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高士廉長子、太宗女東陽公主駙馬高履行被武則天貶至永州(治今零陵)任刺史。五代高季興割據湖北江陵壹帶,建荊南國,自此高姓子孫在兩湖壹帶傳衍開來。現代湖南高姓多於元明之交由江西遷來。
漢壽高氏始遷祖高六郎(名坤)為元朝進士,生於江西吉安永豐縣永豐鄉豐實裏小流保左源上社。漢壽羅坪金境堂《高氏八修族譜》(清光緒二十年重修,1946年重刊)中以春秋齊國文公姜赤之子姜高為壹世,以高傒為第三世,譜中所錄宋丞相文天祥撰《高氏族譜舊序》說,62世祖高懷德,字少君(按:此說顯然有誤)遷松江,“高氏之譜牒遂南”。64世祖高可大(名繼沖,字紹堂)遷江西臨川,又轉徙永豐吉水。高六郎為72世,由永豐遷居湖南漢壽,除長子高元後裔居常德府桃源縣外,其余三子高亨、高利、高貞後裔均留居漢壽龍邑,自第三世高必達等六人始分為六房,分居羅坪、金手、小江、玉下、倒流、陌阡六村。高貞另有壹子遷居安化縣泥灘溪。高六郎13世孫高清(號靈山)、高藻(號雙溪)於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倡議在西關外修建祠堂,同時修纂族譜。明兵部尚書劉大夏所撰《漢壽高氏族譜舊序》還說,宋神宗時人高繼興的後裔遷居東鄉嘉林,宋高宗時高善清赴嶽陽為官,卸任後遷居章華,族人又有從吉水永豐遷居郎州辰陽的。
漢壽高氏始祖發派源流總圖
(按:此世系錯誤甚多)
1世
高子—癸受—傒—克—國子—成子—莊子(固)—宣子(黑肩)—文子(文)—昭子(無恤)—柴子—防父(字子孔,子思弟子)—子襄(辨,孟子弟子)—惠—起—鱷—國祥—慶立—至—鞏—暉—貲—午—閼—鳳—式—頤—文正—彪— —柔—定—大素—崧—瑗—希嶠—斌—允—忱—歡—洋—犍—琳—潁—君雅—儉—審行—智周—仲舒—適—郢——│崇武
│崇文—承簡—駢—昂—億霞—當—彤—延燦—行周—錫—懷德—保寅—繼沖(為江西祖,俱載江右老譜)—瓊—程—閎—稼—定—應松—興—六郎 64世
72世
六分遷湘始祖發源總圖
高六郎—│元 常德府桃源縣
│享—│必達 羅坪,洪武間遷邑西青泥湖
│ │必道 金牛
│ │必通 小江
│利—│必遴 玉下
│ │必選 倒流
│貞—│必造 陌阡
│ 遷安化縣泥灘鄉
衡陽高氏始祖高賢,字尚尊,於元順帝三十三年(原文如此)由南京鳳陽(今屬安徽)來湖南長沙任指揮使,因見元朝氣數已盡,辭官隱居於湘鄉迎水塘。高賢和揚州高明三同時代,應約為高傒68世孫。高賢生3子:可太(名榮受)、深源(名榮清)、海門(名榮宗)。明初,高可太擔任千戶,由湘鄉調任衡陽,遷居衡西永福十七都八區黃龍廟及東田沖。高深源考中進士,官居內閣,後居於衡陽雞窩山溪田灣。高海門由教授升為銀青光祿大夫,後徙居湘潭昌福。此外,還有支派散布於武岡、城步、常德等地。這壹系高氏後裔十分興旺,不僅形成湖南高氏主幹,還分遷南方各省,計有四川嘉定府小東方門、順慶渠縣、重慶;湖北勛陽府竹傒縣、漢口鎮、勛西、宣昌府;廣西平樂府、柳州、萬山、桂林興安縣西鄉六峒牛尿沖;廣東;陜西;貴州;雲南東州府;江蘇南京、儀征十二圩;福建;安徽桐城縣青草亍、安化壹天門、安化九渡水。在湖南省內更是廣布23個市縣,計有:耒陽,永州,歸陽,祁陽十字塘,寧遠,桃源,衡山吳集、草市,湘鄉望春二十七都、三十都金銀山,寶慶武岡州,攸縣,湘陰,湘潭,益陽,郴州,清泉鐵關鋪、泉溪市、南鄉,衡陽,常德,善化,寧鄉八尺嶺,長沙,常寧,澧州,慈利。(見《湖南高氏五修族譜》,敦睦堂1923年修)
瀏陽善化高氏始祖高文賢原居江蘇揚州府泰州鳳凰山,為避張士誠之亂,於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遷往江西滬溪;十八年(公元1358年),因陳友諒攻陷龍興,又遷至吉安府安福縣進賢門外黃婆亍井邊。高文賢和揚州高明三也是同時代,應約為高傒68世孫。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湖南辰澧壹帶苗民起事,朝廷派鄧愈入湘征討,高文賢之弟高伏慶作為長沙百戶,落籍於舊善化縣大江大乇鋪。高文賢和二位兄長也由江西來湖南和四弟伏慶相聚,長兄定居於瀏陽東鄉高坪市,次兄定居於瀏陽東鄉獨石,高文賢則定居於舊善化壹都,即民國時期長沙龍潭鄉四保江幹坪,與瀏西靖衛鄉柏嘉山隔河相望,子孫分布在江幹坪、仙人市、曲田、車馬橋、左家沖、連山嶺、鹿藝嶺,瀏西至道鄉、涵山、高家段、何家灣,普跡市童家坊等處。至1947年已傳20余代,人口近二千。(見《高姓氏族源流》,1947 —1949年,湖南圖書館藏)
長沙縣仁德鄉白沙圍高氏始祖高子政,原籍江南(今蘇南壹帶),明洪武初進士,也和高明三同時代,應也為68世。曾任西安知府,因升任湖南糧道,遷居湖南,居於長沙縣新煥鄉喬口,子孫分布於湖南各地,至1947年已傳22代,即高傒89世孫。人口約2萬7千,(同上)
新化縣親睦鄉輿田村高氏始祖高億霞,字安民,號開先,原居江西吉安府安福縣清化鄉六十九都梅溪團忠孝裏,其後有三兄弟高江、高亭、高虎,於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由江西隨軍遷湘,開基於新化縣城廂鎮塔田上渡村、白沙溪、永固鄉羅洪村、永安鄉田心村、輦溪市、源頭灣、親睦鄉南煙村、南煙鋪等處。至1947年已傳19代,約2千余人。(同上)
益陽高氏始祖高宗嚳(又稱辛公三郎)原居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系五代南平王高季興後裔,由於災害和戰亂,於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遷居湖南寧鄉橫塘沖,又由於當地地多人少,於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轉遷益陽十壹裏外城山口定居。其後裔分遷寧鄉、沅江、華容、湘鄉、桃花江、湘陰、常德、吉水、湖北、四川等地。(見《資陽高氏六修族譜》,渤海堂1936年修)高宗嚳約高揚州高明三壹輩,應為67世。
寧鄉東城高氏始祖高孟宗原姓李,居江西,元至正年間以孝廉起家,歷任邑宰、少宰、資政大夫,後棄官隱居湖南攸縣,為不受明朝征召,因李氏祖先臯陶出自高陽氏,故改姓高氏,自號“清湘”,遷往嶽麓大石潭,子孫分為連、遠、通、達、迥、堯六房,散布於兩湖、四川各地,後來迥、堯二支絕嗣。(見《溈益高氏六修族譜》,清道光年間修;《溈寧高氏五修族譜》,敦睦堂1926年修)高孟宗也和高明三同時代。
瀏陽焦溪鄉高升村高氏始遷祖高辟初生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終於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至今已有人口7千以上。高辟初約低高明三壹輩。
瀏陽還有壹支遷自福建上杭曹田鄉的客家高氏,始遷祖為高千二郎第三子萬七郎。
瀏陽客家高氏世系
66世 70世
壹世 五世
高十郎—│百壹郎 │百六郎 │萬壹郎
曹田鄉 │百二郎—│百七郎 │萬二郎 │百九郎 瀏陽
│百三郎 │千二郎—│萬七郎—│百十郎 瀏陽
明清以來湖南高姓人物還有,明代宣章高胤先,成化進士,四川參議。清代桃源高陛,臨淄知縣;沅江高謙,曾為左宗棠幕僚,同治三十三年補阜陽縣丞。現代新化高霽,民國時期為少將;桃江高毅,大革命時期為中***益陽縣領導人之壹;其弟高梓升為總工程師;其侄高敏為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授;桃江高希舜,國畫家;桃源高潤芝,首都鋼鐵公司副總工程師;瀏陽焦溪鄉高升村高家信為廣州第壹軍醫大學中醫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