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éxρn y?ng shǎu
解釋:獲得:獲得,思考;回答:反應,配合。心裏想什麽,手就能做什麽。比喻熟練或做事非常順利。
來源:《莊子·天道》:“不生病,從手裏得,應在心裏。”
例:馮雲卿帶著七八萬元現金,進入了國債市場。半年後,他終於有了利息,有了兩半的分成。★茅盾的午夜
同義詞:心和手對應,輕松,輕松。
反義詞:沒有文字,沒有武器
歇後語:拿糖罐當糖,拿醋罐當酸。
語法:作賓語、定語、狀語;用在各種技能上。
英語:實用
日語:ぅよぅにがく、ぃどぉりにことがが (はここ)
法語:靈感的表達
德語:在這種情況下
俄語:выполнятумлоиудчно.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桓公正在課堂上學習,工匠《論辯》大膽上前打擾他。齊桓公對《論辯》認為讀書無用的觀點深感不滿。《論辯》解釋說:我作為木大師的技藝是得心應手的,不可能用文字傳給別人,古代聖人知識的精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