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生於公元54年左右,卒於公元149年左右。他的故居是昭陵區積石鄉徐莊村。東漢時稱萬歷,屬當時的汝南縣昭陵郡。所以《後漢書·士傳》說:“許慎,字重,東漢汝南昭陵人也。”
最早最有影響的詞典
《說誌解字》,簡稱《說文》,是東漢許慎所作。這本書寫於永元二年(100。
年),歷時265,438+0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65,438+0,265,438+0年)才完成。許慎生病時,把兒子徐沖送到了這裏。
這本書獻給皇帝。
《說文》原名《字書》,是中國語言學史上第壹部分析字形、解釋漢字的著作。
同時,它開創了中國式的語言學——文學語言學——《說文》。
這是莫吉的文學語言學著作。《說文》成書不久就受到了當代學者的關註。
如鄭玄註李三、應劭、金卓註《漢書》都引用《說文》來證明詞義。
對傳統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後世提到的文字、音韻、訓詁等詞語,很大程度上是不為人知的。
《說文》的範圍涉及,而《說文》本身就形成了壹門專門的學科。《說文》完整系統。
小篆和部分篆書的保存,是我們認識更多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的橋梁;《說文》的戒律
訓詁是我們今天註釋和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據,所以《說文》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價值和應用價值。
《說文》這樣的巨著,產生於經學之爭,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的經學之爭是在漢代。
學術思想領域最重要的爭論。秦以前的古籍都是用六國文字寫的,漢代稱為六國。
正文為“古文”,用古文寫成的經典稱為古文經典。秦始皇把這些為了滿足人民愚昧無知的政策的需要
用古漢字書寫的書籍和其他古籍被燒毀。西漢初年,壹些上了年紀的儒生背五經。
口述給弟子,弟子帶著隸書下來。隸書是漢代常見的壹種文字,稱為“金文”,是用隸書書寫的。
經典,被稱為現代經典,被陸續發現。
這樣,漢代經學家就分為現代經學家和古代經學家。
兩個學派的區別不僅表現在經學版本和文字的不同,還表現在經學如何制作上。
學問為封建統治服務。現代儒生喜歡牽強附會地解釋儒家經典,宣揚迷信占蔔。
中國古代經典學者強調讀經典,真正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所以他們註重名物訓詁,重視語言。
其實很簡單很簡單。許慎屬於古文經學派。他編纂《說文》,以語言為武器展開。
中國古代經典研究的政治和學術影響。
全書《說文》9353字,有1165+063個重復字,附在正字法的末尾。
9353個字分別屬於540個部首。
《說文》的傑出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1.設立部首是許慎的偉大創造之壹。漢字是靠形體來表達意思的。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
漢字科學家的工作是分析語義符號並根據它們的語義符號對所有漢字進行分類,
最早是許慎完成的。《說文》共分540部,除個別部首外,均可合並調整。
從物理上來說,都是合理的,符合造字的本意。許慎煞費苦心地整理了540個零件的順序,把形狀拼在壹起
相近或相似的放在壹起,這就相當於把540本書分成幾類,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的理解。
語義符號,更正確地理解單詞的意思。
屬於各個部門的詞的排列並不混亂,而是基於互相遵循的原則。具體來說,有三個
兩種情況:壹是詞義相近的詞排列在壹起;第二,壹個詞的意義是積極的,它是消極的。
排名靠後;第三,專有名詞在前,普通名詞在後。
許慎創造的540個部首和壹本書每個字的排列方法,都是從文字學的角度出發,其中
這種排列方式更能體現偏旁部首與詞的意義聯系,與後世從詞的檢索角度不同
部分和筆畫分類多少差別很大。
2.詮釋本義。在許慎之前,士人為經典作註,都是以文釋經,字(詞)註。
意義基本上就是這個詞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具體意義和靈活意義。許慎緊依《說文》。
抓住詞的本義,只講本義(由於歷史局限性,個別詞的本義不正確),這無疑是等待。
於抓住了詞義的核心問題,因為所有的引申義和比喻義都是在本義的基礎上又掌握了它。
本義,可以用簡單控制復雜,推斷引申意義,解決壹系列關於詞義的問題。
此外,許慎在詮釋原意時,往往會加入描寫和敘述的語言,讓讀者加深對原意的理解。
擴大讀者知識面,豐富本義的內涵和外延。
3.從形、音、義三個方面分析漢字。在每壹個字下,許慎先解讀字義,再構造字體。
如果是形聲字,分析字形時就標明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就常讀。
如果,讀和某個等價的方式表示發音。漢字屬於表意文字體系,是從原始的圖畫文字演變而來的。
這樣通過字形分析,詞義完全符合漢語語言文字的壹般規律。
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許慎深知“音義相依”和“意為豐富”
“聲”的原則,所以《說文》中非常重視音義關系,往往用聲音線索來解釋詞義的起源。
這為後來的訓詁學者提供了以聲求義的原則。
4.用六書分析漢字。在許慎之前,有壹個傳說是倉頡根據六書創造了漢字。現代語言學家認識到。
因為,劉舒是漢字規律的總結,而不是漢字產生之前的模式。許慎之前,只有
書的書名有六種: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註音字、篆註字、借書字,不詳細闡述,更不用說大篇幅使用了。
漢字的定量分析。許慎發展了六書理論,明確定義,並付諸實踐,壹壹實現。
本文分析了《說文》中收錄的9353個漢字,在漢字發展史和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過去的意義,從而確立了漢字研究的民族風格和特色。
《說文》出版後,研究者興起。《說文》研究在清代達到頂峰。
學者不下200人,其中專家數十人。清代的《說文》研究可以分為
四類:壹是校勘考證,如閆科軍的《說文解字》和錢坫的《說文解字》全。
等等;第二,對《說文》進行校勘,如孔廣舉的《說文怡易》和俞樾的《二魯人》。那
第三,全面研究《說文》,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桂馥的《說文解字鄭紫怡》、
朱的《說文通訓》,王允的《說文舉讀》;第四,彌補前人或當代學者對
有關《說文》的著作,如顏的《說文肖文義》、王紹蘭的《說文定補》等。
第三是最重要的,段玉裁、桂馥、朱、王允並稱為清代《說文》四大家之壹。
其中,以段玉裁和朱最為突出。
《說文》出版後,很快引起了當時學者的註意,評論經典時經常引用《說文》。
南北朝時期,學者們對《說文》有了比較完整系統的認識。唐代科舉
考試中規定要考《說文》。自唐代以來,所有的字書、韻書、註本都是以詞義訓詁為基礎的。
《說文》。
《說文》的早期版本不詳,記載最早的是唐代的李,生活在大歷時期。
《說文》雖然發表了,但其中摻雜了很多李的設想。南唐時,徐鉉、徐楷精研《說文》,徐
凱的《說文解字傳》是《說文》的第壹個註本,成書於南唐後期。那叫小和許凱是吧。
李經常糾正的謬誤。宋太宗雍熙年間,徐鉉命人修訂《說文》,史稱大徐賁。此外,
今天還有壹部唐代寫的《說文》殘卷,只有188字。清人研究《說文》,多以大徐賁為例。
與此同時,我參加了小徐賁。今天,中華書局有《小》和《小》的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