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遊記》的作者和寫作過程

《西遊記》的作者和寫作過程

1,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 ~ 1582),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店(今樅陽縣玉潭鄉高店),名高店吳。因為他跟爺爺搬到淮安了。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壹《西遊記》的作者。他的家鄉,江蘇淮安東南的馬甸鄉鮑爾村,有壹個翻修過的墓地,淮安市有它的紀念館。吳承恩壹生創作作品豐富,但因家境貧寒,又無子女,其作品大多失傳。據記載,《聊齋誌異·丁羽集》已經失傳。吳承恩的侄子孫收集了他剩下的手稿,包括壹卷詩集和三卷散文集。後人把他的詩編成了《射陽求生稿》。以廣為流傳的《西遊記》版本為基礎,對《西遊記》進行補充和完善。

2.創建歷史

吳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後期,歷經五代:孝宗弘治、武宗鄭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宗申萬歷。明朝中後期的社會狀況與建國初期大不相同。政治上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的矛盾不斷激化,日益尖銳。思想文化啟蒙運動興起,人類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繁榮,小說戲曲創作進入全面繁榮時期。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已經萌芽。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高僧玄奘徒步前往天竺(印度)。他從長安出發後,經過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後到達印度。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在壹次佛教經典的大型辯論會上做了壹次演講,受到了好評。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長安,帶回657部佛經,引起轟動。後來玄奘口述了他的《西遊記》,被弟子們編成了12卷本的《大唐西域記》。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路上看到的各國的歷史地理交通,沒有故事。至於他的弟子回鶻和嚴聰所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時期有唐代三僧詩,晉代有唐三藏、潘,吳長嶺有唐三藏《西天取經》,五明時有《大聖》,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正是在漢族民間故事、劇本和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作,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3.作品簡介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壹的《西遊記》是中國古代明代吳承恩寫的第壹部言情小說。本文主要描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壹路上歷盡艱辛(加上唐僧出世取經前的艱辛* * *八十壹難),壹路降魔,化險為夷,最終抵達西天取經的故事。(《大唐西域記》和《大唐賢士傳》對此事有詳細記載)。根據唐三藏的學經詩和民間傳說。

《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種版本層出不窮。明代有六個版本,清代有七個版本和抄本,古籍中有十三個版本已經失傳。鴉片戰爭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西文,並逐漸傳播到歐美。已經有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西班牙語(世界語)、斯裏蘭卡語(斯瓦希裏語)、俄羅斯、捷克、羅馬尼亞、波蘭、日本、韓國、越南。並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做出了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