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主張民以食為天,文學自然扮演著飲食文化的媒介角色。壹部文學史也是壹部飲食文化史。文學與美食相輔相成,經緯有序,催生了張嘉瑋先生的新作——這本書好吃嗎?
壹、文學與美食相遇,散發經典魅力。
張嘉瑋先生的《我能不能吃這本書》,站在文學與美食的交匯點上,獨辟蹊徑,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從吃的角度,從文學經典的角度,通過文本視覺與美食味道的碰撞,帶我們從壹個全新的角度,在美食細節方面重新認識作者和作品,同時將我們之前讀過的文學經典放在回顧其過去的道路上,追憶飲食文化的新內涵。30位作家,30部作品,在文字與美食的交織中,讓我們領略從各種特色美食中透露出來的生活與世界味道。
文學和美食往往是壹種偶遇,作者寫美食是出於不同的原因。張嘉瑋的書中不僅復述了無數美食,還收錄了《金瓶梅》中的桂花蓮花酒、糟鰣魚,以及《儒林外史》中的酸菜魚臘肉、糟魚火腿、雲餅。《駱駝祥子》裏有炸羊肉的燒餅和老北京涮羊肉,還有《老武林》裏的羊舌標和蜜炒荔枝。《吶喊》裏有蒸毛豆和梅幹飯,《棋王》裏有蛇骨茄子湯。《挪威的森林》裏的日本菜是沾了西京和煮了濃濃的雞蛋,《基督山伯爵》裏的西餐是阿爾勒香腸和馬賽魚湯...文學可以讓妳看到生活中有多少種滋味,就有多少種滋味,而且更濃烈,更醇厚。這些食物是有節奏的,有色、香、香的香味,也承載著作者的情懷。
二、文學與美食碰撞,閃耀經典之光。
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經過歷史歲月的積澱,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義。中國從《左傳》和《論語》中記載了糧食和糧食理論。《論語·鄉黨》已經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吃飯是大事。尤其是在《論語》中,“正”字出現了41次,“實”也出現了41次,其中有30次被說成“吃”。老子“治大國如烹小鮮”、“聖人之胃不為旨”的哲學思想,把他的壹切思想都建立在“吃飽”的基礎上,把吃提高到與治國平起平坐的高度。
說到文學作品中的“吃”,不僅僅是指吃飽肚子,更是壹種占有,壹種心態,壹種潮流,壹種生活方式,壹種對外界的基本態度。當我們仔細解讀《紅樓夢》、《金瓶梅》和《儒林外史》三大文學名著中描寫的美食時,會發現“吃”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它背後隱藏著人心、文化、金錢和權利,古今應該都是如此。
《紅樓夢》描寫了明清時期的社會生活,其中賈府貴族家庭的飲食生活刻畫得淋漓盡致。據考證,小吃、飲料、主食36種,菜肴58種,食物總數高達180種,形成了壹套完整而獨特的“紅樓食譜”。紅樓夢裏的吃貨古今第壹,那些淑女君子好食。吃螃蟹烤鹿肉,講究文人雅士,春雪。吃飯只是壹個道具。彈琴、下棋、繪畫、書法、詩歌、啤酒花是他們的生活,賞花吟詩、風流韻事是重頭戲。
《金瓶梅》中的飲食中,有熟鵝、烤鴨、蹄子、排骨、鮮魚等。都是純粹的普通吃法,接地氣,沒有隔閡感。至少妳看了會覺得餓。有200多種名吃(主食、菜肴、小吃、幹鮮果品等。).19種茶,734個人物,234個飲茶場景。共有24種酒,2025個酒字,247個飲酒場景。相比之下,小說中只有105對男女的描述。“飽而好色”,確實如此。
《儒林外史》裏的吃,不同於《三國》《水滸傳》裏的豪邁血腥。也不同於《紅樓夢》的富貴典雅。大部分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和吃法,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在這煙火裏,“吃”把人生的壹切都做到了,世態炎涼。這和《紅樓夢》裏的名門望族是天壤之別,吃的是文化,吃的是品味。在士人的飲食中,窮人只想吃飽,而富人則吃排場。《儒林外史》中,壹場官員與紳士的“對號入座”的婚禮,其中豐富的飲食和各種名地讓現代人驚嘆不已。民國才女張愛玲曾說:“祥符(李鴻章)家老太太,看秀才就是為了吃飯!”
當然,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中的晚宴甚至比中國的宴會還要豪華。魚和海鮮分別產於愛琴海、小亞細亞和好望角。小蝶鯖魚來自聖彼得堡的伏爾加河,藍鰻來自那不勒斯的富薩爾湖...而且都是新鮮的。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很難想象這些食材能聚集在壹起,就像世界海鮮博覽會壹樣。大仲馬的低調奢華將他的浪漫風格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第三,文學與美食的融合,激發經典內涵。
歷史上,中國的餐飲業在清代的“康乾盛世”有過壹次大繁榮。水運的發展為從北方到南方銷售的商人提供了便利。南北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不同風味、不同特色的飲食文化流派。京菜、川菜、蘇菜、粵菜、魯菜、湘菜、閩菜、徽菜琳瑯滿目,系統化;蘇式、廣式、閩式、潮式、徽式、京味糕點爭奇鬥艷,將中國的飲食文化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將美食植入文學,為文學的繁榮增添了不少色彩和芬芳。除了有助於劇情的推進,也滿足了讀者對美食的精神享受。美食享受已經成為壹種優雅,壹種修養,壹種生活方式。
此外,在中國的文字中,關於烹飪的漢字最多,如蒸、煮、煎、煮、煮、煮、涮、煮...以及火字系列旁的漢字:煎、炸、煮、燒、爆、炸等。這些詞與吃和食物密切相關。畢竟自古以來,對美食的熱愛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固化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學來源於生活,美食進入作家的作品是很自然的。
飲食文化是人類文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文化之壹,也是中華文明的根基。文學和美食是壹對孿生姐妹,作家對美食的癡迷不是味覺的誘惑,而是對世間百態了然於心的情感。美食與文學的融合,既能品味生活的原汁原味,又能弘揚文人寫作的終極理想——真善美。
這是壹本雅俗共賞的書,期待與妳完美相遇。這本書好吃嗎?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