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亦稱“測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舊時的壹種迷信。漢字屬象形文字,壹個字往往可以拆成幾個字,古人常常用這種拆字法,來判斷人事因果,預言吉兇禍福。據考證,拆字這種迷信源於漢代。《後漢書·蔡茂傳》載:“(茂)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以問主薄郭賀,郭賀離席慶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祿也。取中穗,是中臺之位也。於字失禾為秩,雖曰失之,乃所以得祿秩也。’”
春,漢語常用字,讀作chūn,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後延伸至以“春”作為壹年四季的第壹季名。《說文解字》認為“春,推也”,也即有“春陽撫照,萬物滋榮”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