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著名的著作有哪些

古代著名的著作有哪些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宋人抽出《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配合,至南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四書”之名由此而定。此後,“四書”始終是我國封建社會正統教育的必讀書和科舉取士的初級教科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簡稱,始稱於漢武帝時。其中有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資料,是封建時代教育的必讀教科書,並被統治階級作為宣傳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論依據。

六經六部儒家經典,即“五經”外,加《樂經》。也有稱“六經”為“六藝”的。

十三經十三部儒家經典。漢代開始,把《詩》《書》《禮》《易》《春秋》稱為"五經"。唐代把“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連同《易》《書》《詩》稱為“九經”。至唐文宗刻石經,將《孝經》《論語》《爾雅》列入經部,則為“十二經”。宋代又將《孟子》提升為經,故有“十三經”之稱。

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清代乾隆年間編定。其中《史記》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斷代史。

史記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撰。全書壹百三十篇,計十二本紀(帝王傳記)、十表、八書(記載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記載自黃帝至漢武帝時期***約三千年的歷史。該書打破正統的觀點,對歷史人物力求給予公正的評價,在我國史學史和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創的紀傳體例為歷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全書二百九十四卷,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壹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該書是壹部對後代產生很深遠影響的編年體通史。

詩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為詩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2)以官爵命名。(3)以謚號命名。(4)以書齋命名。(5)以作者字、號命名。(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7)以出生地命名。(8)以帝王年號命名。

史書編寫方式分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三種。(1)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2)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3)紀事本末體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這種體裁在南宋時才出現。

目錄學研究書目的編制、利用並使其在科學文化事業中有效地發揮作用的學問。我國古代就有人註意到目錄學的作用,西漢時,劉向、劉歆父子就撰有 《別錄》、《七略》等書,以後歷代均有專著。

經史子集我國古代圖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四部的名稱和順序是在《隋書·經籍誌》中最後確定下來的。

四庫全書我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叢書。紀昀、陸錫熊等四千余人編撰,清代乾隆三十七年開館纂修,經十年始成。***收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約九億九千七百萬字。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每部再分類、細目。內容極為廣泛,對整理、保存古代文獻有壹定的作用。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我國第壹部系統分析字型和考求字的本義的字典,東漢許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異體字)壹千壹百六十三個。首創了部首分類法,將壹萬零五百十六個字歸入五十四部。每字先解字義,再按六書說解形體構造,並註目讀音。

康熙字典清代張玉書、陳廷敬等編纂;在我國字書史上第壹次正式使用“字典”為書名。這是迄清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字書。

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壹部成體系的詞典。研究者認為,此書是西漢初年的學者們編輯周秦至漢諸書的舊文遞相增益而成。

經傳釋詞古漢語虛詞研究專著,清代王引之著。以經傳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兩漢古籍中文言虛詞壹百六十個,詳加解釋。

文言虛字文言虛詞研究著作,作者呂叔湘為近代漢語學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書中選取最常見的二十九個文言虛詞,廣舉例句,詳加分析,並附有練習。

我國書籍之最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我國最早的傳統體(紀傳體)史書是《史記》。我國最早的斷代史書是《漢書》。我國最早的有系統的史學評論著作是《史通》。我國最早的詞典是《爾雅》。我國最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我國最早的詩歌選集是《詩經》。我國最早的長詩是《離騷》。我國最早的小說是《搜神記》。我國最早的有系統的小說評論著作是《文心雕龍》。我國最早的醫學書是《黃帝素問》。我國最早的總結性藥物著作是《本草綱目》。我國最早的藥物著作是《神農本草經》。我國最早的植物學書是《南方草本狀》。我國最早的農業專著是《齊民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