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大多是詩人為了表現心中的天地而產生的,他們有意識地追求表現力。十分,詩人絕不會寫十分,而是專門留出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未完成的意義。很有意境,寫三分就會成詩。詩人深信“言不可盡”,寫出意境的框架,剩下的交給讀者,會在體驗中產生* * *聲。
擴展數據
中國詩歌的起源——《詩經·楚辭》是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詩經》裏的詩主要是四言六語,比較短。而《楚辭》的詩壹般都比較長,尤其是《離騷》和《田文》。但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歷史——也就是後來的文人詩人大多選擇了《詩經》的“形式”,而只是吸收了它的表現藝術和精神內涵。
詩人選擇《詩經》這種“形式”的主要原因是《詩經》被認為是正宗的,是中原文明的產物;《楚辭》的局限性——語言的地方色彩太濃,進而沒有成為廣泛使用的語言;在吸收新鮮血液的過程中,《詩經》的“體質”更類似於新事物,更容易吸收和混合。所以中國從壹開始就選擇短小精悍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