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蘋果屬植物的起源和傳播是如何發展的?

蘋果屬植物的起源和傳播是如何發展的?

1.起源

蘋果屬起源的確切時間尚未確定,其起源中心因研究者而異。德·坎多爾在對栽培植物的考證中認為,蘋果是原產於舊大陸的落葉果樹,栽培歷史超過3000年。它起源於歐洲東南部、西亞甚至伊朗。另壹種理論是,在史前瑞士湖居者的遺骸中發現了碳化蘋果,這表明蘋果的原產地可能在中歐和西亞。瓦維洛夫認為蘋果起源於中國、中亞和近東——小亞細亞。Zhukowski和翟文在他們的《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詞典》中指出,中國-日本、中亞、西亞、歐洲-西伯利亞和北美是蘋果屬植物的起源中心。毫無疑問,中國是蘋果屬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壹。65438年至095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於德勛、嚴振龍對原產於中國的蘋果屬植物進行了進壹步研究,在其《中國的蘋果屬植物》壹文中指出,全世界蘋果屬植物約有35種,原產於中國的有23種。在1983中,程和江寧龔報道在中國四川發現蘋果屬壹新種——小金蘋果,使中國蘋果屬植物的原生種達到24種。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李在1990中指出,蘋果屬植物原產於中國的有24種,但全世界蘋果屬植物有37-60種。李還指出,蘋果屬原種分布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形成蘋果屬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傳播

(1)中國

據古代農業文獻記載,早在1400年前,中國就開始流行種植蘋果。廣智(晉代郭,3世紀)記載:“有白、綠、紅三種,張掖(今甘肅)有白的,酒泉有紅的,西方多有。很多人認為是保存下來的,幾百個積累起來,比如收集棗栗子。.....叫做‘頻婆菜’……”。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甘肅省的河西走廊已經成為了棉花蘋果的栽培中心。經過傳播,勉蘋果已在河北(懷來)、陽高、山西、蘭州、甘肅、武威等地栽培。

而西方蘋果或大蘋果,俗稱蘋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很短,只有壹百多年。山東煙臺是中國最早的。大約1871年前,隨著資本主義文化的入侵,美國傳教士引進了蘋果苗,然後由當地的窮人進行栽培,於是煙臺成為中國蘋果的主要產區之壹。起初,煙臺引進的品種有妃子、華福啤等。,然後又引進了青香蕉、日本錦、元帥等品種。

青島栽培大蘋果的歷史也更早,在1898左右,是德日帝國主義占領青島後,由德國和日本引進的。最先引進的品種有:紅葵、黃葵、芙蓉皮等。,然後是國光,宏宇,日錦,青香蕉等。、紅星、金冠等品種於1933年從美國引進。

大蘋果的栽培是在1911年前,也就是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大部分地區後,由日本和朝鮮引進的。以國光為主,其次是宏宇、日錦、朱、徐、青蕉、金冠。

新疆大蘋果是1909左右從俄羅斯引進的。

中國南方蘋果的栽培最早是在四川巴塘,大約1904。它是由美國傳教士引進的。1923左右從美國引進大量品種,如金冠、原帥、但丁等。雲南昆明1926左右從法國引進大蘋果栽培。西藏從英國引進了大蘋果。在其他地方,大多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左右,引進少量的蘋果種植。

(2)歐洲

蘋果是歐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壹。在石器時代歐洲國家的遺跡中發現了許多碳化的蘋果果實。從出土的材料來看,當時至少有兩種大小不同的蘋果。大果型縱徑29-32 mm,橫徑36mm;小果型縱徑15-24 mm,橫徑30 mm左右,從果實大小來看,與現代歐洲的半野生小蘋果大致相似。

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蘋果栽培技術已經相當發達。希臘哲學家提奧夫拉斯圖斯曾經記錄了野生和栽培蘋果品種的區別,以及嫁接繁殖和栽培方法。羅馬的普林在他著名的自然歷史中記錄了幾十種蘋果品種。

但直到16世紀,歐洲栽培的蘋果都是小果。即從16世紀開始,生蘋果品種在英國等地興起和發展,成為現代大蘋果栽培的開端。英國園藝家奈特(1759—1838),現代蘋果之父。他首先開始通過雜交改良蘋果品種,這也使果樹育種真正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蘋果的種植和改良早期主要在中歐北部進行,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直到19世紀中葉,英國生產的蘋果無論是產量還是數量都位居歐洲第壹。19世紀,美國培育出美味的現代大蘋果,回歸歐洲,進壹步促進了歐洲蘋果的發展。

(3)美國

美國種植蘋果的歷史約有300年,最早是由英國和荷蘭的移民引進的。當時主要的栽培目的是為釀造提供原料。直到19世紀下半葉,隨著新品種的出現和栽培技術的提高,蘋果產業才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到了20世紀,西部的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出現了新的栽培中心,使得美國蘋果在當今世界上名列前茅。

(4)日本

公元15世紀左右,日本將柿樹和林木傳入中國,到了德川時期(1603-1867)才開始流行栽培。明治維新後,1869年引進西方蘋果75個品種。它們最早在東京宮種植繁殖,後來逐漸普及。到20世紀70年代,從歐美國家引進了700多種西方蘋果。1937之後,開始了蘋果品種的選育,已經培育出了很多著名的品種。

從上面可以看出,蘋果屬的起源時期和起源中心並不明確。因此,蘋果屬植物的傳播途徑因作者不同而不同,有時甚至出現相反的傳播途徑。日本學者在1978出版的《栽培植物的起源與傳播》壹書中,基於前人的報道,認為蘋果屬植物的起源與傳播主要有兩種方式。壹種是亞洲海棠,原產中國,經中國傳入日本等地。另壹種是蘋果屬,起源於南高加索和小亞細亞,由於古代民族的變遷而傳播到歐洲。經過不斷的培育和改良,逐漸發展成為現代西方蘋果(Malus pumlla)。西方蘋果在6世紀通過西域傳入中國。這兩個主要起源中心及其傳播途徑如圖3-1-1所示。

圖3-1-1蘋果植物的起源和傳播圖

(引自晴川秦星,段傳德譯,《栽培植物的起源與傳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李教授在65438-0990中提出蘋果屬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形成,但這些多基因中心形成的先後順序值得商榷。在世界蘋果屬的許多基因中心,多倍體物種的比例從亞洲到歐洲再到北美都有所增加。由於多倍體比二倍體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可塑性,多倍體在進化過程中往往最先侵入新的領域。因此,李教授認為,蘋果屬植物的傳播有從亞洲傳到歐洲和日本,再傳到北美的趨勢,最終形成了蘋果屬植物多基因中心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