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壹定義面前,人們曾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有人查遍了中外所有的生物學資料,就是找不到壹種能與上述定義相對應的動物。於是,壹個並不算過分輕率的結論便自然產生了:龍不過是壹個神化之物而已。有人甚至稱之為“生物學上假設的傑作”。
今年49歲的馬小星系古籍、古生物愛好者,為了研究龍,十幾年間,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做了大量的調查。他認為,龍是壹種曾經存在過、被人們神化了的珍稀動物。龍這壹來自虛空想象的“假設”竟能籠罩中國文化達數千年之久,並且能愈演愈烈,蔚為大觀,多少有點兒不可思議。翻開中華古籍,詩詞曲賦、小說雜記,乃至哲學著作、政治論文,龍的形象無所不在。人們既然主觀地認定龍之傳說是壹個神話,就不會認真看待這些文字。可是,人們信賴的史書《左傳》曾提到舜帝賜為自己養龍的人姓董,名為豢龍氏,意思是養龍的人;壹向對光怪陸離的上古傳說持審慎態度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曾記載夏代有專門養龍的人,名為禦龍氏。歷代史籍關於“墮龍”的記載更是數不勝數。
馬小星堅信龍的存在,他說:“從來自不同朝代的歷史記載中,從任殿元老人關於1944年在松花江畔親身經歷的追述中,我們隱約意識到,世間確曾有這麽壹種會走、會飛、會遊泳的奇異動物,我們的思路便不能不發生轉折。當壹種我們自以為熟悉的事物正通過某種方式顯露它的真相時,我們為什麽不換壹種眼光,去重新認識那個已經被解釋了千百回的神龍之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