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類生物,它們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但卻生活在文學、影視作品和人們的記憶中。不錯,我說的就是神奇生物,或者叫想象裏的生物。如果把範圍縮小到中國上古傳說中,那《山海經》必須是首推。據統計,《山海經》的18卷中有兩百多種神奇動物,讓我們隨便翻壹頁指壹行。神奇生物也是有現實基礎的。回想壹下妳腦海中的神奇生物——獨角獸,是腦袋頂上長角的馬;麒麟,就是壹頭獨角牛尾鹿;玄武,則是龜與蛇的合體……可不都是這樣的嘛。
《山海經》記載: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根據上面的描述,我們都能夠清晰的看出,作者在描述鸚鵡的時候,每壹句話每壹個字都是比較貼切的,只是這種語法,現代人難以習慣。比如“人舌能言”這句話,按照現代人對詞義的理解,這種生物應該長著壹條人的舌頭,並且能夠說話。這也是後世之人在根據書中內容,繪制山海經時的壹個誤區,只追求表面字義,而“不求甚解”,造成誤會也是在所難免的。假如蒼天不垂憐,讓鸚鵡這種動物滅絕,如今的我們再也看不到鸚鵡這種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那麽根據《山海經》的描寫,有幾個人會相信壹只鳥能夠說人語呢?
《山海經·東山經》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而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關於這的描寫,可能有很多人看不明白,小編就給大家解釋壹下。有壹種怪獸,長得像兔子壹樣卻有張鳥嘴,眼睛像貓頭鷹,長著壹條蛇的尾巴,見到人後就“眠”。這裏所說的“眠”,根據我們對犰狳的理解,才知道原來是裝死不動彈的意思,可是假如我們沒見過這種動物,可能就會將“眠”這個字解釋成睡眠,或者是其他的含義。
從而帶向更偏的理解層面。在原文中還提到了鳥喙,鴟目,蛇尾,這都是作者親眼看到的。之所以會用這麽多動物的身體來形容,就是因為古人在當時文字剛剛出現,形容詞更是少得可憐。鳥喙就是尖嘴,蛇尾就是細長的尾巴而已。若是按照字面的意思,畫出鳥喙,鴟目,蛇尾,絕對會出現壹個“四不像”,比之原物形象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