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出現了“天文單位”這個術語。在1938之前,天文單位是指地月系質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或地月系質心繞太陽公轉的無擾橢圓軌道的半長直徑,沒有大行星的攝動(見攝動理論)。
1976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頒布了壹系列天文學研究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單位,其中壹個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稱為“天文單位”(縮寫為AU)。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最初的定義,日地距離是“無質量粒子沿以太陽中心為圓心的圓形軌道以0.01720209895弧度/天的角速度運動的軌道半徑”。當時公布的數據是1天文單位,等於148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