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皂莢丸簡介

皂莢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皂莢丸的別名 3 處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7 摘錄 8 《聖惠》卷六十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聖濟總錄》卷十三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雜病源流犀燭》卷壹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1 《聖濟總錄》卷壹○○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13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3.6 制備方法 14 《聖惠》卷六十六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5 《聖惠》卷四十六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6 《聖惠》卷二十四 16.1 方名 16.2 皂莢丸的別名 16.3 組成 16.4 功效 16.5 主治 16.6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6.7 制備方法 16.8 附註 17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18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備方法 19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19.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20 《聖惠》卷九十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備方法 21 《聖惠》卷七十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2 《聖惠》卷二十三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聖惠》卷十七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主治 23.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備方法 24 《聖惠》卷十二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主治 24.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4.5 制備方法 25 《金匱》卷上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備方法 25.6 皂莢丸的臨床應用 25.7 各家論述 25.8 附註 26 《聖惠》卷三十四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27 《聖惠》卷三十壹 27.1 方名 27.2 組成 27.3 主治 27.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備方法 28 《聖濟總錄》卷壹二七 28.1 方名 28.2 組成 28.3 主治 28.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8.5 制備方法 29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 29.1 方名 29.2 組成 29.3 主治 29.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29.5 制備方法 30 《普濟方》卷三二壹 30.1 方名 30.2 組成 30.3 主治 30.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0.5 制備方法 31 《張氏醫通》卷十五 31.1 方名 31.2 組成 31.3 主治 31.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1.5 制備方法 32 《聖濟總錄》卷七十壹 32.1 方名 32.2 組成 32.3 主治 32.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2.5 制備方法 33 《聖惠》卷四十九 33.1 方名 33.2 皂莢丸的別名 33.3 組成 33.4 主治 33.5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3.6 制備方法 33.7 附註 34 方出《聖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壹八四 34.1 方名 34.2 組成 34.3 主治 34.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4.5 制備方法 35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35.1 方名 35.2 組成 35.3 主治 35.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5.5 制備方法 36 《聖濟總錄》卷十二 36.1 方名 36.2 組成 36.3 功效 36.4 主治 36.5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36.6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皂莢丸 1 拼音

zào jiá wán

2 皂莢丸的別名

皂角丸(《醫方集解》)。

3 處方

皂莢112克(刮去皮,酥炙)

4 制法

上壹味,研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治痰濁壅肺,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

6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以棗膏和湯服3丸,日三夜壹服。

7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8 《聖惠》卷六十 8.1 方名

皂莢丸

8.2 組成

皂莢10梃(不蛀、肥長1尺者,湯浸,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黃耆(銼)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麝香半兩(細研入),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槐耳1兩(微炒),槐子1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白礬2兩半(燒灰),猬皮1兩(炙令黃焦),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檳榔1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8.3 主治

痔疾,肛邊生鼠乳,及大腹疼痛,坐臥不得。

8.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總錄》卷十三 9.1 方名

皂莢丸

9.2 組成

皂莢木白皮(去粗皮,酥炙令黃)1兩,天南星(炮)1兩,白附子(炮)1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1兩,白礬(細研,熬令汁盡)1兩。

9.3 主治

勞風,心脾宴滯,痰誕多,喉內隘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

9.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以溫水下10丸,不拘時候。

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姜外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10 《雜病源流犀燭》卷壹 10.1 方名

皂莢丸

10.2 組成

皂莢(去皮子弦,蜜炙)2錢,明礬1錢,杏仁1錢,白醜(頭未)1錢,紫菀2錢,炙甘草2錢,桑皮2錢,石菖蒲2錢,半夏2錢,膽星1錢半。

10.3 主治

久哮。

10.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百部1兩2錢煎膏,丸前藥。

11 《聖濟總錄》卷壹○○ 11.1 方名

皂莢丸

11.2 組成

豬牙皂莢(去黑皮,酥炙,研)2錢,白馬夜眼(炒令黑色,研)2錢,安息香(炒令黑色,研)2錢,斑蝥(以糯米炒令米黑色,去米並翅足不用,余即研之)2錢,蜈蚣1條(炙令黃色),蛇蛻1條(炒令黑焦,研),粉霜2錢(面2錢,水滴和為餅子,煨令黃色,研),雄黃(研)1錢,丹砂(研)1錢,硇砂(研)1錢,牛黃(研)1錢,犀角屑1錢,胡黃連1錢。

11.3 主治

諸註。

11.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四更盡,以桃仁煎湯送下。

11.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令勻,以黃狗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別以丹砂為衣。

12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12.1 方名

皂莢丸

12.2 組成

豬牙皂莢(去皮子)1兩,蝦蟆1個(要青黃色,脅畔有斑紋如金色者,去肛腸,陰幹,炙,為末),麝香(研)1錢。

12.3 主治

急勞。

12.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空心熟水送下。服訖,蓋衣被,良久瀉出血,並汗出愈,即去衣被將息。

1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拌勻,用大羊腸盛藥末令盡,兩頭系定,於碗內用大麥麩襯,安飯甑內,蒸壹炊久,取出研細為丸,約分作200余粒。

13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13.1 方名

皂莢丸

13.2 組成

皂莢(不蛀者,去黑皮並子,塗酥炙)1兩,肉蓯蓉(酒浸1宿,薄切,焙幹)1兩,白芷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13.3 功效

進食化痰,解風秘。

13.4 主治

寒癖虛冷,久積成塊;關格,服暖藥不得者。

13.5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熟水任下。

13.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4 《聖惠》卷六十六 14.1 方名

皂莢丸

14.2 組成

皂莢4兩(去黑皮,塗醋炙黃焦,去子),幹蠍半兩(微炒),幹薄荷4兩,白僵蠶半兩(微炒),天麻半兩,牛黃半兩,(細研),夜明砂1兩(微炒),鵓鴿糞2兩(微炒),蓬莪術1兩,麝香1分(細研)。

14.3 主治

風毒氣盛,項邊生瘰癧,結硬或赤腫疼痛。

14.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夜臨臥時以薄荷湯送下。

14.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麝香、牛黃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5 《聖惠》卷四十六 15.1 方名

皂莢丸

15.2 組成

皂莢3梃(長大者,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旋覆花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15.3 主治

咳嗽上氣,痰唾稠粘,坐臥不得。

15.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後煮棗粥飲送下。

1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6 《聖惠》卷二十四 16.1 方名

皂莢丸

16.2 皂莢丸的別名

皂角丸

16.3 組成

皂莢20梃。

16.4 功效

宣瀉。

16.5 主治

大風疾。

16.6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得利後,方可別服治大風丸散。

16.7 制備方法

上藥以10梃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搗羅為末;10梃去皮子,捶碎,以水5升,煎碎皂莢至1升後,以生布裹,挼濾去滓,重煎成膏,和入皂角末,丸如梧桐子大。

16.8 附註

皂角丸(《直指》卷二十四)。《直指》本方用法:將二十條皂角先炙透,去皮弦核,多用酒,慢火煎稠粘,濾出清稠者,候冷,入雪糕,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饑不飽時,用酒送下。

17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17.1 方名

皂莢丸

17.2 組成

皂莢(不蛀者,去黑皮)1兩,半夏1兩,甜葶藶(炒)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以上4味,用醋1升煮幹,慢火炒令焦,為末),巴豆21個(去皮心腹,用醋1盞煮令紫黑色,水洗,焙幹,細研),檳榔半兩(為細末)。

17.3 主治

三焦咳,腹滿不欲飲食。

17.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臘茶送下;生姜湯亦得。

17.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8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18.1 方名

皂莢丸

18.2 組成

皂莢(炙黃,去皮子)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1兩。

18.3 主治

心痛如蟲咬。

18.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發時以粥飲送下。

18.5 制備方法

上先將皂莢為末,次與杏仁相和,搗為丸,如小豆大。

19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19.1 方名

皂莢丸

19.2 組成

皂莢2梃(去皮子,慢火炙黑),大黃半兩(生用),檳榔(銼)1分,木香1分。

19.3 主治

傷寒,發汗下利不解,心中躁悶,復發壯熱,大腸不通,咽中幹痛,變成狐惑。

19.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1日2次,生姜茶清送下,不拘時候。

1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0 《聖惠》卷九十 20.1 方名

皂莢丸

20.2 組成

皂莢8兩(不蛀者,水浸1宿,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薄荷5兩,荊芥5兩,雄黃半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

20.3 主治

小兒瘰癧難消。

20.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薄荷湯送下。

2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都研令勻,用白羊肉4兩,去筋膜,細切,以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21 《聖惠》卷七十 21.1 方名

皂莢丸

21.2 組成

皂莢1兩(去皮子,塗酥,炙令焦黃),五靈脂1兩,蜀桑根1兩(以上為細末),甜葶藶1兩半(隔紙炒令紫色,別搗如膏),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

21.3 主治

婦人咳嗽久不止。

21.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後以紫蘇子湯送下。

21.5 制備方法

上藥相和,以棗肉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2 《聖惠》卷二十三 22.1 方名

皂莢丸

22.2 組成

皂莢10梃(去黑皮,塗酥,炙令黃,去子),羌活2兩,防風3兩(去蘆頭),桂心3兩,附子2兩,幹薄荷4兩。

22.3 主治

中風,偏枯不遂,行立艱難。

22.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酒、或薄荷酒送下,日3次。常於患處有汗為效。

2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3 《聖惠》卷十七 23.1 方名

皂莢丸

23.2 組成

皂莢1兩半(去黑皮,塗酥,炙微黃),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研如膏),甘草3分(炙微赤,銼),麻黃3分(去根節),甜葶藶1兩(熬令黑,搗如泥)。

23.3 主治

熱病,肺壅喘急。

23.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2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郁李仁、葶藶,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4 《聖惠》卷十二 24.1 方名

皂莢丸

24.2 組成

百合1兩,皂莢5梃(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貝母1兩(煨令微黃),甘草1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皂莢半斤(不蛀者,以童便3升浸3日,挼汁去滓,於銀器中熬如膏)。

24.3 主治

傷寒,氣壅咳嗽,咽喉胸膈不利,喘息急。

24.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24.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皂莢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25 《金匱》卷上 25.1 方名

皂莢丸

25.2 組成

皂莢8兩(刮去皮,用酥炙)。

25.3 主治

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

25.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棗膏和湯送下,日3夜1服。

2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5.6 皂莢丸的臨床應用

哮喘:患者女,50歲,1976年10月6日初診。患支氣管哮喘40余年,入冬即發,咳嗽氣急,咯痰色白粘稠,咳不暢,夜不能平臥,聽診兩肺哮鳴音蜜布,脈細滑,舌苔白膩,用紅棗500g隔水蒸熟,去皮,核搗成泥,炙皂莢90g研細末,和入作丸綠豆大,焙幹。日服三次,每次3g,溫開水送服。壹周後哮喘漸平,咳痰均減,3個月服完2料後諸癥皆除。隨訪2年未復發。

25.7 各家論述

1.《金匱玉函經二註》:皂莢性能驅濁,其刺又能攻堅,且得直達患處,用意神巧。

2.《金匱要略釋義》:方中皂莢以滌痰去垢,佐以蜜丸棗青兼顧脾胃,使痰除而不過傷正氣。

25.8 附註

本方方名,《醫方集解》引作“皂角丸”。

26 《聖惠》卷三十四 26.1 方名

皂莢丸

26.2 組成

豬牙皂莢3枚(去皮子),漢椒7個(去目),莽草半兩。

26.3 主治

齒風痛,或蟲痛不可忍,根下有孔。

26.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納蛀孔中。有涎即吐卻。

2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棗肉為丸,如芥子大。

27 《聖惠》卷三十壹 27.1 方名

皂莢丸

27.2 組成

皂莢57片,皂莢樹白皮棘刺57片。

27.3 主治

骨蒸,傳屍鬼氣。

27.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溫酒送下。瀉下勞蟲即愈。如未利,即加丸服之,以利為度。

27.5 制備方法

上藥各燒為灰,水淋取汁,將汁更於灰上再淋,如此35遍,即煎成霜,取2兩,入麝香3分,同細研,用軟飯為丸,如小豆大。

28 《聖濟總錄》卷壹二七 28.1 方名

皂莢丸

28.2 組成

皂莢5梃(去皮,用酥2兩旋塗炙),幹薄荷葉2兩,大黃(銼)2兩,防葵2兩,膩粉(研)少許,雞子2個(煮熟用黃)。

28.3 主治

瘰癧。

28.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2次,食前米飲送下。

2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別將皂莢5梃,生捶碎,以水1鬥,揉取汁,羯羊肉半斤,去筋膜,以皂莢水熬成膏,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29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 29.1 方名

皂莢丸

29.2 組成

皂莢7梃(不蛀者,水浸,挼取汁,濾去滓),丁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訶黎勒(炮,取皮)10個,杏仁80個(去皮尖雙仁,炒)。

29.3 主治

產後咳嗽痰盛,頭目不利。

29.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烏梅湯送下,不拘時候。

29.5 制備方法

上五味,將四味搗為細末,以皂莢水就銀石銚內煎如膏,即將藥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30 《普濟方》卷三二壹 30.1 方名

皂莢丸

30.2 組成

皂莢子300個(破作片子,慢火燥甚,即入酸棗大,又炒燥,又入醋,至焦黑)。

30.3 主治

風入腳氣,虛人老人大便或秘或利。

30.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蒺藜、酸棗仁湯送下。兩時久未利,再進1服,漸加至100丸不妨,以通為度。

3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1 《張氏醫通》卷十五 31.1 方名

皂莢丸

31.2 組成

蛇蛻(酥炙)7條,蟬蛻兩半,元精石兩半,穿山甲(炮)兩半,當歸兩半,白術(生)兩半,茯苓兩半,谷精草兩半,木賊兩半,白菊花兩半,刺猬皮(蛤粉炒)兩半,龍膽草兩半,赤芍兩半,連翹兩半,獖豬爪30個(蛤粉炒),人參1兩,川芎半兩。

31.3 主治

目內外壹切障膜,翳嫩不宜針撥者。

31.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5分,空心、食前杏仁湯送下。壹半入仙靈脾1兩,每服3錢,用豬肝3片,劈開夾藥煎熟,臨臥細嚼,用原汁送下。此丸與生熟地黃丸並進。

3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壹半入牙皂12梃,燒存性和勻,煉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32 《聖濟總錄》卷七十壹 32.1 方名

皂莢丸

32.2 組成

皂莢2梃(不蛀者,酥炙,去皮子,銼),桂(去粗皮)、幹姜(炮)、貝母(去心)各等分。

32.3 主治

肺積息賁,上氣。

32.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日午用生姜湯送下。

3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3 《聖惠》卷四十九 33.1 方名

皂莢丸

33.2 皂莢丸的別名

消癖丸

33.3 組成

豬牙皂莢4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硼砂半兩(用酒1盞浸,火熬成膏)。

33.4 主治

癖氣結硬不消,胸脅脹悶。

33.5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33.6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用硼砂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33.7 附註

消癖丸(《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34 方出《聖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壹八四 34.1 方名

皂莢丸

34.2 組成

肥皂莢2梃(銼,去黑皮),好酥1兩。

34.3 主治

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聲。

34.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34.5 制備方法

將皂莢於慢火上炙,以好酥細細塗之,數數翻覆,以酥盡為度,炙令焦黃,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5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35.1 方名

皂莢丸

35.2 組成

皂莢(如豬牙者,去黑皮,塗酥炙)1兩,防己1兩,葶藶(隔紙微炒)1分。

35.3 主治

肺氣喘急,面目浮腫。

35.4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煎桑根白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3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36 《聖濟總錄》卷十二 36.1 方名

皂莢丸

36.2 組成

皂莢(實肥者)半斤,甘草1兩(於罐器內,同皂莢燒,不令煙出),芎?4兩,惡實(微炒)2兩,蒺藜子(炒去角)2兩,菊花(微炒)4兩,馬牙消(研)4兩,玄參(曬幹)1兩,甘松(去土)1兩,藿香葉1兩,零陵香1兩,龍腦(研)1錢。

36.3 功效

涼心膈,潤肺臟。

36.4 主治

風熱痰壅,面發熱,皮膚痛。

36.5 皂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破,食後臨臥茶酒任下。

36.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古籍中的皂莢丸 《張氏醫通》:[卷八七竅門上]內障

嫩不可撥者。只與用藥。治法縱各不同。大意不出乎皂莢丸、生熟地黃丸。其間虛實寒熱。輕重隨證出入。活法...

《張氏醫通》:[卷八七竅門上]外障

羚羊角散。翳盡。至其年月日期復發者。有留積也。皂莢丸。倪仲賢雲。風熱不制之病曰翳。如雲霧。如絲縷。...

《高註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壹也。十三條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皂莢丸方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上壹...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註》:[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

今未有之奇矣。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註咳逆上氣,喉中有水雞聲者,是寒飲沖...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論三首、脈證四條、方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