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東省日照市)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9—12題。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壹桌、壹椅、壹扇、壹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壹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林嗣環《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其情態,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魏學洢《核舟記》
9.填空。(4分)
甲,乙兩個文段都選自清代人__________編選的筆記小說《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為核心,突出了民間藝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圍繞“____________”壹詞,表現了王叔遠微雕技藝的精湛。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會賓客大宴 會:_________ ②罔不因勢象形 罔:__________
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譯文:
②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譯文:
12.甲文段除對民間藝人進行直接描寫外,還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請找出文段中側面描寫的句子。(2分)
參考答案:9.張潮 《虞初新誌》善奇巧 10.適逢,正趕上 無,沒有 11.(1)全場子立刻肅靜,沒有壹個敢高聲說話的。(2)他曾經送給我壹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蘇軾乘船遊赤壁。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 活版&核舟記對比閱讀甲宋朝慶歷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膠泥作成厚塊,刻上壹個壹個字,用火把泥塊燒硬。印書時,就把壹個個活字塊,按照書稿的次序,放在壹塊鐵板上,用松香、蠟和紙灰等東西把它們粘在壹起,用平板把字壓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質量好,制版比較容易,發現錯誤可以隨時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繼續使用。這是印刷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考試大為妳加油
乙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壹印,火燒令堅。先設壹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壹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壹板,持就火煬上;藥稍熔,則以壹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壹板印刷,壹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壹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壹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壹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再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
點撥甲文和乙文表現的是同壹內容,但各有側重。甲文重在介紹書籍的演變因而介紹得比較概括,乙文重在介紹活字印刷的工序,因而說明得具體而詳細。?
精練?1.甲文中劃線的句子中“厚”字的意思_______;乙文劃線的句子中的“薄”字的意思是_______。?
2.乙文中哪些句子說明活版的制版過程時說“了甲文中說的“活字印刷速度快,質量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在說明活版的制版過程時說“先設壹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這個句子中的“和”從詞性上說,是壹個_______詞,意為_______;甲文說“用松香、蠟和紙灰等東西把它們粘在壹起”,句子中的“和”從詞性上說是壹個_______詞,讀_______。?
4.甲文和乙文為了說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都用了適當的說明方法,甲文主要用的是_______;乙文則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等方法。
5.選出加著重的字的詞性相同的壹項()?
A、每字為壹印若止印三二本
B、火燒令堅 再火令藥熔
C、持就火煬之 瞬息可就
D、木格貯之 以手拂之
6.從乙文中找出同義詞和反義詞各壹組。?
同義詞:
反義詞:
7.乙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甲文概括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的意義的壹句話是_______甲文中概括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的壹句話是_______。
參考答案?
1.活字模字模上的筆畫2.略3.動混合連hé4.作詮釋列數字作比較5.D6.略7.程序順序(時間順序)這是印刷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3. 初二語文《核舟記》的相關課外文言文蘇軾的《赤壁賦》與此文是對比閱讀,如題:
閱讀《核舟記》節選和《赤壁賦》節選,完成17~21題。(***12分)
甲 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閱壹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節選《核舟記》)
乙 文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節選自《赤壁賦》)
1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或短語。(2分)
(1)峨冠: (2)不屬:
(3)比: (4)***適:
(5)惟: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9、蘇子用月與水作比,闡明了什麽道理?下列做法正確的壹項是:(2分)
A.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B.闡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闡明無欲即無私的道理。 D.闡明物質不滅的道理
20、窗上對聯為什麽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十六個字,而不刻別的字?談談理由。(2分)
21、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蘇軾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請比較兩句表達含義有何不同。(2分)
參考答案:
17、(1)戴著高高的帽子 (2)不相類似 (3)靠近 (4)***享 (5)只有
(2分,寫對2個得1分)
18、(1)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2分,意思對即可)
(2)這是自然界的無窮無盡的寶藏。(2分,意思對即可)
19、A(2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嘆人生無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體,由變與不變來比喻自己的身世)
20、這十六個字是《赤壁賦》中的名句,與上段“大蘇泛赤壁”相照應,切題,而且可以啟發讀者聯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們,足以見他對核舟觀察的精細。(2分。言之成理即可)
21、(1)孔子感慨的是時間像流水壹樣流過,要大家珍惜時光。
(2)蘇軾是認為世間萬物都在變化,慨嘆人生之無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
4. 核舟記中關於運用對比手法的賞析核舟記》賞析 作者在《核舟記》中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生動地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贊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
從“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至“嘻,技亦靈怪矣哉”為第二段。本段又可分五小節。
起筆時,作者如剝筍似地進行具體的描述,很有層次感。先寫核舟的長和高,“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以核舟本身之小,來顯示核舟工藝品的精巧;比喻也因之出奇。
文章接著進入具體的描述。先寫“中軒敞者為艙”,著力突出在這壹特定的條件下,船艙的高大、寬敞,以及在核舟中所占據的位置。
小舟不滿“徑寸”和“軒敞”的船艙,壹小和壹大相映,形成強烈的對比,構成壹個完整的畫面,來顯示核舟雕刻藝術的特色。接著,敘述船艙上還覆蓋著“箬篷”,艙旁有“左右各四,***八扇”小窗;八扇小窗,是活動的,能開能關,所以“啟窗而觀”則“雕欄相望”,閉窗時所刻的前後《赤壁賦》中的膾炙人口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則顯現於眼前。
在“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的“核舟”上刻字、景、人、物既細膩逼真,又富有詩情畫意,其情趣之妙,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足以顯示王叔遠精妙絕倫的雕刻技藝。而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把工藝品上的詩情畫意,生動逼真地表達出來,也足見他藝術手腕之高明。
文章壹開頭向讀者介紹民間雕刻藝人王叔遠的精湛的技藝和核舟的內容後,便按順序寫核舟的長、高、船艙、船頭、船尾、船背,最後對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進行統計,與開頭相呼應,用贊譽王叔遠鬼斧神工之絕技結束整篇文章,猶如壹根絲線,串綴珠玉貝石而成整體。通篇四百多字,每個字的選擇,就像這巧奪天工的核舟壹樣,精雕細琢。
核舟是雕刻工藝品,直接給人以視覺感受。通過作者細膩而傳神的描述,引起讀者的想像,加深對核舟的視覺印象,完成了它獨特的審美功能。
本文意境深邃,想像豐富,對比巧妙。核舟形體之小和人、物之多;神態之活和情態之細;動中有靜和靜中有動;文字淺顯和意境深邃等,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對比中顯示雕刻藝術的精湛和詩意美。
同時我們還要提到,雕刻藝人有著不凡的見識。我們知道蘇東坡膾炙人口的前、後《赤壁賦》問世以來,可說在文學史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其藝術成就之卓爾不群是有口皆碑的。
但另壹方面,它直接地顯露出對整個人生的空漠之感,而黃魯直壹生仕途坎坷,哲宗紹聖年間,新黨用事,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貶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晚年卒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
他們在政治上不得誌,仕途上壹片暗淡。為了逃避政治,必然要采取消極的“退隱”、“歸田”、“遠遊”等手段,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他們必然會和皈依佛門的佛印和尚引為同調。
所以,雕刻藝術家補充了《赤壁賦》中“客”的具體人物,其藝術想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 初二文言文核舟記原文:
〔明〕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閱壹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壹楫。楫左右舟子各壹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壹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壹,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壹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壹;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遊削於不寸之質,而須麋瞭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於我,亦必疑其誑。乃今親睹之。由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壹寸左右的木頭雕刻成宮室、器皿、人物,以及飛鳥走獸、樹木石頭,而且無不按著木頭的原形來雕飾模擬物態,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態。他曾經贈送我壹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覽赤壁的情景。
核舟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寬敞的地方是船艙,上面覆蓋著箬竹船篷。船艙兩旁開有小窗,左邊和右邊各四扇,總***八扇。打開窗子看,可見雕花的船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子,可欣賞到右邊窗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邊窗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字,都塗了石青顏色。
船頭上坐著三個人,當中戴高帽滿腮胡須的是蘇東坡,右邊是佛印和尚,左邊是黃魯直。蘇、黃兩人正在***看壹幅手卷。東坡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象在講什麽話。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微側著身體,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隱現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皺褶中。佛印極象彌勒佛,敞開胸懷, *** 雙乳,擡頭仰望著天空,神態表情與蘇、黃二人不壹樣。他平方右膝,曲著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壹粒壹粒清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壹支槳。槳兩旁各有壹個船夫。右邊那個梳著椎形發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壹根橫木上,右手扳住右腳趾頭,象嘬著嘴唇在吹口哨的樣子。左邊那個右手拿著壹柄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放壹把水壺,那個人目光註視茶爐,臉色平靜,好象在凝神傾聽茶水燒煮的聲音。
這只船的底部比較平坦,就在上面題上名字,題的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劃細得象蚊子腳,壹鉤壹畫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壹顆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紅顏色。
總計這只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槳、茶爐、水壺、手卷、念珠各壹件;對聯、題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有三十四個。可是量量核舟的長度,甚至還不滿壹寸。這原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細地看了這只核舟後,驚嘆道: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莊子》、《列子》書中所記載的能工巧匠,被譽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誰在不到壹寸的材料上運刀自如地進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須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麽壹個人,拿我的話來告訴我,我也壹定會懷疑他在說謊。可現在這卻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從這件作品來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來。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
6. 核舟記文言文核舟記
〔明〕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閱壹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壹楫。楫左右舟子各壹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壹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壹,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壹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壹;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遊削於不寸之質,而須麋瞭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於我,亦必疑其誑。乃今親睹之。由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嘻,技亦靈怪矣哉!
——選自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誌》
翻譯: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壹寸左右的木頭雕刻成宮室、器皿、人物,以及飛鳥走獸、樹木石頭,而且無不按著木頭的原形來雕飾模擬物態,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態。他曾經贈送我壹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覽赤壁的情景。
核舟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寬敞的地方是船艙,上面覆蓋著箬竹船篷。船艙兩旁開有小窗,左邊和右邊各四扇,總***八扇。打開窗子看,可見雕花的船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子,可欣賞到右邊窗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邊窗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字,都塗了石青顏色。
船頭上坐著三個人,當中戴高帽滿腮胡須的是蘇東坡,右邊是佛印和尚,左邊是黃魯直。蘇、黃兩人正在***看壹幅手卷。東坡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象在講什麽話。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微側著身體,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隱現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皺褶中。佛印極象彌勒佛,敞開胸懷, *** 雙乳,擡頭仰望著天空,神態表情與蘇、黃二人不壹樣。他平方右膝,曲著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壹粒壹粒清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壹支槳。槳兩旁各有壹個船夫。右邊那個梳著椎形發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壹根橫木上,右手扳住右腳趾頭,象嘬著嘴唇在吹口哨的樣子。左邊那個右手拿著壹柄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放壹把水壺,那個人目光註視茶爐,臉色平靜,好象在凝神傾聽茶水燒煮的聲音。
這只船的底部比較平坦,就在上面題上名字,題的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劃細得象蚊子腳,壹鉤壹畫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壹顆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紅顏色。
總計這只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槳、茶爐、水壺、手卷、念珠各壹件;對聯、題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有三十四個。可是量量核舟的長度,甚至還不滿壹寸。這原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細地看了這只核舟後,驚嘆道: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莊子》、《列子》書中所記載的能工巧匠,被譽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誰在不到壹寸的材料上運刀自如地進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須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麽壹個人,拿我的話來告訴我,我也壹定會懷疑他在說謊。可現在這
卻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從這件作品來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來。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