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duckfece腹瀉[湘雅醫學詞典]
3.註釋:鴯鶓為病名。又叫寒瀉,寒瀉[1]。《黃帝內經》:“寒氣清中,瘴氣寒,咳嗽寒,脘腹嗡嗡,名木聚。”《張儀彤大付曉門》:“遊時中寒之渣滓不融,色如鴨糞,故清而寒,尿無罪,濕而寒。附子理中湯。”《金匱要略·泄瀉癥狀提要》:“若下蹲,則水便會匯聚於大腸。夫脾主胃,津液循環也是真的。脾氣弱了,發不出來,津液的渣滓就被吸收了,《金匱要略》所謂脾氣弱就不好了。很冷,而且像水和糞便壹樣,顏色更藍更黑。所謂大腸寒也。”
4.腹瀉是這種疾病的名稱。見《三因壹病綜合征》卷XI。簡稱謝(黃帝內經)或謝[4],也稱(漢唐)[5]。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出現水樣腹瀉[5]。前賢以大便稀為瀉,大便稀者以水為瀉[5]。腹瀉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多見[5]。
壹般來說,針灸治療腹瀉的療效急性好治,慢性難治,但都有較好的療效[6]。如果腹瀉頻繁出現嚴重脫水或惡性病變引起的腹瀉,應采取綜合治療[6]。
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障礙、結腸過敏等消化系統疾病引起的腹瀉。在現代醫學中,大多屬於腹瀉的範疇[7]。
詳見腹瀉條。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