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關於「看多了不糊塗,聽多了不糊塗」的典故是什麽?

關於「看多了不糊塗,聽多了不糊塗」的典故是什麽?

看的多了就不會迷茫,聽的用心就不會迷茫。來自牟子。

典故:

牟子原是儒生,博覽群書,也讀神仙書,但認為假生不可信,常與五經為難。東漢鐘平六年(189)靈帝駕崩後,天下大亂。他投靠了他的母親,並祈禱好運。26歲回老家蒼梧(治所在廣西梧州)娶妻。因為有“天下紛擾,非自秀之秋”的感覺,他堅持不做官,而是潛心佛學,研究老子。“世俗之人是錯誤的,以為會學五經,轉而另辟蹊徑”,是對《理惑論》的回復,針對佛教傳入中國引起的各種爭論和困難,分別提出。

牟子:

牟子(170 ~?),榮明人,淄博人。蒼梧縣民間信仰廣泛。東漢末年的佛教徒。蒼梧隱士,自幼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他精通諸子百家,成為廣西學佛第壹人。他高度贊揚老子“棄智自律”的理論。三國初寫《理惑論》(三十七篇),是中國第壹部佛教專著。

牟子的推理與混淆理論

《牟子之惑論》壹書共有39章,第壹章壹般稱為前言,最後壹章稱為後記和正文***37章。前言介紹了牟子地經歷和寫作本書地原因。大部分歷史事件都可以用史實來考證,有些可以彌補史料的不足。當時的社會動蕩,膠州地區思想學術界的動態,作者為什麽要寫這本書,都是經過學者考察後符合實際情況的。所有的書都是以自設賓主問答的形式進行的。假設的提問者是來自北方的儒家。他曾在京師,去東觀,訪國子監,視君子之規,聽儒生之論,認為修佛貴,並以此為恥,提出種種關於佛教的問題。回答的是牟子,他根據對方提出的不同問題,引用了大量儒、道、百家之書進行解釋,並闡述了佛教教義,以此來論證佛、道、儒三家的觀點是壹致的。

牟子之惑論其實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佛教的看法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