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鐵獸在《山海經》之《中山經》。邛崍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也。”在對貊的外貌描述中有兩點值得註意,壹個是像熊,另壹個是毛色黑白交駁,而最為特殊的是對其食性的記載,它的食譜中竟然還有銅鐵,這類讓人不可思議的存在。
實際上,如果我們拋開後面比較玄奇的“食銅鐵”特性的話,單就像熊以及黑白色而言,大熊貓壹定是最先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至於馬來貘雖然也是黑白相間,但是就外貌而言,卻是壹點都不像熊。
歷史原因
古代人們將大熊貓喊成食鐵獸,其實是對大熊貓的誤解。因為大熊貓牙齒鋒利,喜歡食用竹子為生,但是大熊貓特別喜歡吃鹽,在過去沒有鹽食用的情況下,大熊貓就偷偷跑入村民的家中,舔食鐵鍋裏面殘余的鹽,因為牙齒太過鋒利,壹不小心容易將鐵鍋咬壞,所以村民們認為這種生物是壹種食用鐵的生物,因此給大熊貓取名食鐵獸。
大熊貓在整個地球上活了已經超過800萬年,但是由於大熊貓存活率低,過去時常受到天敵的危害,所以大熊貓數量在急劇降低,目前大熊貓是世界級保護動物,也是我國國家保護動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