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桃嵌燒餅的相關典故
當時通州城裏有壹個叫許、宋福的人,在東門開了壹個“太丁”雜貨鋪,主要生產茶葉、食品、糕點,在外地也有店鋪。後來,徐世捐官清政府,經常進貢精美茶點。只有童剛師傅做的桃鑲燒餅,以選料精細,加工精美,味道鮮美,特色鮮明而著稱。從此,南通“太丁”燒餅被譽為“官方點心”,名揚天下。酥餅問世後,芝麻餅和酥餅相媲美,是南通兩大著名特產,越來越受到中外人士和海外華人的興趣。南通燒餅也得到了魯迅先生的贊賞。據南通圖書館藏魯迅弟弟周作人手稿,南通人,辛亥革命時在孫中山參謀本部謀得軍職,後到北京結識在教育部工作的魯迅。嵇愛好文學,經常與魯迅交往。在魯迅1912年至1920年的日記中,有50條記錄了他與紀的交往。在魯迅和嵇的壹次談話中,魯迅曾讓嵇子借《南通話筆記》研究南通話,嵇子還把家鄉的壹塊燒餅送給魯迅。魯迅嘗過之後肯定會覺得它名不虛傳。所以1914年11月15日魯迅節,“南通亭坐了壹會兒,帶了壹袋燒餅回來”。戰爭爆發後,“太丁”關閉了。後來店家張開了“永泰人”雜貨店,繼承“”做燒餅,隨後稻香村、景福齋、大興、大隆、鼎隆等茶店也競相生產,燒餅生意越做越紅火,名氣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