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文學思潮最早出現在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英國等地,後來傳播到俄羅斯、北歐和美國,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創造了現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於現實主義文學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國際關系中的主流理論,也是壹個多義且有爭議的概念。雖然現實主義的批評者和支持者往往將其視為壹個統壹的思想整體,但實際上,現實主義並不是單壹的或統壹的理論。
理論意義
真實客觀地再現社會現實
現實主義通過20世紀特納、恩格斯、別林斯基、盧卡契等理論家的發展和巴爾紮克、托爾斯泰等偉大作家的文學實踐達到了高潮。現實主義理論日趨完善,形成了壹套完整的話語規則。它包括以下含義:
第壹,對社會現實的現實客觀的再現,是現實主義術語最根本的含義。達米安·格蘭特用“從眾”理論解釋了現實主義的客觀性,他稱之為嚴肅的文學心理學。“如果文學忽視或貶低了外部現實,希望只是從無節制的想象中汲取營養,只是為了想象而存在,這種嚴肅的心理就會抗議。”這就強調了文學對現實的忠誠和責任。r·韋勒克從現實主義反對浪漫主義的歷史背景中解讀這壹含義:“它排除了虛幻的幻想、童話、寓言和象征、高度程式化,以及純粹的抽象和雕塑,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虛構、童話和夢幻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希望真實呈現社會存在的真實狀態。現實主義理論作為浪漫主義的反對者和社會邊緣貧困小人物的代言人,強調揭露真相、揭穿現狀的意識形態。換句話說,現實主義抵制了作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話語形式的浪漫主義,轉而追求客觀性,為那些陷入貧困、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或階層發聲。顯然,它有著淳樸的人情和人道主義精神。
現實主義“客觀地再現當代社會現實”的理論意義,在盧卡契的論述中得到了深刻的闡釋。現實主義最忠實的信徒和最後的捍衛者寫了大量的作品,總結了現實主義的藝術經驗,回應了現實主義在20世紀所遭受的挑戰:現實主義史(1939)、巴爾紮克、司湯達和左拉(1945)以及偉大的俄國現實主義者(1939)。首先,他從認識論的角度重新解釋了現實主義客觀性的含義:“藝術的任務是忠實地、真實地描述現實的整體。”盧卡契提出了全面描寫現實的現實主義藝術要求。所謂整體描寫,就是反映社會——歷史的總體性,追求文學描寫的廣度,從整體的各個方面把握社會生活;深入探究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本質因素,發現事物的內在整體關系。其次,盧卡契沒有把現實主義的客觀性理解為排除任何主觀因素的純粹的客觀性,他也沒有把反映社會現實的文學看作是壹面靜止的鏡子。盧卡契肯定了主觀認識的重要性,強調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壹,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統壹。盧卡契兩面作戰,為了現實主義的純粹性而與自然主義作戰,把福樓拜和左拉那種缺乏整體性的瑣碎客觀排除在現實主義陣營之外;另壹方面,應對現代主義的挑戰,批判喬伊斯、普羅斯特等現代主義作家,認為他們瓦解了壹切內容和壹切形式。因此,現代主義不能從整體上真實地反映現實。
眾所周知的典型理論
第二,眾所周知的典型理論。典型理論構成了現實理論的核心內容。壹般來說,典型理論要解決的是文學人物的特殊與壹般的關系。黑格爾和謝林為典型主義的傳播奠定了美學基礎。黑格爾認為,人格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人格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的整體性,而整體性“是因為它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與個別人物的特殊性相結合,在這種統壹中成為它自己的統壹的自我。”根據韋勒克的歷史,典型術語的原始使用者是謝林,意思是像神話壹樣具有巨大普遍性的人。浪漫主義首先廣泛使用這個概念,典型概念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與巴爾紮克和特納的轉換有關。在《人間喜劇》的序言中,巴爾紮克自稱是壹個典型的社會研究者,而特納則頻繁使用這個術語來討論社會階級人物的性格,逐漸演變成現實主義最重要的理論概念。典型性也是別林斯基在討論俄羅斯小說時常用的工具。他甚至認為:“典型性是創作的基本規律之壹。沒有它,就沒有創造...既要讓壹個人物成為壹個特殊世界的人的代表,又要成為壹個完整的、有個性的人。”尼古拉·果戈理筆下的柯瓦廖夫少校不是柯瓦廖夫少校,而是柯瓦廖夫少校。甚至在描述壹個挑水人的時候,也不僅僅是說壹個人,而是說所有挑水的人。這就是別林斯基所說的典型本質。魯迅的《阿q正傳》出版後,很多人不安,總以為是寫自己的。獨特的阿q有著巨大的* * *性格,甚至成為國民性的代名詞。現實主義把這種個性與性感完美結合的文學形象稱為典型形象。
歷史性的要求
第三,歷史要求。韋勒克認為,歷史性是現實主義理論中壹個可行的標準。他引用了奧爾巴赫對《紅與黑》的評論來說明這壹點:“主人公植根於壹個普遍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現實,這個現實是具體的,不斷發展的”。韋勒克的觀點是對的。現實主義確實有其歷史維度。恩格斯在給馬·哈肯納斯的信中說,“現實主義就是除了細節的真實之外,還要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只有將人物置於壹個具體的政治、社會、經濟的整體現實中,才能達到“完全現實主義”的高度。而且,這種具體的整體現實是不斷發展的,正如盧卡契的現實主義想要塑造那些生動的辯證過程壹樣。“在這個過程中,本質轉化為現象,並在現象中表現出來;也塑造了這個過程的側面,即過程運動時現象揭示自身的本質。另壹方面,這些個體因素既包含著辯證運動和相互轉化,又不斷地相互影響;它們是壹個不間斷過程的因素。因此,真正的藝術總是通過塑造這些因素的運動、發展和擴展來表達人類生活的整體。”簡單來說,現實主義的歷史維度要求真實刻畫復雜的社會關系,反映復雜社會關系的矛盾運動過程。現實主義的歷史要求本質上是以社會分析為基礎的,即把人們的社會經驗和社會本身的結構描述為藝術原則。而且,現實主義力圖通過人的現實矛盾來揭示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現實主義證實,我們對社會現實觀察得越仔細,研究得越深入,對事件和細節的關系和矛盾運動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獲得真正的力量。
作家的名字代表國家。
司湯達的《紅與黑》和《法尼娜·法格尼尼》。
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和歐熱妮·葛朗臺。
狄更斯,《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英國
莫泊桑,美麗,羊肉串和項鏈。
普希金的葉夫根尼·奧涅金,俄羅斯上尉的女兒
尼古拉·果戈理的死靈,大衣和帝國特使,俄國。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和《復活的俄羅斯》
契訶夫《第六病房》《被困者》《變色龍俄羅斯》
歐亨利的麥琪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美國
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競選美國州長
漢斯·摩根索的《國家間的政治——權力與和平的鬥爭》,美國
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在各個領域有不同的含義。這裏對自然主義的定義大多來自於文學中的自然主義寫作風格,它產生於19世紀後期。壹般來說,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客觀地描述事物,在此期間使用最新的科學方法,真實地再現生活的本來面目。
文學闡釋
1,自然主義是指用自然原因或規律來解釋壹切現象的哲學概念...
自然是指與社會相對的自然,即必然王國。狹義的歷史是自由的王國。
2.具體來說,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自然主義”是指從主客二分的角度出發的思維方式,即先設定主客體的客觀存在,再努力尋求二者的統壹。
3.所謂自然主義,是指在審美體驗中承認人與自然的親和力。所謂個人主義,是指古人的審美經驗傾向於自由個性。
4.這裏的自然主義是指壹種理論方法,要求在沒有任何既定理論建構的情況下,對事物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真實自然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用自然科學的觀點和語言來解釋。
5.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強調感性存在的直接性和本質與存在的直接統壹,所以他把自己的哲學觀稱為自然主義。他不同意英法唯物主義的抽象,不同意把感性作為知識基礎和唯壹源泉的感覺主義,因此避免使用唯物主義這個術語。
6.自然主義是指不經過審美形式變形的寫實模仿和鏡像再現,這是亞裏士多德戲劇的基本特征。“理”是指思想內涵或哲學。
7.所以茅盾很容易看出“為人生”的文學觀與崇尚自然主義是格格不入的。這裏的自然主義指的是文學思想的意義,而不是創作方法的水平。茅盾主張自然主義,吸收後者,揚棄前者。
8.馬克思這裏所說的自然主義,是指壹切都用自然及其規律來解釋的理論。17-18世紀哲學中的自然主義是壹種與唯心論作鬥爭的唯物主義理論。自然主義視自然為唯壹真正的本體,是自然物之壹,是唯物主義。
9.崇尚自然可以稱為自然主義。在道家看來,自然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根據這種觀點,人類的壹切行為都應該遵循自然主義的原則,盡可能提高自然的程度。[1]
基本介紹
自然主義是文藝創作中的壹種傾向。自然主義作為壹種創作方法,壹方面排斥浪漫主義的想象、誇張、抒情等主觀因素,另壹方面又鄙視現實主義對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追求絕對的客觀性,主張對自然的簡單描述,註重記錄現實生活的表面現象,試圖用自然規律特別是生物規律來解釋人和人類社會。在文學藝術中,以“摹仿事物本來面目”為基礎的自然主義創作傾向與現實主義創作傾向壹樣由來已久。然而,作為壹個更加自覺和現代的文學流派,自然主義於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在法國興起,隨後傳播到壹些歐洲國家,並影響了文化和藝術的許多部門..
法國自然主義文學
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和運動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醞釀時期。某種程度上,接近現代意義的自然主義文學命題,在18世紀的法國作家克勞德·克雷比·永(1707 ~ 1777)的作品中已經出現。他在《心靈與精神的困惑》(1736)壹書中,聲稱要以小說的形式為人類社會寫壹部“布豐博物學的有益補充”,“這樣壹部被通情達理的人所鄙視的小說”“可能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有用的,...成為壹幅人類生活的圖畫...終於。為了貫徹這壹主張,使小說成為後來自然主義者所說的“人的資料”,他甚至把真實的情書壹字不差地插入小說中。
實證主義哲學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七月王朝時期出現了為自然主義文學理論體系奠定哲學基礎的實證主義哲學。這壹哲學的創始人孔德在《實證哲學教程》(1830 ~ 1842)中指出,人類的認識已經進入第三個理論階段,即科學階段或經驗階段;在這壹階段,人類精神“不再尋求各種內在原因的知識,而只是將推理與觀察緊密結合,以發現現象的實際規律”;壹切現象,包括社會現象,都受制於某種“不可改變的自然法則”。正如列寧所說,反對現象和本質,混淆社會和自然的實證主義哲學,是“把它的唯心主義隱藏在所謂唯物主義的話語之下”(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在自然科學發展的影響下,壹些作家開始關註人類與社會和自然的關系。
例如,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的序言中註意到“社會和自然是相似的”,並指出“
社會環境是自然加社會。“然而,他更重視社會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在他的小說中,占主導地位的人物的情欲總是在環境的影響下發展,這總是社會因素的結果。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不足以引起自然主義在文學領域的興起。
法國運動的第壹次浪潮
19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自然主義運動第壹波逐漸興起。這壹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實現了連它自己都不敢夢想的高度發展”(馬克思:《法國內戰》),工業革命也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基本完成。作為“現代性”的重要標誌,標榜“科學性”已經成為壹種時尚。以“科學進入文學領域”為目標的現代自然主義理論紛紛提出。自然主義文學最初是作為對浪漫主義文學的抵制而出現的。曾經在19世紀上半葉盛極壹時的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到了19世紀中期已經進入了全面衰落期,除了雨果還在獨自撐著門面。
在新壹代作家眼中,正如左拉所說,浪漫主義是在不自覺地追求古典美學,這
保留古典主義的典型人物,“只滿足於給他們穿上不同的衣服”;它“捏造並放大了人物”;其隨心所欲與“科學性”背道而馳。
同時,自然主義還自詡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以巴爾紮克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自然主義者推崇巴爾紮克主要是因為他對日常生活的細致描寫,而不滿意他“盡可能放大英雄”和“只鑄造巨人”的做法,這是典型的手法,認為這也是不科學的。
福樓拜提出了壹個觀點。
福樓拜在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了壹些自然主義觀點。在1853的壹封信中,他詢問道:“迄今為止有誰以博物學家的身份書寫歷史?有沒有人分析過人類的本能,看到它們在這樣的範圍內是如何發展的,應該如何發展?”
在其他壹些信件中,他堅持藝術應該擺脫意識形態的支配,反對“把藝術當作任何理論的講壇”,認為“法律的威嚴和科學的準確可以通過不偏不倚的描述來實現”。
他否定了典型性,宣稱“我隨便遇到的任何人都比古斯塔夫·福樓拜有趣,因為他更普通,歸根結底,更典型”。他的《包法利夫人》(1857)透露出明顯的自然主義跡象:註重使用。
直接或間接獲得的材料,註重人物的生理分析。65438-0858年,實證主義哲學家、藝術理論家坦納在《歷史與批評文集》中第壹個定義了自然主義在文學中的意義,指出自然主義是根據觀察和科學方法來描述生活。在《英國文學史導論》中,他還論證了種族、環境和時代是決定文藝創作的三大因素,尤其是前兩個因素。鞏古爾兄弟60年代上半期創作的小說《菲羅梅娜姐姐》(1861)、《勒內·莫普蘭》(1864)、《寨米尼·拉塞特》(1865)以及壹些宣言性小說。鞏古爾兄弟強調文學作品作為“人民素材”的價值,主張用研究歷史的方法寫小說,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文學;這部小說不僅是藝術性的,也是科學性的。在上述小說中,他們把主角當作生理解剖對象,當作臨床病例。
從65438+60年代後半期開始,對特納的實證主義美學、法國醫生盧卡斯的自然遺傳理論(1847 ~ 1850)、達爾文的法文版《物種起源》(1862),尤其是生理學家克勞德·納德的研究很多。左拉出版了《我的恨意》(1866)、《小說黛麗斯·拉甘的序言》(1867)、《實驗小說》(1880)、《戲劇中的自然主義》(188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