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把花戴在頭上叫簪花,是戴的意思。其實戴花自古就有。從漢代開始,簪花的習俗開始出現在文獻中,主要流行於上層社會的女性中。隨著發展,簪花不再是女性獨有,男性也經常佩戴簪花。
比如南北朝時期就有冠上插花的行為。據隋朝史書記載,隋王外出打獵,頭戴玉冠,插金花作裝飾。在前期文化的影響下,唐代男子簪花有了很大的發展。唐代曲江紅杏:“姑娘折目勤,道是與花。”
新進士會設宴折花,戴花儀式是最重要的程序。新進士中的每個人都會佩戴鮮花以示榮耀。在唐代,簪花不僅是壹種美化和榮譽,也是秋季重陽節的習俗。王維的“隔空知兄弟登高,壹人滿地不見”就是壹個記錄。
當然,唐朝的皇帝也喜歡給他們心愛的臣子獻花。
據說汝南的王聰慧很受唐玄宗的歡迎。據說有壹次,唐玄宗摘了壹朵芙蓉花戴在他的絲帽上。汝南王跳舞,但他帽子上的花沒有落下。
宋代以後,男子簪花風靡壹時,幾乎到了全民簪花的地步,因為這是地位的象征。不僅作為壹種民俗存在,還部分轉化為壹種禮儀制度。
宋代詩人楊萬裏在壹首詩中說:“春何必鼓催。國王會在壹月份把春天帶回來。牡丹、芍藥、薔薇,都開在千萬官員的帽子上。”
《東京之夢》中記載,汴京街遊客眾多。那女人跟圍觀的人群較勁,更有甚者,她暗暗羨慕,簡直是瘋了。"
這是宋代男子簪花最直接的證據,充分體現了民眾對簪花的狂熱崇拜。
其實從宋朝到皇帝到民間,只要是男人,都喜歡往頭上送花。當然,他們也喜歡送花給別人,包括女人。
那麽,宋人戴的是什麽花呢?
壹般春天花多牡丹;夏季以石榴花、梔子花、茉莉花較為常見;秋天有很多菊花和秋葵。除了花,還有假花,用羅、蠶絲、通草等原料制成。它們是在皇宮裏或有專門為皇宮制作的作坊裏制作的,幾乎是真實的,栩栩如生。
那麽,為什麽贊話在宋代如此流行呢?上上下下。宋代統治者對簪花文化的認同,促進了簪花在民間的流行。
據《京城紀勝》記載,宋朝皇帝每次參加社交活動,總是“戴小帽、簪花、騎馬”,身邊的大臣、侍從都被要求戴花。
宋代重要史籍《鐵尾山從化》中也有記載。著名的浪漫主義皇帝宋徽宗制定了佩戴鮮花的詳細規則,要求國家禮賓司(禮儀司)遵循。每逢重大節日,如郊外的追悼會、宮廷宴會、新派文人的宴會,他總要給大家獻花。
而且明確規定任何身份戴什麽花:“華洛贈百官,欒之,青劍及以上;絹花給予如下分配。太上皇兩宮慶壽終,還有聖節,錫宴,新晉進士婚宴,等等。”
華洛最貴,只有宰以上官員才能穿;其次是欒芝,青鑒以上官員佩戴;絹花,第壹次給了總配級以下的官員。在宋徽宗時,他的侍衛戴翠葉錦華表明他可以自由出入大內。
皇帝和家人過生日或接待外賓時,要用絹花。據《鐵圍山談》記載,宋人在遼使面前表現節儉,“則內用絹花,蓋以禮檢。”
參加盛大宴會和皇家宴會時,皇帝贈送的鮮花必須佩戴,以供私人使用。如果妳不穿或者讓妳的仆人穿,妳會被帝國歷史糾正。
在不同的節日佩戴不同的花或花狀飾品是宋代節日的主要民俗。如:末夜穿蛾、玉梅、雪柳;端午街穿茉莉;立秋穿梓樹葉;重陽菊。
既然皇帝帶頭戴花,有了規定,百姓自然也跟著戴花,男人戴花也就成了壹種風氣。大宋王朝完全泡在花裏,壹時間百花齊放。
蘇軾說:“人老不以為恥,花老當恥。”邵雍說“酒窖裏有好花”,黃庭堅說“黃鞠的枝幹生在曉寒,人生不要讓酒杯幹了。”等等,都是贊華的描述。
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據說北宋的時候,有壹種牡丹,從上到下都是紅色的,中間有壹個黃色的核。它看起來像壹個穿著紅色長袍,腰間系著金色腰帶的官員。它叫“金腰”,當時只有宰相穿紅袍,系金腰帶,所以看這種花是升官的吉兆。
當時揚州太守韓琦的官邸,恰好腰間纏著壹株金植物,於是邀請了王玨、王安石、陳勝之壹起觀賞。韓琦親手為他們做了花,也為自己做了花。結果這四個人都當上了宰相。於是,歷史上就有了“四相簪花”的傳奇故事。
其實《水滸傳》裏有很多關於簪花的描寫。水泊梁山好漢似乎特別喜歡簪花,比如柴進的簪花,阮小五的石榴花,楊雄的芙蓉花,浪子燕青的四季花。
當然,贊化為什麽在宋代特別流行,也深刻地反映了宋代是壹個衰弱的朝代。北宋表面上繁花似錦,氣象萬千,骨子裏卻是有病治病,體弱多病。這樣男人才有女人味,男人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閨房裏,男人不再是鬥來鬥去,而是圍著月亮跳舞,感受無憂無慮,感嘆人生。宋詞和唐詩的區別就是生動的寫照。
盛唐壯麗輝煌的邊塞詩,是宋代永遠寫不出來的,只有讓生命稍縱即逝的“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