最後,值得壹提的是,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用他的潛意識理論對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作品進行了心理分析。符號也被賦予了廣泛的內容。弗洛伊德說,符號不是夢所獨有的,而是潛意識思想的特征。在民歌、神話傳說中可以找到符號,而夢則“用符號來偽裝表達自己隱藏的思想”。根據他的性欲理論,性本能沖動不僅在神經癥的病因中起著重要作用,甚至認為正是這種動物本能沖動轉化為社會可接受的創造行為的升華,從而帶來了文學、藝術、科學乃至整個文明的最高創造。的確,夢的解析在西方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極大地推動了精神分析學的發展,而且滲透到了社會科學中的許多學科,如文學與美學、宗教史與史前史、神話學、民俗學、教育學等等。因此,西方壹些學者認為,大概沒有人比弗洛伊德對20世紀的思想、文學和藝術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這本書已經持續了近壹個世紀,弗洛伊德對夢的解釋已經深入到了深層的動機。他能說前人沒說過的話,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這是前人所不能及的。但他在釋夢上的主觀性、隨意性和神秘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他把人類所有夢的隱藏意義與夢者潛意識中的本能欲望聯系在壹起,很牽強。他根據自己的性欲理論來解釋夢,把人不是當作社會人,而是完全當作壹種生物,所以從壹開始就受到人們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