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的特點及其原因》

《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的特點及其原因》

族譜是記載壹個宗族歷史和文化的史實書籍,具有區分宗族成員血緣關系親疏遠近作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後人可從族譜中借鑒、傳承宗族思想文化。對於壹個宗族而言,缺少族譜,宗族就是不完整的。族譜不僅是家庭歷史,還是中國歷史重要參考資料。後人通過族譜,了解到歷史發展、中外關系等。在族譜發展進行中,尤其是在清代時期,宗族編寫族譜,逐漸形成不斷修特點。本文主要主要探究形成宗族不斷編修族譜原因,並對其特點進行深入研究。  

族譜是我國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留下的產物。不少歷史學家在翻閱族譜時,會發現族譜被編寫好幾遍的現象。這種不斷修的特點在明代時期有所表現,在清代時期表現最為突出。雖然明代時期時間較短,但是宗族依然堅持不斷編修族譜[1]。特別是到了20實際80年代,將不斷編修族譜推向熱潮。

壹、編寫族譜意義

族譜是中國特有文化產物,在民族發展中具有悠久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族譜。族譜作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之壹,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壹)歷史價值

留存至今的族譜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族譜屬於珍品。《仙源類譜》是現存最早的族譜,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系宋代內府抄本[2]。據《中國古籍善本數目》統計,列入善本的家譜有635種,但是實際存世的數量遠超過這個數據。由於族譜裏記載了宗族歷史興旺盛衰,所以其具有極高歷史價值。

(二)教化功能

族譜中壹般有記載“家訓”“家規”“家法”等,比如:戒賭博、尚節約、首孝悌等。此外,在族譜中還記載了數代先輩們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孝悌的優良傳統、尊儒學經的育人風尚、忠於為國、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等,這些遺留下來的文明,具有積極引導作用,促進後代成為這樣的人。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傳統倫理與現代文化是辯證的統壹,現代文明是在傳統倫理基礎上建設起來的[3]。在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同樣也賦予了傳統倫理新的生命力。族譜中反映出來的優秀傳統倫理,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奮鬥的結晶。其不僅能凝聚中華民族強大團結力量,還能促進現代文明建設。由此可見,族譜對於中華民族文明建設具有激勵作用。

(三)尋根價值

宗族淵源與世系圖譜是族譜重要組成部分,其也是後代尋根問祖的重要參考依據。不少後代通過查詢族譜方式,尋根問祖。當他們在翻閱族譜,找到自己祖先時,難掩心中激動之情。此外,通過查詢族譜,還能增強海外華僑凝聚力及向心力,促進祖國統壹大業。

(四)提升宗族凝聚力

通過編修族譜,不僅能提升宗族凝聚力,增強宗族之間的情感,還能促進宗族之間互相幫助。此外,通過編修族譜,還能了解到宗族歷史和遷徙情況,知悉宗族學院親疏遠近關系。對於國家而言,如果沒有歷史記載和文化記載,國家就不會知道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由此可見,族譜不但是能反映宗族發展興衰,還是民族文化傳承載體。

(五)姓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姓氏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中有著悠久歷史。姓氏尋根作為姓氏紐帶的文化尋源活動,近幾年引起海內外多方關註。此外,族譜還將對弘揚民族精神、完成統壹大業、實現偉大復興,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二、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特點

後人在翻閱族譜時,會發現宗族族譜具有不斷編修特點,許多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確保族譜連續不斷。在明清時期,人們逐漸養成不斷編修族譜特點。甚至將編修族譜當作宗族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編修族譜,總覺得少做了什麽。只有修編了族譜,才覺得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特別是在清代,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特點愈加凸顯。

 清代時期,各宗族都有不斷編修族譜習慣。但是歷史數據並未明確顯示究竟有多少宗族編修了族譜。在當時,族譜中記載了宗族成員、事件等,具有極強隱私性,壹般不流傳於世。並且,當時人們把族譜當作最為神聖的寶物,所以族譜不會出現在市面上。隨著朝代走向滅亡後,許多族譜流於人間。因為族譜記載了許多宗族歷史,為保護這些歷史,不被不法分子利用,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期間,大量銷毀了族譜,只有少部分族譜留存了下來[4]。清代人編修族譜數量眾多,其中江西民間編修最多。據各大圖書館藏書統計顯示,在所有收錄藏書中,清朝時期藏譜最多。

 在明朝時期,宗族逐漸形成不斷編修族譜特點,在清朝時期最為凸顯。且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編寫任何文書都養成了不斷編修特點,其中特點最為明顯的文獻就屬地方誌和族譜。地方誌與族譜相似性極高,人們在地方誌和族譜上準確標註時間人員、事件等,完整記錄地方發生事件和宗族歷史,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

圖片

三、宗族不斷編修族譜原因

(壹)對孝道的追求

在我國歷史中,有“三是不修譜則為不孝”這壹說法。在當時,做兒女的不孝敬長輩,會被世人唾棄辱罵,故人們極怕被別人說為不孝,所以養成編修族譜習慣。此外,人們通過連續不斷編修族譜,表達自己的孝道。如果編修族譜人死去,就由子孫後代進行編譜,否則認為子孫後代為不孝行為。如果子孫後代不願意編寫族譜,將會得到嚴厲懲罰。並且,宗族將定期編修族譜定為族規,如不按期進行,則為不孝。

(二)處理人際關系

清朝時期,人們以群居為主,壹個村落為壹族或幾個宗族***用生活。人們長期生活在壹起,要進行人際交流。人們通過族譜之間關系,就能確定族人之間遠近親疏關系,知道怎麽稱呼對方。比如對方是自己長輩,在沒有族譜情況下,就不知道怎麽稱呼長輩。所以通過編修族譜,明確各自在宗族中的地位,才能更好處理人際關系[5]。

(三) 反映宗族發展歷史

 通過編修族譜,能反映出宗族興盛衰亡發展歷史。人們通過編修族譜,能提高宗族凝聚力、向心力,同時還能反映出宗族經濟實力及宗族團結力。如果宗族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編修,說明宗族間缺乏凝聚力,人們不重視族譜對宗族的重要性;如果宗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編修,說明宗族有足夠向心力,有望成為名門望族。如果有人問妳,妳的祖先是誰時。若妳答不出來,會顯得很難看。人們在沒有族譜情況下,不知道自己祖先,就是宗族衰落表現。因此,為凝聚宗族團結精神,要不斷修編族譜。

(四)尊重祖先的體現

在清朝時期,人們認為編修族譜是壹種尊敬祖先的壹種行為。人們認為通過編修族譜,能使散落的宗族重新聚集起來,提升宗族凝聚力。李光地在閱讀宗法時,看到編修族譜有三大好處,其壹是能促進宗族長遠發展,其二是實現宗族人興丁旺,榮華富貴,其三是敬孝道。宗族通過宗法倫理傳播,讓人們通過修譜、續譜方法,實現尊祖、敬宗、收族。盡管當時宗族倫理道德在受到沖擊下,人們還是堅持認為通過通過修譜、續譜是收回宗族的重要途徑。人們收回宗族,再壹次把宗族人民團結壹起,形成牢固的社會群體。

 在中華悠久文明發展進程中,宗族形成不斷編修族譜特點。由於這些族譜中記載有宗族歷史興旺衰落,因此其具有十分重要歷史價值。後人通過查閱族譜,還能了解到歷史變遷,社會發展,具有歷史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