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新疆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壹的事例

新疆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壹的事例

1、新疆歷史上“和親”對鞏固祖國的統壹,加強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系,推動邊疆各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

在封建社會,“和親”政策是中央王朝聯絡邊疆少數民族首領的壹種政治行為,其目的是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服務,但它客觀上對鞏固祖國的統壹,加強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系,推動邊疆各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歷史上新疆“和親”有以下幾種情況:壹是漢族公主嫁給新疆境內少數民族首領,如漢朝將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作妻子;隋朝將華容公主嫁給高昌王魏伯雅;唐朝先後將寧國公主(唐肅宗女)、太和公主(唐憲宗女)、鹹安公主(唐德宗女)、小寧國公主(榮王李琬女)等嫁給了回紇英武威遠可汗、武義成功可汗、崇德可汗、英武可汗等作妻子。

二是少數民族首領將女兒嫁給漢族國王作妻子,如突厥王曾將女兒嫁給高昌王為妻。

2、回紇的傑出人物婆閏對唐朝統壹的鞏固和發展所作的貢獻。

回紇是 *** 爾族的遠祖,是唐朝境內的少數民族之壹。

婆閏的父親吐迷度是第壹位歸附唐朝的回紇可汗,唐朝拜其為懷化大將軍、瀚海都督。

648年吐迷度侄子烏紇殺死吐迷度,企圖叛唐被平定。

唐朝任命婆閏為左驍衛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婆閏的功績在於兩次出征西域,助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的叛亂。

阿史那賀魯原為唐朝瑤池都督,651年公開叛唐,建牙千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自稱沙缽羅可汗,企圖奪取唐州、庭州。

652年(唐高宗永)唐派兵征討,婆閏率5000回紇騎兵配合,唐取得初步勝利。

657年婆閏參加了另壹次征討阿史那賀魯的戰爭,奉命窮追阿史那賀魯至邪羅斯川(今吉爾吉斯斯坦塔拉斯河)。

歷時數年的平定叛亂結束後,唐朝的統壹得到鞏固和發展,婆閏因功封為右衛大將軍。

3、元朝著名 *** 爾族政治家廉希憲在創建中國史學的積極作用。

廉希憲是 *** 爾族,他姓廉是因為他的父親布魯海牙曾做過廉訪使的官。

在元憲宗蒙哥汗在位時,廉希憲在忽必烈的手下任職。

元憲宗死後,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裏不哥為繼承汗位發生內爭。

這次內爭不僅是他們個人問題,而是整個國家應當統壹於哪壹種政治勢力的問題。

廉希憲擁護忽必烈繼承汗位,建議“早承大統”,並說“安危逆順,間不容發”。

因廉希憲贊助忽必烈繼位有功,受重用被任命為京兆宣撫使。

在任期間,註意抑制宗王貴族特權,有利於民生。

廉希憲不僅是元朝有名的政治家,而且是當時有很高文化素養的 *** 爾學者,曾參加了元英宗、仁宗、實錄及遼、金、宋三朝歷史的編撰工作,為創建中國史學作出了貢獻。

4、元代新疆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歷史上新疆各少數民族中的學者使用漢文從事著作或翻譯有很多人,出現了壹些文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和農學家,他們的著作是我們偉大祖國歷史文化遺產的壹個組成部分。

元代散曲作家貫雲石( *** 爾族)出生世代官宦的家庭,其祖父是元代開國功臣,父親官至江西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貫雲石才華是多方面的,他既是驍勇的武將,又是多才的文人;既是散曲學家,又是書法家。

他的主要成就還是所創作的散曲。

元代楊朝英選編的《陽春白雪》壹書中收集貫雲石的小令36首,《太平樂府》收集小令30首。

貫雲石的名字在中國文學史,特別是在元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元朝著名文學家馬祖常, *** 爾族,靜州天山(今托克遜人),他的祖上長期在內地做官。

他的著作主要有:《列後金鑒》、《千秋紀略》、《松廳事稿》、《石田集》等。

元朝傑出的 *** 爾族翻譯家安藏,世居別失八裏(今吉木薩爾),有較深的漢語基礎。

元朝初期,為適應形勢的需要,安藏先後將漢文典籍《尚書無逸》、《貞觀政要》、《申鑒》譯成蒙文獻給元世祖。

翻譯的這些漢文古籍對於各個民族的相互交流是大有裨益的。

5、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壹的歷史功績。

1720年,清朝康熙派兵征討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的分裂活動,額敏和卓乘機脫離準噶爾,投附清朝,駐紮吐魯番壹帶,於1731年粉碎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進攻。

1755年,乾隆發兵征討準噶爾部首領達瓦齊,額敏和卓率兵300從征,隨清兵打到伊犁。

1757年,發生了大小和卓布拉呢敦、霍集占兄弟分裂活動,清軍將領雅爾哈善征剿,授額敏和卓為參贊大臣,玉素布為領隊大臣,許多 *** 爾族上層人士安排在重要位置,平定了叛亂。

在晚年,額敏和卓兩次到北京覲見乾隆皇帝。

他的壹生,最大的功績是以實際行動反對策妄阿拉布坦、達瓦齊、阿睦爾撒納、莽噶裏克、布拉呢敦、霍集等各種勢力的分裂活動,維護了祖國的統壹。

額敏和卓的壹生是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壹的壹生。

額敏和卓在晚年時修塔立碑,是為了報答清王朝的恩遇,並表達了對 *** 教的虔誠。

蘇公塔與清代新疆地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6、捍衛祖國統壹的 *** 爾族英雄。

在新疆歷史上, *** 爾族人民為維護祖國統壹曾作出過具大的貢獻,湧現出了許多忠心報國的仁人誌士。

玉努斯出身於 *** 爾族貴族家庭,他的祖父是乾隆年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鬥爭中立下戰功的額敏和卓。

1811年玉努斯承繼郡王爵位,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總理當地民政事務。

面對和卓復辟勢力對祖國統壹的嚴重危害,壹到任就查實沙朵斯、烏舒爾、愛瑪爾、毛拉素皮四人與流亡在中亞浩罕國的薩木薩克的兒子相勾結謀反的罪證,奏報朝庭後法辦。

為徹底消滅和卓復辟勢力,玉努斯向浩罕國交涉引渡和卓後裔,浩罕國稱和卓後裔張格爾進犯喀什噶爾已被堵截了回去,要挾清庭,引起清庭震怒。

伊犁將軍松筠斥責他多事,加之沙朵斯余黨稱沒有張格爾這個人,玉努斯反被汙告,被清庭革職監禁。

1820年、1824年、1825年張格爾在浩罕封建主的支持下,壹次次騷擾喀什噶爾,清庭才發現上當,玉努斯被清庭以已革伯克的身份赴喀什噶爾前線。

在那裏他團結 *** 爾族人民,為瓦解張格爾叛亂勢力做了大量工作。

不幸的是。

1826年秋張格爾夥同浩罕侵略軍大舉竄犯喀什噶爾,城陷後玉努斯為國捐軀。

7、平定張格爾叛亂中功績卓著的伊薩克。

伊薩克, *** 爾族,祖交原是庫車阿奇木伯克,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中屢立戰功,被乾隆列為統壹新疆的50名功臣之壹。

伊薩克承襲貝勒,接任阿克蘇阿奇木伯克。

清朝統治新疆後,主要兵力駐紮在北疆少數地區。

張格爾發動叛亂,南疆西四城相繼陷落,迅速向東四城的阿克蘇推進,在清軍未到之前,伊薩克組織 *** 爾群眾清查內奸,籌備糧草軍械,日夜操練防守,與阿克蘇辦事大臣壹起組織軍民隔河阻擊。

在配合清軍作戰中,“獲賊匪五六十名,迅出張格爾差來阿渾二名”。

隨清軍向南疆西四城進攻,在壹系列戰役中,伊薩克帶領 *** 爾族軍民籌運糧草、偵察敵情、充當向導,對平息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活捉張格爾的喀爾鐵蓋山戰役中,更是戰功顯著。

8、 *** 爾族保家衛國的兩位巾幗英雄邁哩巴紐和羅爾巴力。

1865年,浩罕國的阿古柏匪邦,在英國和沙俄的支持下,侵入新疆。

在其殘暴統治南疆廣大地區的12年裏,當地的 *** 爾族人民同其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鬥爭。

邁哩巴紐和羅爾巴力就是這壹時期湧現的兩位 *** 爾族巾幗英雄。

邁哩巴紐是哈密王伯錫爾的妻子,被清朝 *** 封為福晉(貴婦)。

1873年曾被回、維農民起義軍俘虜,後來落入了阿古柏匪邦的魔爪,被囚禁在庫車境內。

阿古柏匪邦劫持邁哩巴紐福晉,“計在羈留以牽率其部耳”。

但是邁哩巴紐福晉大義凜然,沒有被阿古柏匪邦的威脅利誘所屈服,並帶話回來說:“世受皇上天恩,不敢作叛逆之事雲雲。”在邁哩巴紐福晉被劫持期間,清朝 *** 曾多次命令地方官員設法營救,福晉之子哈密王邁哈默特也曾設法營救。

後來邁哩巴紐福晉回到哈密。

因其子自幼癱瘓,福晉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在那個戰亂的年月裏,成功地主持了哈密地區的政務。

羅爾巴力是火家板兒(當地的壹個小頭目)的妻子,當時30多歲,家住哈密西面的芨芨臺。

她為了反抗欺侮、保家衛國,勇敢地承擔了巡邏和傳遞情報的重擔。

《聽園西域雜述詩》的作者蕭雄曾寫下壹段贊揚羅爾巴力的話:“余過其地,曾見其雪衣單騎,往鄰居沙勿體家會事。

其時賊焰初解,野多豺狼,男子尚怯懼,彼竟提短刀,飛鞚長歌,往返於十余裏山隈沙磧之間,氣眾壯哉!”兩位 *** 爾族婦女的英勇事跡,充分體現了同仇敵愾的大無畏精神,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

9、為《十二木卡姆》的保存和流傳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音樂家吐爾地阿洪。

《十二木卡姆》是壹部具有悠久歷史,深受 *** 爾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大套舞曲。

解放前夕,能夠全部演唱《十二木卡姆》的只剩兩三人,吐爾地阿洪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壹位。

為了挽救這壹寶貴的文化遺產,解放之初,新中國百廢待舉,黨就把挽救和整理《十二木卡姆》的工作擺進了議事日程。

自治區文化廳兩度邀請吐爾地阿洪到烏魯木齊市進行《十二木卡姆》的錄音和整理工作。

其後,由北京音樂出版社與民族出版社聯合出版了兩冊《十二木卡姆》。

吐爾地阿洪在七十歲的高齡,以飽滿的熱情為這部巨著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0、為清朝統壹新疆做出過積極貢獻的 *** 爾族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

噶岱默特,新疆烏什人,準噶爾貴族統治新疆時,曾擔任過拜城阿奇木伯克。

乾隆時期清朝 *** 統壹新疆,他擁護統壹,為清朝統壹新疆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清朝 *** 統壹新疆之後,他在喀什噶爾擔任了15年阿奇木伯克,任職期間,他不但重視興修當地水利,這在當時的地方官中是不多見的,而且還做了幾件有益的事情。

據《回疆通誌.噶岱默特列傳》記載:“乾隆二十七年,噶岱默特倡議:偕諸伯克輸谷千石,貯城邑,贍貧戶。

復助材建兵屋三百楹。”1771年,土爾扈特部落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壓迫剝削,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回歸祖國到達新疆,受到了清朝 *** 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歡迎。

在他們從北疆移居喀喇沙爾珠勒都斯草原時,得到了南疆 *** 爾族人民群眾的無私援助。

成千上萬石的糧食由 *** 爾族農民用馬、毛驢、駱駝等馱運到喀喇沙爾的珠勒都斯草原,接濟生活陷入困境的蒙古族牧民。

噶岱默特所在的喀什噶爾也擔負了這次運糧任務,噶岱默特“屢經呈請,所有裝載糧谷之口袋,情願幫與土爾扈特”,使土爾扈特蒙古族牧民得以在天山中建立家園。

11、近代 *** 爾族詩人和歷史學家毛拉.畢拉勒。

毛拉.畢拉勒出生在伊寧市壹個貧窮的鞋匠家庭。

啟蒙教育是在父親的指導下完成,後就讀於當時伊寧市唯壹的學府“伊犁經學院”。

1867年,他直接參與了在“太平天國”影響下發生的伊犁農民暴動,並於事後撰寫了有關暴動情況的作品――長詩《中國土地上的聖戰》。

該長詩詳細反映了暴動過程中經歷的事件,並且揭示暴動後期攫取領導權的上層人士同宗教頭目的矛盾,因而具有壹定的歷史價值;1851年,他把27歲前寫的大量“格則勒”集結成集,題為《格則勒雅詩》。

《格則勒雅詩》中多數是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愛情作品也是對當時封建暴政壓迫的聲討,後來許多作品成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民歌;長詩《長毛子玉素甫》作為壹部諷刺作品,把 *** 爾文學中諷喻體裁的創作大大提高了壹步;長詩《努孜古姆》,無論是主題、內容,還是在現實主義深度方面,都堪稱是 *** 爾族文學中標新立異的上乘之作。

總之,毛拉.畢拉勒壹生的創作活動,使 *** 爾族文學邁入了壹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