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來,人們便在想辦法對付這種可怕的傳染病。最早取得成績的是古代中國人,在古籍中有著這方面的記載。
宋朝真宗年間,大約就是公元1000年前後吧,汴京壹帶田園荒蕪,屍橫遍野,到處是壹片淒慘景象。原來這裏正流行可怕的天花,它吞噬著無數人的生命。這可急壞了丞相王旦,因為天花曾屢次在這壹帶肆虐,王旦早年生的兩個兒子都是因為出天花而早早離開人世的,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小兒子王素也會遭到不幸。王旦趕緊派人四出訪醫求藥。
不久,有個下屬帶了壹個道士來。王旦壹見就上火了,原來是當時在民間盛行請道士畫符念咒來驅病攘災,可王旦並不信這壹套。這位下屬見王旦臉色大變,知道他想錯了,連忙上去附耳說道:“這位王道士乃是峨嵋山九龍洞道長,能用仙方預防小孩感染天花,靈驗得很。”
王旦將信將疑地將王道士帶入兒子房中,只見王道士看過王素後,從容地從隨身攜帶的葫蘆中倒出壹小塊醬色藥塊來,將其細細地研成藥末,再取出壹支小竹管,把藥末抖入其中,然後俯下身子,用小竹管對著小孩的鼻孔輕輕吹去。這可把王旦看懵了:“這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
“大人請放心,妙藥自會顯功效。公子3天後會有輕微的發燒,6天後會出輕微的天花,18天後天花結痂,等到痂脫落後,既不會留下難看的麻坑,以後也永遠不會感染天花了。”聽著道士的交代,王旦連連點頭,心裏卻在嘀咕:如此草率醫治,恐怕難有奇效產生吧?不料,果如道士所言:3天後王素發了壹點燒;6天後身上出現10多個紅點點,還發起晶瑩透亮的水泡;不久壹個個結痂脫落,痂脫以後果然壹個麻坑也沒留下。
後來,王旦重重酬謝王道士,並問起“仙方”壹事。王道士爽快地告知:那醬色的壹小塊藥其實就是天花病人身上的幹痂。這壹來可把王旦嚇得不輕,不過,後來王素果然平安無事,壹直到67歲老死,也未染上過天花。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自然明白,那位王道士用的其實就是“以毒攻毒”的預防接種法。“仙方”裏的確有天花病毒,只是這種天花病毒是經過處理的,小孩子傳染上的天花非常輕微,但就在這過程中,小孩子形成了對天花病毒的免疫力,這就可以終生避免遭到天花的傳染。
我國古代稱天花為“痘”,所以,人們把王道士的這個方法稱為“種痘”。這是中國人在人工免疫醫學上的壹個重大貢獻。後來,人痘接種術在國內普及的同時,也逐漸傳至國外。1688年,俄羅斯專程派遣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人痘接種術,學成回國後,還向土耳其等鄰國傳授了這種醫術。1744年,中國的人痘接種術傳入日本的長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