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書法作品圖片均來自網絡。)
第二類:語義似乎不合理(續)
圖9:
聯合解釋:
坐看雲山念,評花木新詩。
在這幅對聯中,第二副對聯的“評花木新詩”可以理解為——閑來無事,評花談木,新詩易來。但頗令人費解的是,該書的第壹部分“坐觀雲山讀高”——難道是坐觀雲觀讀天地之大書?還是坐在可以看到雲觀山的高處,這樣就可以讀到崇高的境界?
另外,這裏對聯末尾的“書”和“詩”兩個字都是平音,也很不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而且“讀高中”“寫新詩”也不對。
這副對聯不妨換成這樣:
坐觀雲山慎到,品評花木新詩。
第壹部遊歷萬裏,第二部活在當下。這幅對聯還有很大的創作空間,要在這裏拋磚引玉才能好起來。
圖10:
聯合解釋:
擡頭看河面明月,獨立聞風。
這幅對聯好像是《漢禮碑集》裏蕭推安先生(1876-1958)寫的對聯(見下圖)。
但是仔細看了壹下,發現第壹部分好像有點不合理。
第二副對聯“獨立風”大致意思是——獨自站在嵩山和華山之巔,可以聽到浩蕩的風聲。作者想表達他所追求的崇高的人生境界,獨自與天地之靈交流。這裏的“自然風”絕對高於嵩山和華山。
這本書的第壹部分“舉頭望江上明月”似乎是說——擡頭望去,卻見星河扶搖直上,幾乎和明月壹樣高。
如妳所見,很明顯“明月”高於“河漢”,這不符合現代科學常識。眾所周知,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距離地球只有38萬公裏。銀河系中的恒星始終距離地球光年(1光年≈9.46萬億公裏)。
同時我們都知道,如果月亮很亮,星星壹定很稀疏。所謂“月明星稀”也是真的,明月和星星不會* * *。因此,這部分沒有意義。
這副對聯不妨換成這樣:
想看江上明月,獨立聞風。
以月球為跳板,登陸月球後,進壹步探索銀河系的奧秘。中國的“嫦娥探月”計劃是探索更遙遠星球的初步嘗試。
第三類:用詞似乎不恰當。
圖11:
聯合解釋:
春光明媚,繁花似錦,白日裏竹林幽靜。
第壹副對聯上“錦繡春花富貴”的意思是——春天,百花盛開,大地錦繡,富貴滿堂;
第二副對聯“白日裏靜竹平安”,“姬閬”指的是竹子,然後又說到“竹子平安”,似乎有點重復。
有人可能會說,書第壹部分的“錦繡”不也是在說“花”嗎?怎樣才能上線,但不下線?
妳看,書的第壹部分用“燦爛”來形容“花”,還可以;然而,第二部分中的“姬閬”是“竹”的別稱,不是用來描述“竹”的,所以說是重復的。
據說這幅對聯出自古人的以下七律:
青樓風流,所以相關,舞大方。
春光明媚,繁花似錦,白日裏竹林幽靜。
山觀旗滿榮,閩海舟去客。
故人應問,壹場煙雨寒在楚江。
但說實話,“靜日竹安”這句話真的不太好,和“明月千裏* * *單鵑”“孤僧獨歸”差不多。
圖12:
聯合解釋:
壹百英尺高可以支撐壹輪月光,
數椽鎖不住五夜書聲。
這裏上聯的“高屋”和下聯的“矮屋”位置相同,而且“吳”和“吳”的發音非常相似,破壞了對聯的音韻美。
對聯的書寫規則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壹條是這樣的:上下對聯之間,同節奏點要平,要相對;上下連詞內,相鄰節奏點必須拉平。所謂“節奏感點”,簡單來說就是對聯中壹個完整詞的最後壹個字。
現在把上圖中合句節奏點上的字(粗體)的橫線標註如下:
壹百英尺高(平)可以支撐壹輪(平)月亮顏色(平)
數椽(平)矮屋(舊平)五夜鎖不住(平)
根據上面的平級要求,我們可以看到“武”與“宅”、“氣”與“居”之間的平級應該是不足的。
同時,說“滿月”是可以的,但是說“滿月”就不合適了。
這副對聯不妨換成這樣:
壹百英尺高(平)可以托起(平)天空(平)和月亮(平)
算(平)冷家(平)鎖不住(平)五晚(平)書聲(平)
圖13:
聯合解釋:
桐下古琴招月聽,松陰奇石有雲助。
這裏上聯的最後壹個“聽”字和下聯的最後壹個“幫”字都是平聲,不符合平仄對聯的要求。
眾所周知,春節貼對聯,人們區分上下對聯的依據是看最後壹個字的水平。
除了拉平,這個聯盟的上下環節關系也值得商榷。壹般情況下,如果壹聯說事,壹聯說人,順序往往是聯說事,聯說人。因為對聯說的是事情,所以往往有利益的意思,就像《信天遊》裏的“樹頂枝葉連根,親山親水有親戚”。比如下面的圖片:
鳥總知道春光燦爛,山是助筆之靈。
鳥語花香,賓朋談舊事,飲美酒。
晴空春日總好,花勸鶯自賣酒。
在泉水的鏡子裏,我可愛的酒填滿了床。
這副對聯不妨換成這樣:
松蔭怪石有雲護,桐下古琴招月聽。
圖14:
聯合解釋:
茶,飯,粥,菜,古佛,書簽,畫,神仙。
這個聯合會似乎參考了“老藤隱隱啼,小橋流水人家”“茅草鋪雞啼,荒橋霜”等名句,用幾個名詞營造出壹種淡然而古老的意境。
從措辭來看,聯合會似乎是想說,雖然生活很悲慘,很孤獨,但我依然可以用好書好畫來自娛自樂。只是文字和句子似乎不夠充分,沒能很好地表達這種感覺。“茶飯粥菜”略顯重復;“書簽畫軸”也是復雜雜亂的。
這副對聯不妨換成這樣:
壹尊古佛,壹幅名畫壹部奇書,半個神仙。
如果妳再超然壹點,可以改成這樣:
窮飯是人間佛,名畫是地上仙。
圖15:
聯合解釋:
古懷氣如水,純度高於陳後山。
第二副對聯中的“陳後山”是指北宋著名人物陳師道(1053-1102)。作為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之壹,陳先生壹生清貧樂道,不愧為“清味”之人。下面這首廣為傳頌的詩是先生寫的:
讀了壹本好書很開心,可惜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裏很高興,但朋友不能經常來。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那麽美好而無力又甘願為善,人生壹百年,有多少次可以開懷大笑?
而第壹部的《香若水》在網上搜了很多,只找到以下信息:
據曾鴻福《碑刻》及《玉堂註》十卷,韓侜舟在家中題墨,閱古堂。禧末無漢族,石入秘省。嘉定改名元,是易現在的名字。孫退谷,意此帖刻工精細,紙墨絕妙。蓋涵的客人告訴若水,他很會鑒別,帖子真的露餡了。
?——雲《安思遠藏文碑文及跋》珍本
南宋韓侜舟用家傳墨寶,令弟子抄取若水之石,名曰“閱古堂杖”。嘉定三年(1210),改名為“玉塔刻石”,又稱“玉塔中玉塔”。
——上海辭書出版社《懷素草千字文》序。
上面兩段中的“項若水”二字,是南宋權臣韓侜舟的座上賓。如果說第壹部指的是這個如水的男人,我覺得這裏很難對得起“古風懷舊”的美譽,更不能和第二部的“陳後山”相提並論。
有人可能會說,古詩詞雲,“季布守信,侯英守信。”這個“侯穎”不是信陵君的客人嗎?是的,沒錯。侯穎是壹個公眾人物,但他很聰明,也很守信用。最重要的是,他的閃光點被司馬遷凸顯出來,他的“單鑫”交了好運,“彪炳史冊”。
當然,作者也可能指其他“似水”,但此人已被歷史的大潮淹沒,不為後人所知。
所以建議書法家如果想寫這種敬仰先賢的對聯,盡量寫壹些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最好是大家都熟悉的。比如下面的圖片:
曾子的做法是自我反省,
陽明心學在良知(熊希齡)
朱倫毅最後去了部隊。
崔玲總是懷上謝富新(白香蕉)
賈島喝醉了,不是假的,
劉玲喝酒不留零(未知)
大膽創新孫行者,
小心求證祖沖之(自擬)
明朝有個大學者叫詹若水,研究經學,弟子遍天下,幾乎和當時的王陽明齊名。說“古懷如水”應該是恰當的——因為此人無愧於“古懷”二字,可以和陳後山相提並論。
因此,這幅對聯不妨改成這樣:
古懷氣如水,清積優於陳後山。
然而這樣壹改,問題又來了。因為這種聯系,所以把《蘭亭序》的文字組合起來。項若水、陳後山都在《蘭亭集序》裏。如果要改成“詹若水”,那就不是《蘭亭序》的詞集了,因為《蘭亭序》裏沒有這個詞。
把《香若水》改成能和《陳後山》相媲美的,以《蘭亭序》的文字為藍本的,不容易。這個問題暫且放在這裏,等大師來。
好了,這次“咬文嚼字”寫到這裏。由於個人知識和教育水平有限,以上言論肯定有錯誤或疏漏之處,望朋友們指教。
前壹篇文章:
現代人的學習是和墨水聯系在壹起的,咬文嚼字(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