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簡介:
拼音是拼音節的過程,即根據普通話中音節的構成規律,將聲母、韻母快速連續地拼讀並與聲調組合成壹個音節。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語羅馬化方案,由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在1955至1957文字改革期間研究制定。這種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標記普通話漢語的發音,作為漢字的音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月1958+01日批準公布該計劃。1982,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壹些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拼音。
2008年9月,中國臺灣省決定將漢語拼音翻譯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漢語拼音,所有涉及漢語英語翻譯的部分將要求使用漢語拼音,並從2009年開始實施。漢語拼音是輔助漢字發音的工具。
影響力簡介:
來自漢語拼音的漢語詞匯相繼進入英語詞匯系統。據相關統計,《牛津英語詞典》中有200多個源於漢語的詞。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漢語借詞已經在英語詞匯系統中占據了壹席之地,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這種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第壹,英語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外來詞眾多。第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必然會促進語言之間的詞匯借用。
第三,漢語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對英語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也是最重要的壹點。說到底,漢語詞匯的大量輸出,深層原因是中國全球影響力和關註度的提升。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公認的普通話拉丁音譯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采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用於拼寫漢語。音譯者用普通話記錄漢字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