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道吉日陰將陽將是什麽意思

黃道吉日陰將陽將是什麽意思

陰將與陽將:“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至今,人們普遍把男婚女嫁當做人生大事,極為重視。王連鎮峨石山清末舉人姜海峰,寫過—部《士庶婚禮考》,對古代士大夫階級和普通白姓的婚禮,進行了廣泛的考證。婚媾乃人倫之始,合好兩姓,上可事宗廟,下可紀後世,正是因為它關系到人類自身的發展,所以婚禮既繁瑣又鄭重。在古代的中國,不僅士大夫通行六禮,即使普通百姓也要照“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進行,只是禮的繁簡有些差異罷了。榮成地處邊遠,也在山東治下,但卻壹改“齊俗不親迎”的做法,嚴格按照六禮辦事,只是將“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為 “說親”、“送柬”、“送表裏”、“送閂子”等名稱所代替,整個婚禮大體分三個階段。 提 親 俗話說:“閨女大了不可留,留來留去結怨仇。”過去男婚女嫁,大都偏早,女的超過十八歲不訂婚或未結婚,不僅女方自己,連她的父母也會受到人們的恥笑。男的超過二十未結婚,也會招致種種非議,甚至影響到將來的婚事。所以,當父母的生出孩子以後,便留心孩子的婚姻。民間農家結娃娃親的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指腹為婚。提親這個階段,包括 說媒、合婚、過小帖三部分,相當於古禮中的“納彩”、“問名”。 說媒 俗稱說親。從前男婚女嫁,都是家長包辦,通過媒人說合,將合兩姓之好,所以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締造婚姻關系,首先要遵從同姓不婚以及特殊規定(如關曹兩姓不婚的社會習慣),然後考慮是否門當戶對、年齡般配等。說親壹般是男方主動,遣媒提親,媒人在男女婚配中扮演了壹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榮成鄉間的媒人,都不以此為業。 相反,人們把幫助別人締結婚姻看做是“成人之美”,是行好事,行善事。這種人說媒實話實說,不遮不蓋,做媒人只牽線搭橋,成與不成是兩家當事人的事,跟媒人沒有利害沖突:事成之後,男家或送套衣料,或送個豬頭吃。境內較大的集鎮就不同了,有專門以說親為業的媒婆。這些人腿勤嘴勤腦瓜靈,“能把死人說活”。由於她們把說親當做職業,平日廣為交流,積累應婚男女的各種資料,如年齡、醜俊、品行、家庭狀況等情況,不用主家交代就主動出擊,為人牽線保媒,事成之後可以得到豐厚的謝禮。所以,這些人保媒大都心存欺瞞,添枝加葉,況得兩家沒有了主意,稀裏糊塗地應下,往往造成不良後果。榮成民間諺語就有“當媒婆的兩頭瞞,不瞞成不了姻緣”。因此,古代把她們列入“六婆之列”。說成親事後,她的任務也完成了,主家另請兩位最好有功名的男性當大媒,因大媒名字寫在帖上,所以,又稱“紅媒”,電就是書面語言的“蹇修”。說媒提親這個過程,古代婚禮稱之為“納彩”。 合婚 通過媒人往返介紹、解釋,男女兩家都有締結婚姻的願望時,麻煩也就來了。首先是家長與子女間的矛盾,因為是父母之命,子女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兒子希望娶個俊媳婦,父親往往罵道:“說媳婦是過日子,不是拿她當畫貼。”“只要賢惠,莫看顏色。”兒子喜歡高個兒,說什麽“爹矬矬壹個兒,娘矬矬壹窩”,父親反唇相譏:“高人不如矮人有智謀。”父子爭吵壹番,仍然不能簽訂婚約,必須請算命或陰陽先生合婚,也就是看看這門親事是否合乎要求。合婚的內容包括男女雙方的生育、命、生辰八字相克還是相成。男女雙方的生肖首先要求相對。合婚十二生肖的口訣是: 白馬怕青牛,羊鼠—旦休: 蛇虎如刀銼,豬猴不到頭。 金雞怕玉犬.兔龍淚交流。 生肖相克,再好的條件也不能成親,也不必再合下去。如果生肖相合,再推雙方的“命”是否相合。所謂“命”,就是根據雙方各自出生的年月日時所屬的天幹地支為依據,構成按“五行”命名的“命”,即金木水火十命。按“五行”相生相克,看命是否相合。命合,則“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否則,則“五行”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自然是好姻緣,但不可能都那麽順暢,這就要看相克所對應的“五行”,只要不是相克的如金克木,排除木命,換成火土亦可成婚。這就是“五行”中的相侮。即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侮雖不如生,但優於克。經過生肖、命的推算以後,還有最後壹道關口,即生辰八字的沖與合。所以說,合婚是非常復雜的,壹般要請算命先生或陰陽先生來推算。不過,也有壹套口訣,如果沒有這會口決,他們有時也會抓瞎。牛辰八字,講究六合六沖,合則古,沖則兇。六合是:寅亥、卯戊、辰未、戌木、巳申、子醜。六沖是:寅申、卯酉、子戊、醜未、辰戌、巳亥。生肖、命、生辰完全相合為人吉,二項相合為中吉。壹項相合為小吉,全不相合則不成婚配。這在古婚禮中叫做“問名”、“蔔吉”: 過小帖 又稱“換庚帖’’或“傳紅帖”。經過合婚,生肖、命及生辰不相違者,即可簽訂婚約,這就是“過小帖”,也就是雙方初步落實婚姻意圖的書面協議,類似現在的“草簽”,不能算做正式文本。過小帖,首先,由男家請人用紅紙寫上求婚之意,並寫清男方三代及其生辰八字,所以,又叫“紅帖”、“庚帖”或“求婚帖”。女家接到投帖後,要寫回帖,即“允帖”或“允婚帖”。亦要寫清女方的生辰八字。過去,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因此,帖上不能由當事人具帖,必須以家長的名義具帖。有祖父的由祖父具帖,父喪由長兄具帖,父喪又無兄弟者由伯、叔具帖。也就是說具帖人論輩分,有輩高者不讓低者;論血統近者不讓遠者。對長輩稱大德望,平輩稱大姻望,晚輩稱大懿望;對長輩自稱眷姻晚,平輩自稱眷姻弟,晚輩自稱眷姻愛。黃道吉日: “黃道吉日”壹詞在中華民俗文化中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在民間生活活動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結婚、殯葬、祭祀、入夥、商務合作、建房動土、出差旅遊等等,都要查找“黃道吉日”來使自己辦事順利,特別是在現今中華傳統文化復蘇的時期,這個“黃道吉日”的成語又熱起來了,身體力行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但是因為歷史原因,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出現了斷層,以致很多現代人並不明白“黃道吉日”的由來,因此出現了盲目追求者,將其奉若經典:片面批評者視其為洪水猛獸。等社會怪象。

那麽,究竟什麽是“黃道吉日”呢?“黃道”本是古代天文學的壹個名詞,黃道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行軌道。其天文理論起源於古巴比倫,後傳入古希臘,公歷紀元左右從希臘傳入印度,在隋唐時期隨著佛經的翻譯傳入了中國。而當時中國天文歷法已經有了發展成熟的二十八宿星象體系,因此黃道十二宮傳入之後,對中國傳統天文學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直到明朝末,基督教傳教士把大量西方天文學介紹進中國,黃道十二宮才逐漸被廣泛應用。

正好黃道十二宮星座分部的位置,和中國的太陽歷,(夏歷,也是民間所說的陰歷,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宿的分布是壹樣,也正是這個相同,黃道十二宮才融入了中國的天文學之中。而中國天文星象學體系的形成,本身就是建立在古代占星術理論上的,所以黃道十二宮的概念也就順理成章的為占星術所用了。他不單只為占星術所用,同時也為農耕,氣象預測等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其實“黃道吉日”在很大的意義上是從氣象預測上來解釋的,試想壹下,當結婚、殯葬、商務合作、建房動土、出差旅遊等活動進行時,風雨雷電,甚至自然災害的發生會是什麽樣的結果呢?我想沒有任何人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吧。

“吉日”壹詞,也並非帶有迷信的含義,他是代表了對壹切美好事物的壹種願景,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至於《老皇歷》上所指導的看病、做衣服,甚至連洗澡、理發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為那已是過去式了, 在傳統文化中也確實有壹些糟粕,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時候, 應該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毛主席語錄)。而“黃道吉日”正是中西合璧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