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兩個民族語言文化相近,按照鄂能嘉居的分類,仍被歸為同壹個民族。至今會說巴仔語的潘金玉女士就是愛蘭人。梅溪思莊是已故潘君奈先生的後人。潘先生至今還在使用嘎哈巫術,甚至還唱著古老的嘎哈巫調《憶祖歌》。
《豐巢唱片》所載的巴仔音樂《巴仔阿彥之歌》是音樂學者吳榮依《思莊》之命所收。嘎哈烏人在埔裏俗稱“梅溪思壯番”,正是因為當地人繼承了祖先勇敢善戰的精神。日據時期,大部分是誌願軍,可以和鄰近的泰雅族抗衡。所以埔裏也有「四村壹模壹樣」的說法。這個民族的春節被稱為“番仔春節”或“泛春節”,在農歷11月15日左右舉行。並制作傳統美食“阿拉幹”,舉辦“mahalit”、“釣大魚”、“maazazuah”等傳統民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