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書,男,出生於河南洛陽,1963出生於洛陽的壹個普通家庭。中國畫家紫雲。早年做過木工、繪畫、雕塑、剪紙等。後來跟隨齊白石弟子王雪濤學習中國畫,作品逐漸脫離手藝,自成壹家。他擅長以鄉村自然風光為題材,充滿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尊重。他畫的昆蟲自由活潑,充滿趣味。尤其是他的千層牡丹,色彩大膽,層次豐富,立體,富貴飄逸,韻味無窮。代表作品有《花王木春》《國寶映榮》《金谷秋風》《紫氣東來》《盛世風景》等。
“郭嘉畫院”創始人,洛陽古都書畫院副院長,石齊研究會會員,“千層牡丹”創始人。
中文名:郭繼書。
Mbth: JanesGuo
職業:畫家
不:紫雲
畢業院校:清華美術學院。
國籍:中國。
宗教信仰:無
出生地:河南省洛陽市
主要成就:美樂家牡丹創始人創辦了“郭家畫院”
代表作品:《花王木春》《國寶映輝煌》
人物體驗
少年時期
1963年5月10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
1975,12歲開始接觸繪畫。
從65438年到0978年,他跟隨王振東(後來的偃師圖書館館長)學習素描。王老師也是的啟蒙老師。
1980年冬,師從河南省著名畫家學習繪畫藝術,技藝日趨精進。
早期
65438年至0982年從事木工、繪畫、雕塑、剪紙等工作,為後來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5在富店壹家琉璃瓦廠當學徒,專業技能和繪畫技巧不斷提高。我的工資從最初的11元漲到後來的500元。
1987受山西運城某琉璃瓦廠邀請,做技術員。生活漸漸安逸起來,又開始拿畫筆,主要是畫淡雅的牡丹作品。
1990左右,兩次赴廣州美院學習中國畫的學院派畫法,畫作逐漸脫離工藝,向藝術殿堂靠攏。
1992,王雪濤齊白石弟子,潛心學習中國畫專業技法。他甚至長期拜訪國畫大師趙少昂教授,聆聽他的教誨,接受他的指導。
1997河南省美術家協會,郭繼書作品《國寶映慧》入選“第二屆河南省新藝術家作品展”。
2000年,他在洛陽東街開辦了壹間書房,拜訪了洛陽著名藝術家溫流川、郭子秀、郭曉敏和王繡,仔細揣摩每個人的長處。
2000年6月5日至2月,在洛陽圖書館舉辦個人畫展。70多株牡丹形狀各異,顏色鮮艷。洛陽著名書畫家李、溫柳川、啟蒙老師吳立真等都來捧場。
2001,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全國美術理論與書畫創作高級研修班,與全國著名畫家學習探討。
2001 4月15日,洛陽古都牡丹畫院聘請郭繼書為洛陽古都牡丹畫院畫家。
2002年5月1,參加河南省第十屆花鳥書研究會。
中年
2003年9月19日作品《國寶映回》入選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河南省國畫家協會舉辦的第十屆河南省花鳥書法展。
2004年8月參加鄧小平同誌誕辰100周年書畫展。
2007年4月10,將其愛心作品捐贈給江西省宜春市殘聯。
2008年3月65438+5月,洛陽古都牡丹畫院聘請郭繼書為洛陽古都牡丹畫院副院長。
2008年5月獲“太平洋人壽杯”洛陽市殘疾人藝術書法大賽壹等獎。
2008年,為慶祝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第三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文化節被授予郭繼書。
2008年應邀參加“中國當代畫家作品展,攜手殘疾人走進殘奧會”。
2009年9月,郭繼書的《醉春圖》入選中央黨校舉辦的“廉政文化建設”書畫展。
2010年4月25日,在洛陽市美術家協會慈善捐贈活動中,將八米長卷《四季花開》捐贈給洛陽市美術家協會,並獲得榮譽感謝證書。
20111 2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省文聯、郭繼書作品《金谷秋風》獲獎。
2013年5月,以農業、農民、農村為主題的書法作品入選第十五屆全國肥料雙交會、第十屆中原肥料雙交會暨測土配方施肥成果展。
2013年6月作品《史聖天香》在北京八壹大樓收藏。
2013年9月作品《紫氣東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收藏。
2013,10年6月,巨幅作品《盛世風景》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2065438+2004年2月《靜動皆風雨》被中央軍委辦公廳收藏。
個人工作
洛陽白千層牡丹創始人
牡丹是中國畫的傳統和經典主題,但郭繼書畫了壹些新的東西。作為“千層牡丹”的創始人,郭繼書的牡丹花頭巨大、厚實飽滿、生動立體,凸顯了牡丹的富貴與雍容。
彩色牡丹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國色,花開了京城動。”在中國文化中,牡丹象征著繁榮和財富。這幅畫中的牡丹婀娜妖嬈,卻不輕浮。精致的畫面構圖,恰當的色彩,使這幅牡丹富麗典雅。
畫家善於捕捉牡丹的表情和情態。這牡丹端莊、豐滿、厚重,多了幾分優雅。色彩比較清淡淡雅,構思不僅巧妙,而且真美。以多種疊影變化,秩序組合穿插,花冠聚散,動態拋擲呼應,樹葉光質逆向排列,賓主呼應,聚散分明,情景相宜。
郭繼書的谷物
洛陽畫家郭繼書的作品之壹是《秋收是金》系列,谷物是吉果書畫中頻繁出現的題材。右下角的構圖挺有新意的。大量勾勒出的樹枝和精雕細琢的玉米,與昆蟲形成對比,也是靜態與動態,也是和諧的。展現了壹種趣味與自然和諧的境界,妙不可言。
洛陽畫家郭繼書農作物系列玉米圖。
這幅畫構圖空靈,用筆用色有郭本人的濃重色彩,把我們帶到壹個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自然世界,不禁感激土地的慷慨饋贈。
《高秋圖》(68cm×136cm),2011年郭繼書造,宣紙,國畫色,墨,丙烯。這幅畫呼應了‘高秋’的主題,構圖飽滿,筆法老練,色彩沈穩,給我們勾勒出壹幅充滿收獲、喜悅、憤怒的秋景。表達了畫家對自然,尤其是對土地的無限眷戀。
藝術風格
《壹枝孤莖引青雙影》(68cm×68cm),郭繼書2013作,宣紙,國畫色墨。這幅畫以自然隨性的寫意和大膽炫麗的色彩為基本框架。寫意與工筆相結合,靜物與昆蟲相呼應,使畫面充滿張力和活力,為我們營造出動靜結合、虛實共存的境界。
《風動蓮香》(68cm×68cm),郭繼書造2011,宣紙,國畫色,墨,丙烯。畫家將中國傳統水墨畫與西方繪畫技法相結合,用墨汁暈染粉底,再用丙烯畫主體,使畫面上的荷花呼之欲出。不同於傳統的寫意畫,整體的深色讓畫面充滿了寧靜浪漫的氣息,更凸顯了蓮花的純凈。這幅畫突破了國畫的局限,做到了中西合璧,古典與現代。
郭繼書是壹位貼近土地的畫家,30年的農民生活為他貢獻了無數珍貴而真實的創作素材。同時,殘疾人曲折的人生經歷讓他對世界有了不壹樣的看法。在他以糧食為題材的繪畫中,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的農民意識。玉米、小米、小麥、蛞蝓、蜻蜓是他畫中經常出現的形象,這些普通的東西在他的作品中被描繪得惟妙惟肖。畫中墨色對比強烈,工筆與寫意的結合極為恰當。他的畫風不落俗套,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郭繼書是“千層牡丹”的創始人。生於洛陽,從小就觀察到形態各異、氣魄各異的牡丹,所以對牡丹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牡丹有著獨特的體驗。他畫的牡丹是獨壹無二的,別有創意。花瓣層層疊疊,花朵飽滿厚實,突出了牡丹花的立體感,給人壹種雍容華貴的感覺。
原創《千層牡丹》
郭繼書獨創的“千層牡丹”畫法,其作品中的牡丹花瓣層層疊疊,花頭碩大,厚實飽滿,生動立體,凸顯了牡丹的富貴與雍容。是中國畫牡丹畫史上的壹個突破。
形神統壹
南齊謝豪在《古畫目錄》中提出了繪畫的“六法”,其二是“以形傳神”。郭繼書畫中的花鳥不僅造型相似,而且還透露出無窮的魅力。可以說達到了形神合壹的境界。
向大自然學習
自然是吉果書畫中不變的主題。畫家師法自然,聯想天地之靈,使其畫作具有脫俗的氣質和品格。
顏色大膽而巧妙
他的繪畫不拘泥於傳統的繪畫形式,而是運用鮮明的個人風格色彩,使畫面充滿古典和浪漫的氣息。
性格評估
中國古代的畫家壹直註重對人和自然的關懷。然而,隨著現代消費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僅加快了生活節奏,而且沒有房間來過這樣安靜的生活。我們不必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境界,甚至連與大自然親密無間的感覺,我們都在遺忘。自然是壹切創作的源泉,當代水墨畫面臨著與自然疏離的問題。壹旦脫離了自然,作品就不再有“靈氣”了。
郭繼書是壹個罕見的例外。雖然身體殘疾,但他依然以驚人的毅力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而且不忘養己之地,常以質樸的自然風光為題材,體現大地的饋贈和生活的情趣。東晉顧愷之曰:“揮五弦易,觀其歸洪難。”描繪壹個事物的外形很容易,刻畫壹個事物的魅力卻很難。我見過很多當代藝術作品,往往華麗光鮮,引人註目,但神韻卻極其空洞。然而,郭繼書不是這樣的。他30多年的農民生活,讓他的心與自然遙相呼應。玉米、谷物、蛞蝓...壹切看似平淡自然的東西,在他的作品中都活了起來,成為對自然的贊歌。
王維說“人閑桂花落”,人的內心幹凈到可以感受到外界的靜謐,進而感受到事物微妙的“動”。現在消費社會過度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快節奏,讓壹切都變得粗糙和膚淺。雖然壹切都在那裏自然而自由,但人們能看到的卻更少。然而,郭繼書沒有隨大流。他沒有把世界作為壹個有限的、完美的現實來崇拜和模仿,也沒有對壹個無窮無盡的世界做出無止境的追求,他感到無聊和煩惱。他只是深深地、默默地融進這無限的自然和無限的空間,融為壹體。從而達到最深層次的和諧。
他真正做到了“師法自然”,達到了中國畫所表達的最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