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太歲!有什麽用?

什麽是太歲!有什麽用?

太歲名聲太大,從未在意是何物,近來心血來潮關註壹下。流傳最廣的當以老黃歷為主,太歲為值年神君,每年不同,按幹支紀年排序,壹年壹個(但總數不同,有說六十個,六十甲子嗎;有說十二個,十二地支嘍;有說十個,十個天幹啦),故而黃歷中每年犯沖的太歲各不同。太歲常化為肉團狀物,藏行於地,若不避太歲之位強行破土,遇之者有災厄,故謂之為“太歲頭上動土。”唐《廣異記·李氏》載:“上元末,復有李氏家不信太歲,掘之,得壹塊肉。相傳雲:‘得太歲者,鞭之數百,當免禍害。’李氏鞭九十余,忽然騰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盡,惟小蒯公尚存。李氏兄弟恐其家滅盡,夜中,令奴悉作鬼裝束,劫小蒯,便藏之。唯此子得存,其後襲封蒯公。”又“寧州有人。亦掘得太歲,大如方,狀類赤菌,有數千眼,其家不識。移至大路,遍問識者,有胡僧驚曰:‘此太歲也,宜速埋之。’其人遽送舊處。經壹年,人死略盡。”《封神演義》:殷郊為紂王之子,因生下時為壹肉球,被棄於荒郊,故名殷郊,姜子牙封神時被封為太歲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各地有關挖出菌類狀肉球報道漸多,但圖片報道不見,不知何狀,不知有否網友看過。 另壹說屬古代星占學(也算是天文吧)內容。古人將木星被稱為歲星,約十二年繞太陽壹周(現代數值為11.86年),故而將黃道劃為十二等份(類於西方黃道十二宮),每壹等分稱為壹次,自西向東依次稱為:星紀、玄枵、(女取)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在壹次中行進,先秦古籍中常有“歲在**次”的記載,這是古時的歲星記年法,主要用來記錄日月五星的位置與運動,但由於誤差原因,後來也不用了。我國古代對周天的另壹種劃分法,是沿天赤道從東向西將周天等分為十二個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稱來表示,即: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為何寅在第壹,可能與夏歷有關,夏歷總是以寅開始,正月也叫寅月),由於木星的運動方向與十二支順序相反,不便民間紀年,故而設想了壹顆星,名為太歲(高於大於歲星吧,人想象的東西歷來比實際的東西要誇張壹些),運動方向與木星運動方向相反(可以說是鏡像),以太歲每年所在的部分來紀年。當木星在星紀之次時,太歲星在寅,歲名就叫攝提格,往下在卯,歲名為單(chan二聲)閼(yan平聲),依次往下:執徐、大荒落、敦牂(zang平聲)、協洽、涒(tun平聲)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後古人又以十個天幹劃分周天十等份,則太歲星在甲,歲名為閼(yan平聲)逢(pang二聲),往下歲名依次為旃蒙、柔兆、強圉(yu三聲)、著(chu二聲)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yi去聲)、昭陽。既然是人為的,也可把太歲看成是在人間活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