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是壹個值得記錄的年份。
今年3月13日,山東濟南,壹個女孩出生在李的家裏。長大後,她成了著名的詩人,被譽為中國古代第壹才女。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李清照的父親李,是蘇軾的學生,蘇門“後四學士”之壹。
這壹年,被昔日好友王安石踢出朝廷的司馬光,終於在洛陽城天堂完成了他研究了19年的史書《子同治鑒》手稿。此時,他已經66歲了。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所著《洛陽名園》,記載了19處名園,其中就有司馬光的《絕樂園》。
另壹件事是悲傷的。大文豪蘇軾的小兒子蘇盾也在這壹年去世。47歲的蘇軾傷心欲絕,決定去常州遊玩。
在路上,他決定去拜訪壹位在金陵的老朋友,金陵緊挨著常州。七月,“東坡從黃河遷徙到妳,過金陵。荊葉公牽驢乘船遊,東坡迎無冠。”
公元1084年七月,正處於貶謫期的蘇東坡,在渡口遇到了二擊後情緒低落,騎著毛驢的王安石。
此時的蘇東坡對因烏臺詩案被貶時救了他壹命的王安石充滿了感激之情。
對於蘇軾的來訪,王安石喜出望外。他馬上披上蓑衣,戴上帽子,騎上毛驢,去渡口迎接蘇軾。
王和蘇的會面非常愉快。第二天,王安石特意把蘇軾壹家接到他家休息。他們去中山旅遊,互相吟詩,聊得很開心,默契地避開了當時的情況,因為這個話題會讓雙方都覺得尷尬。
二
蘇東坡比王安石小16歲,也有人說他15歲。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偉大的文學家,但他們在政治立場上有不同的看法。
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反對王安石改革科舉,甚至還寫詩諷刺王安石新政。而且王安石還貶了蘇軾。
在烏臺詩案中,蘇軾面對宋神宗的懲罰,王安石落井下石不打人。
散會後,離開朝廷的王安石在江寧府上京,對皇帝說:“聖上有沒有殺人才的?”
公元1079年12月29日,聖旨下達,蘇軾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這次見面,他們聊到了同壹個話題:詩歌。
蘇東坡寫了《與王聲遊蔣山》這首詩:
“到了縣城,居民空惘然。好山不在十裏之外,我卻恨它,又怕壹年。我要出錢買南朝寺,壹起登上北國船。朱門收戟,魚雨出紫。路暗古,人迎綠蔭。故國龍腰平,鳥爪在頂。竹椽飛向美宅,松根細泉。峰多巧擋日,江原欲飄天。點點秋水,寶塔插黃昏煙。回踩圖,雲淡風輕,月是娟娟。遊泳多舒服啊,壹直呆到月亮現在掛在天上。”
王安石《與子瞻、王聲遊蔣山》詩有序:“子瞻、王聲遊蔣山有詩,我愛那句‘幾峰遮日,江遠天’,因其韻。”
他的詩說:“金陵限南北,形勢如此自然。楚漢之戰六千裏,陳亡三百年。江山空幕府,風流船。主遣悲岸,公主埋思舊蓮。時間長了,城市就被老虎統治了。司馬懿廟區,獨龍塔頂。森七願五樹,淺泉壹人。山中杖窮,筐久無。朱門花園的綠水和碧瓦堤花園的青煙。墨客真能給,留詩野竹。”
後人評價:兩個著名的男女,相會的地方,唱和的篇章,文采飛揚,千古流光,山河也會壯闊。
君子和而不同,這大概就是這次歷史性會面的最好註解吧!
兩年之內,王安石於元佑元年(65438+5月21,0086)四月初六日病逝於中山陵,享年66歲。
三
最後,作者想借這個故事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隨著時代和世界的變化,也會有所不同,並不壹定有壹個不變的絕對。
蘇軾年輕氣盛的時候,遇到了壹個47歲的好爭吵的相公,男人很有才華。相比於公元1084年退居金陵的王安石和烏臺詩壇被貶官的蘇軾,他們經過風風雨雨,在人生境界上達到了不同的階段,對事物的看法自然與過去不同。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必壹次堅持壹件事。
不畏浮雲遮望眼,人生如夢,壹個個雕像還在月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