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所處於1881年-1936年的時代,是正處於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期。
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戰後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1900年日本參加八國聯國侵華。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壹條》。1913年,日本制造“九·壹八”事變,從而揭開侵華序幕。1932年,日本制造“壹二八”事變,進攻上海。?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
擴展資料:
個人作品
魯迅在他的壹生中,特別是後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裏,傾註了他的大部分生命與心血於雜文創作中。他的雜文極具批判性,魯迅曾把雜文分為“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強調的正是雜文的“批評(批判)”內涵與功能。順次翻開魯迅生前出版的14本雜文集,就可以看到壹部不停息地批判,論戰,反擊……的思想文化鬥爭的編年史。
個人影響
作為壹名學術研究者,壹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