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晴空壹鶴排雲上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晴空壹鶴排雲上

這篇關於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晴空壹鶴排雲上,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唐代詩文名家輩出,李杜更是名家群山中的高峰,所以趙翼有“李杜詩篇萬口傳”的感嘆,然而在唐朝這座詩歌的森林裏,不僅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這等參天大樹,更有“詩豪”劉禹錫這等不老松,“詩豪”劉禹錫的詩文氣度恢宏,骨力豪勁,抒發了他雖屢遭貶謫,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的鬥爭精神以及奮發白勵的樂觀精神,其詩文更折射出具有獨特性質的人格魅力,使得其“詩豪”之銜名副其實。

關鍵詞:劉禹錫;貶謫;魅力;影響;折射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漢族,字夢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生於嘉興(今屬浙江)的詩人。世稱劉賓客、劉尚書。有《劉賓客文集》。中唐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優秀散文作家和傑出詩人;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

劉禹錫不僅在文學成績斐然,在哲學,劉禹錫有樸素的唯物論思想也是獨樹壹幟。毛澤東也為此做過評價。他在1959年3月1日時,曾經說過這麽壹句話“柳宗元是壹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於他的《天對》,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其文章在中唐異彩紛呈的文壇上獨樹壹幟,可與韓愈、柳宗元媲美(《陋室銘》)可為例證)。他的詩歌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他的詩現存。700余首,大致可分為諷喻詩、感遇詩、詠史詩和民歌體詩。二十三的貶謫經歷是劉禹錫的人生低谷期,但樂觀曠達的“詩豪”劉禹錫不僅以寬敞的胸懷直視生活,而且采取各種方法豐富充實生活。在他的筆下,別樣的人生情懷也呈現出別樣的流光溢彩,其人格魅力也是在其詩文中盡顯,二者相互輝印。劉禹錫的詩詞有壹種恢宏的氣度,骨力豪勁,抒發了他雖屢遭貶謫,但仍傲岸不屈、屢敗屢戰百折不回的鬥爭精神以及奮發自勵的樂觀精神,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可謂“曠古爍今”。

壹、桀驁不馴、屢敗屢戰

“永貞革新”在歷可謂是壹件不得不提的人文大事件,唐順宗時期,永貞元年(公元508年)這批敢於迎新並挑戰禮教的文人誌士,主張打擊宦官勢力、革新政治。聲勢雖然浩大,主張不可說不新,可是自古以來整治革新便難免流血殺頭,所以這場轟轟烈烈的革新運動也轟轟烈烈的失敗了,失敗的壹方也有血的代價,主導者王伓不久病死,王叔文次年被賜死,這“二王”離世讓人不禁唏噓,然而還沒有結束,“二王”麾下八名得力幹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淩準﹑程異),他們在改革失敗後,俱被貶為州司馬,故名他們又合稱為“二王八司馬”。這“八司馬”當中才情的莫過於劉禹錫與柳宗元了。

劉禹錫在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司馬,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詩人從朗州被召回長安,初回京師,借遊玄都觀觀花之際,寫了這首詩,在那裏過了十年謫居生活後,寫了《戲贈看花諸君子》壹詩,表現了他的傲岸不屈:“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詩題用了“戲贈”二字,極言諷刺,寓意深刻:“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塵土撲面而來,來來往往的人都說自己是剛從玄都觀裏賞花回來。“紫陌”,這裏指京城的道路。東漢張衡《西京賦》言道:“木衣綈綿,土被朱紫”,興榮街道繁華。“紅塵”,塵埃。詩人用“紫陌紅塵”,描繪離開長安城的道路和路上揚起的塵土,襯托出了街道上人喧馬叫,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無人不道”道出了人們看花後的愉快與滿足。詩人雖沒有直接寫人們去時的情景和看花的細節,卻通過人們看花古來津津樂道的情景展示了玄都觀內桃花盛開、紅雨彌漫的空前盛況。在行文上也為下文做了鋪墊。“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玄都觀裏的桃樹有近千株,全是在我劉禹錫被貶離開京城後道士們栽種的。“玄都觀”,道教廟宇叫作“觀”,玄都觀在南崇業坊(今西安市南門外)。詩人由物及人,寫到了自己,引發了自己無盡的感慨。“桃千樹”,極言桃花之多,如此盛景是在詩人被貶離京的十年中所出現的,由此道出十年來京城的變化,也道出了人事的變遷。“桃千樹”比喻朝中政治上投機取巧、新得勢力的權貴,而那些熙熙攘攘的看花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奔走權門的阿諛奉承之徒。於戲謔之中,暗藏諷意。壹句“盡是劉郎去後栽”更是令他的政敵難以忍受,句中之意很明顯:滿朝中紅極壹時的權貴們,妳們哪壹個不是我劉禹錫被排擠後才爬上去的!此詩傳出,得罪權貴,執政者當即以“語涉譏諷”再貶劉禹錫等為遠州刺史,實際是靠鎮壓永貞革新起家的憲宗不願起用他們,因為啟用他們則意味著自我否定。詩人對這些人的諷刺,體現了他不改初衷,壹如既往的鬥爭精神,也體現了他不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正是由於此詩“語涉諷刺,執政不悅”(《舊唐書》),劉禹錫以詩獲罪,三月又遠去更為荒僻的連州。如果說,劉禹錫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十年,初回京師,能寫下這樣富有戰鬥性的篇章,是很可貴的話,那麽更為可貴的是,他因寫《戲贈看花諸君子》被貶十四年後,大河二年重回長安,再有玄都觀,又寫了壹首《再遊玄都觀》,鋒芒更勝當年:“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連垣百畝的庭院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半數的地面上長滿了苔蘚,庭中的桃花早已不知去向,滿院的油菜花此時開得正旺。這時的玄都觀,已是無人遊賞,那百畝庭院已半是青苔,往日那燦若紅霞的千樹桃花已蕩然無存,代替它的是不足以觀賞的菜花,那種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終,而上次因看花題詩被貶的劉禹錫卻又重返長安,舊地重遊!詩人劉禹錫在此還是以“桃花”喻指那些顯赫壹時的官僚權貴。這些人,經過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勢了,就連皇帝也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現在有的只是“菜花”。他們當年雖然紅極壹時,但其腐朽墮落的本質決定了他們最終還是被歷史無情的淘汰。此時的詩人卻恰恰相反,重新回京,豪情壯誌不減當年,他戲謔地寫道:“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種桃的道士妳哪兒去了,從前來看過桃花的劉禹錫今天又回來了。短短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毫不妥協的精神,他以最後的勝利者的姿態告訴那些消逝了的權貴們,昔日的“劉郎”今天又回來了,又要施展自己的抱負了,可妳們哪兒去了?正義終歸是要戰勝邪惡的,此時的詩人可謂心比天高,氣貫長虹,畢竟時間證明了壹切,他和當年的革新派人士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劉禹錫作這首詩,是有意重提舊事,表示絲毫不為十四年前因詩得禍而悔恨,不會因屢遭貶謫而屈服,而為再題筆賦詩而欣喜,而且說題為《再遊……》是為了“以俟後遊”又壹次顯示了他的傲岸不屈。但是,這個“再遊”又引起執政者的“不悅”。他又被派出長安,到東都洛陽做“太子賓客”這壹閑散的官,可謂“禍不單行”。但正是如此,精神才越加彰顯。不可否認,在中國歷,也有許多詩人面對政治上的逆境不屈不撓,但采用的態度和方式卻不盡相同。陶淵明說自己誤落塵網,壹旦掙脫,便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表現的是壹種傲岸;李白也曾遭受“賜金放還”和“流放夜郎”的打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的是他豪邁不羈的個性,失意後的決絕,也是壹種傲岸,而劉禹錫則與眾不同,從遊玄都觀這兩首詩來看,時間上貫聯詩人二十四年的被貶生活,可謂時間之長,但從詩中看出,他始終堅持自己的進步的政治思想,從未在逆境中向當權者屈服,並且壹直以筆作為戰鬥的武器,顯示了他百折不回、傲岸不屈的傑出的品格,白居易說他“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實際上也是對他人品的評價。可見其“桀驁不馴,屢敗屢戰”不同凡響。二、追求執著、信念堅貞縱觀劉禹錫的詩集,其中許多詩篇都表現了他執著追求的堅定意誌。他的《浪淘沙》(五首)其壹中這樣寫道:“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此詞為詩人久歷風波之後所作。黃河喻指當時黑暗現實,作者此處借用漢代張騫尋找河源的故事,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暴雨,頂著萬裏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實是表現了詩人堅決不向來自保守、頑固勢力的壓力與阻撓低頭,決心堅持鬥爭到底的豪邁氣概。“銀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全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體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頑強的戰鬥精神。另外在《浪淘沙》其五中作者還這樣寫道:“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沈。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沈。”不要說小人的讒言,宛如江河壹樣深不可測,不要說被貶官的人,就好似流沙壹樣沈淪江河。這兩句詩人表明了所所處時代官場的險惡,奸邪之人在皇帝面前妄進讒言,隱害忠良,導致正直清白的人被貶謫,這些讒言宛如江河的浪濤壹樣洶湧,致使許多被貶謫的人如同沙子壹般沈入了水底。開首兩句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沈現象未必是必然發生的現象。或者說,讒言如浪深,遷客卻未必是沙沈。遭受不公正待遇的遷謫之客逆境中也不都會如沙沈江底。也有的還會努力奮爭搏擊不已,明白表露了他的堅強意誌。聯系劉禹錫的政治生涯看,詩人在永貞革新失敗後,屢遭小人陷害,對此有著深切的體驗,故而此兩句的比喻運用顯得非常生動貼切。“莫道”、“莫言”二詞不僅表現了詩人對奸佞小人的忿恨之情,也體現了他堅定無畏的達觀態度,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毀永貞黨人的讕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千淘萬漉雖然辛苦,但去掉了散沙,就能得到閃光的金子。詩人在句中借點題之“淘”字,道出了前兩句比喻的真意。用沙裏淘金作比,把清白正直而遭受貶謫的人喻為金子,把進讒言的小人喻為“狂沙”。以沙裏淘金這壹具體事理聯系到正義之身,堅信被誣枉的正直之士,不管遭受多大的痛苦,其不實之罪最終還是會被洗刷幹凈,體現自身真正價值的。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所知。這種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壹貫思想品格的反映。從這兩句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身處逆境的遠大抱負和堅定信念,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激勵著他在逆境中戰勝了壹個又壹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也成為歷代誌士藉以勵誌的千古名句。不可否認,很多詩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他“欲上青天攬明月”,也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蒼海”,但更多地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且想的更多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借此來逃避現實,擺脫苦悶。與劉禹錫相比,李白多了壹些對社會的失望,而劉禹錫則比李白多了壹份堅定與執著。劉禹錫可謂“真金”,而這“真金”也在烈火的頻繁的煆燒中,越加的熠熠發光。三、奮發自勵的樂觀精神1、直面現實,勤取奮進劉禹錫雖備受打擊,長期謫居,卻堅強不屈,直面現實,勤奮進取。他在《晝居池上亭獨吟》中寫道:“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法酒調神氣,清琴人性靈。浩然機已息,幾杖復何銘?”這首詩形神兼備地寫出了劉禹錫的高尚情操。“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作者通過看和想,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壘構玉室。咀嚼華滋,釀以為蜜,壹生何嘗偷閑?對於敵害,它們群起而攻,萬死不辭,臨戰何嘗退卻?這就引起詩人深沈的思考。詩人積極參加政治革新,並寫了大量諷刺權貴的詩篇,這壹切都是問心無愧的。但歷遭打擊,也曾產生過消極退隱的念頭。這裏‘蜂教誨’三字,說明詩人從蜂的勤奮勇敢中受到啟示。我國古代有‘聖人師蜂’的說法。師蜂自勵,表現出壹種積極的生活態度。詩人又崇尚“鶴儀形”,勤奮修德,心存社稷。雖然詩人的理想和現實有矛盾,作者也深感苦悶,但他仍借飲酒,清琴陶冶性靈,表現了詩人直面現實,不甘沈淪,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表面上寫得恬淡閑雅,而感情的伏流並不平靜。接受“蜂教誨”,應該勤奮工作,勇於為人;取法“鶴儀形”,應該進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詩人當時已被排擠出朝,無政可從。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使詩人深感苦悶。飲酒、撫琴,既表現了詩人不甘沈淪、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詩人娛情悅誌、排遣愁緒的壹種方式。渴望用世與琴酒自娛,從寫形的角度來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從寫神的角度來看,又是相成的,統壹的。頷聯和頸聯正是運用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形神兼備地寫出了詩人的美好情操。2、心境新穎,翻陳推新對於秋天這個季節,給我們的不僅是收獲的意味,更多的是淒涼傷懷,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壹反常調,它以其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病,然而“詩豪”畢竟是詩豪,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同時,他的自我表現欲也比較強,愛顯示自己。晚年與白居易登上壹座高塔時,還得意洋洋地唱著:“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欄桿。忽然笑語半天上,無限遊人舉眼看。”(《同樂天登棲靈寺塔》)站在塔頂上大聲說笑,他居然以此為樂。劉禹錫在被貶朗州時,寫下了《秋詞》兩首:(其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壹種色調,壹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壹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壹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壹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誌士失誌,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沈沈。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沈沈,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淩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鬥,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誌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誌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誌”,“詩情”即誌氣。人果真有誌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壹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壹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3、逆境不衰、老境不頹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唐敬宗李湛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這位有“宰相之器”的詩人,被貶前後***達二十三年之多,調離和州,趕赴洛陽,途經揚州,遇到老友詩人白居易。兩人在屢遭貶謫後終於重逢,心中感慨無限。在為重逢而慶賀的宴會上,白居易吟成《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吟嘆夢得君“二十三年折太多”。身處逆境的他並沒有意誌衰退,卻依然不屈。他在酬謝的作品《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寫到:“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首詩是他逆境不衰的寫照。“永貞革新”失敗,打擊沈重,且二十三年謫居“巴山楚水淒涼地”,詩人在首聯中回顧了自己被貶二十三年的切膚之痛,這麽漫長的歲月,這麽淒涼的巴山楚水,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毀壹個人的意誌,令人精神頹廢,萬念俱灰。但劉禹錫以他堅韌的品格,不屈的意誌沒有“似沙沈”,縱然“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他始終不改初衷,逆境不衰。詩人以“沈舟”、“病樹”白比,雖感惆悵,但又相當達觀。因為作者明白,這僅僅是個人的沈滯,生活的新陳代謝規律卻不會停滯,沈舟側畔,有千帆竟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詩人滿懷信心,以昂揚的精神,飽滿的熱情迎接屬於他的春天。詩人以意味深長的“長精神”三字自勉作結,更是體現了樂觀放達的情懷。古人常說:“人生不滿百,常作千歲憂”。而劉禹錫面對衰老,卻不象許多人那樣消極悲觀,他在《酬樂天詠老見示》中寫道:“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滿天”,大有“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概。他晚年寫的壹首《始聞秋聲》,“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詩人面對衰老、多病,激情不改,抒發了老當益壯的情感,事實上晚年的劉禹錫也的確精華不衰,以其風骨更是贏得了“詩豪”的美譽。總之,劉禹錫詩詞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他不畏“衰節”,唱出意氣豪邁的秋歌;不畏“播遷”,唱出正氣凜然的壯歌;不服“老邁”,唱出朝氣蓬勃的暮歌。他的傲岸不屈、逆境不衰,令人肅然起敬,精神為之壹振,而劉禹錫在詩中所表現出的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節操的自我扞衛,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當今社會有些人自覺生不逢時,牢騷太盛,不思進取,平淡的日子、平凡的工作把胸中的遠大抱負漸漸淡化,青年時代的指點江山、颯爽英姿不復存在。面對劉禹錫、我們應感到慚愧,應檢討自己,我們也應守住自己的意誌,堅定信念,為理想奮鬥拚搏,有誌者應奮勇前行,重新揚起遠航的風帆,也將會擁有滿天彩霞,頂起壹片屬於自己的艷陽天。參考文獻資料:[1]馬永林石興利.中國文學名著[M].延安:延安大學出版社,2006[2]呂薇芬.張燕瑾.隋唐五代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程郁綴.唐詩宋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遊國恩.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5]劉維治.唐宋詞研究[M].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6]蕭瑞峰.彭萬隆.劉禹錫自居易詩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羅宗強.陳洪.中國古代文學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8]夏於全.唐詩宋詞鑒賞[M].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

[9]網絡資料來源,如:新浪、谷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