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手抄報如下:
壹、《儒林外史》主要內容
1、周進中舉
周進的姐夫等人可憐周進,湊錢替他捐了個監生,得以直接考舉人,考中,後來又考中進士,任廣東學道。遇範進考秀才,因可憐他而錄取。後又考中舉人。張鄉紳來結交,贈與銀子及房子。本篇體現了文人們皓首窮經追求仕途及趨炎附勢的變態心理。
2、範進中舉
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壹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壹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
3、嚴監生病故
嚴監生因病去世後,趙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議如何發送,嚴監生的大哥嚴貢生科舉回來,卻不顧弟弟的死,不僅不安排喪事,反倒為了兒子的親事去了省城。趙氏的兒子後來又病亡,王德給嚴貢生寫信讓其回來,商議立嗣的事,而此時嚴貢生在省城接親。反映了科舉制背景下是人情淡漠、世態炎涼。
二、《儒林外史》的介紹
1、《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壹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壹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
2、《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