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印歐語的特點如下

印歐語的特點如下

問題1:現代漢語語法與印歐語系相比有什麽特點?

第壹,形態變化不發達,不常見。形態變化在漢語中是存在的,但很少。雖然有些詞類有壹些形態上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並不是在所有相似的詞中都普遍存在的,也不是在所有場合都通用的。

第二,漢語非常重視語序和虛詞。語序和虛詞在漢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首先,不同的語序有不同的含義。如:“我喜歡他”“他喜歡我”;不太好。不太好。

其次,用虛詞和用不同的虛詞,意思完全不壹樣。如:“讀書”“讀書”;我碰到他了。我被他絆倒了。

第三,漢語量詞豐富——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量詞。

第四,單雙音節詞對構詞造句影響很大。比如“學”可以說,“學”不可以;我們可以說“美麗富饒的寶島”“美麗富饒的寶島”,但不能說“美麗富饒的寶島”

問題2:印歐語系的語言特征,梵語和立陶宛語、拉脫維亞語的古口語有很強的相似性。這些語言的假想祖先被稱為原始印歐語。今天的學者對這種語言的起源認同兩種觀點:壹種是黑海和裏海北部的大草原(見庫爾幹),另壹種是安納托利亞。支持庫爾幹假說的人推算這種語言的時間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支持安納托利亞假說的人會把時間往前推幾千年(見印度-赫梯)。印歐語系的語言都是屈折的,印歐語的原始名詞有三個性、三數、八格(比如俄語保存的很好)。詞綴和詞幹元音被廣泛用於表達語法意義;名詞和大多數形容詞的格、性、數都有變化;動詞在時態、語態和語體上都有變化,主語和動詞在變化中相互呼應。此外,印歐語系的單詞是重讀的。然而,許多語言,如英語,已經被簡化並轉化為分析語言。

問題3:印歐語系有什麽特點?印歐語是典型的曲折語言,也就是說,其詞匯在人稱、時態和格方面都有豐富的變化,這在語法上具有重要意義。而漢語所屬的漢藏語系是壹種孤立語言,不存在這種文字變化。印歐語系的名詞有單復數,也有陽性、中性、陰性名詞。記住單詞的性別。根據名詞在句子中的不同語法功能,名詞有“格”的變化。主格是最基本的格,賓語中的名詞要改成賓語格,此外還有所有格和工具格。最古老的印歐語有8格(如印度的梵語),俄語有6格,德語有4格。不同的性別,單復數名詞有不同的變格方式。印歐語系的形容詞也要隨著所修飾名詞的性、屬、格而變化。印歐語動詞有時態變化。單數或復數主語的謂語動詞有不同的時間變化。此外,當主語名詞是陽性、中性或陰性時,動詞時態的變化是不同的。在印歐語系的各種語言中,最不尋常的是我們最熟悉的英語。英語變化很久了,單詞的變化也挺簡單的。英語名詞基本失去了性別和格的變化,只有人稱代詞有賓格和所有格,只有單數人稱代詞有性別差異。此外,除了少數不規則名詞外,英語名詞的復數形式都相當規則。英語形容詞不再需要隨其修飾的名詞而變化。英語動詞的時態變化也比其他歐洲語言簡單很多,只有單人現在時保留了尾巴。

問題4:現代漢語語法與印歐語系相比有什麽特點?如果單音節是說說漢語的語素大部分都是單音節的,那是真的。說漢語在性、數、格、時、人稱方面缺少了印歐語系的名詞、形容詞、動詞的變化,自然是這樣。不說中文的語序壹定要比英文靈活。但是,我們不能說漢語的語序壹定比英語更不靈活。在談到漢語語法的特點時,有人壹會兒說漢語的語序重要,壹會兒說漢語的句子組織靈活,忘了這兩種說法是矛盾的。

g:如果把漢語和拉丁語相比較,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拉丁語的詞序比漢語靈活。

洛德:是的。保羅看到瑪麗可以用拉丁語說六句話:

保盧斯·維迪特·馬裏亞姆。馬裏亞姆·維迪特·保盧斯。

保盧斯·馬裏亞姆·維迪特。馬裏亞姆·保盧斯·維迪特。

維迪特·保盧斯·馬裏亞姆。維迪特·馬裏亞姆·保盧斯。

當然,漢語語序沒有那麽自由。但在拉丁語中,這六種說法只是語序不同,結構沒有變化。在漢語中,不同的語序往往代表不同的結構。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說漢語語序比印歐語更重要。然而,這通常並不意味著漢語詞序很重要。

問題5:印歐語系的主要語言有哪些?當代世界分布最廣的語系,幾乎所有用戶都在歐洲、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自15世紀以來,隨著歐洲殖民勢力的不斷擴張,壹些歐洲語言傳播到世界其他許多地方,這是印歐語分布如此廣泛的直接原因。今天,有超過6543.8+05億人的母語是印歐語系,接近世界人口的壹半。需要指出的是,巴斯克語、匈牙利語、拉普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蘇聯的少數阿爾泰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和印度南部的德拉維達語系也分布在歐洲或印度,但不是印歐語系。

“印歐語系”名稱的由來,語言學術語,出現於19世紀初,因該語系分布於印度和歐洲而得名。後來德國學者參照同壹模式,將其改名為“印度-日耳曼語系”。原因是印歐語系中,最東邊的阿薩姆邦是印度語,最西邊的冰島語是日耳曼語。這個術語在歐洲學者中很流行,尤其是德國學者。此外,也有少數學者使用“亞(連)-歐語系”,但現代語言學中最流行的術語仍然是印歐語系。印歐語言假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歐洲傳教士、商人和探險家開始學習梵語時,他們逐漸意識到印度梵語與拉丁語、希臘語等歐洲語言有著廣泛的相似性。這壹發現應歸功於18世紀的英國東方學家W·瓊斯爵士。他提出了著名的“印歐假說”來解釋上述語言的相似之處。1786年,瓊斯在印度的壹次演講中指出,梵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以及古英語在動詞詞根和語法形式上都表現出系統的相似性,這種現象絕不可能是偶然的。任何語言學家都不得不承認,這些語言都源於同壹個原始母語。這種原始母語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原始印歐語(簡稱PIE)。原始印歐語是原始印歐人的壹種假設的口頭語言,沒有文字記載。學者們只是通過對其部分後裔的比較研究來推斷原始印歐語的壹些特征。語言如吠陀梵語、帶邁錫尼線性字母B的希臘語、赫梯語等。到了公元前第二個千年,已經明顯分化了。通過比較這些已證實的分化形式,我們可以構建壹個更古老的形式。比較語法研究對確認“印歐語言假說”和建立印歐語言之間的親緣關系起著重要作用。比如表示“向前”的前綴或詞,梵語是pra,古斯拉夫語是pro,希臘語是pro,拉丁語是pro,fra哥特式的;“父親”壹詞在梵語中是pitar,在希臘語中是patr,在拉丁語中是pater,在哥特語中是fadar。這些前綴或單詞顯然來自原始印歐語中的兩個單詞。通過分析對比,我們知道這兩個詞在原始印歐語中的聲母應該是p,p音在絕大多數後代語言中都有保留,只有在哥特語和其他幾種日耳曼語中才變成f,再比如“cow”這個詞,在東北東部方言中是ko,在梵語中是ggus,在阿維斯陀語中是,在亞美尼亞語中是gu-gos,在拉脫維亞語中是gos,在希臘語中是bo~s,b!拉丁語中的s和英語中的Cow。從這些形式可以構造出原始的印歐語名詞gW-ous,並可以確認上述語言之間的親緣關系,從而使構造出的形式和早期* * *同源的假設更加可信。

然而,關於原始印歐語的分布、範圍、文化類型和語言結構,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主要原因壹是沒有文字記載,二是缺乏原始印歐社會的文物。學者們根據印歐語中的壹些同源詞推測原始印歐人的故鄉。在印歐語系中,有表示動物和植物的詞,如“鮭魚”和“山毛櫸”。推測三文魚和山毛櫸生長的地方是原始印歐人的故鄉,原始印歐語就是從那裏發展起來的。但其他學者不同意這種方法不科學,因為幾千年前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很多方面與今天的情況有很大不同。總之,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用不同的材料,得出結論...>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