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黃丸簡介

三黃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3.2 處方 3.3 制法 3.4 性狀 3.5 鑒別 3.6 檢查 3.7 功能與主治 3.8 用法與用量 3.9 貯藏 4 三黃丸說明書 4.1 藥品類型 4.2 藥品名稱 4.3 藥品漢語拼音 4.4 藥品英文名稱 4.5 成份 4.6 性狀 4.7 作用類別 4.8 適應癥/功能主治 4.9 規格 4.10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三黃丸的不良反應 4.13 註意事項 4.14 三黃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4.15 三黃丸的藥理作用 4.16 備註 5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三黃丸 5.1 處方 5.2 制法 5.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6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三黃丸 6.1 處方 6.2 制法 6.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6.5 三黃丸的藥理作用 7 《銀海精微》卷上方之三黃丸 7.1 組成 7.2 功效主治 7.3 制備方法 7.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8 《脈因證治》卷上方之三黃丸 8.1 組成 8.2 功能主治 8.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8.4 附註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三黃丸 9.1 組成 9.2 功能主治 9.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備方法 9.5 用藥禁忌 10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補丸,本方方名見《丹溪心法》卷三 10.1 三黃丸的別名 10.2 處方 10.3 制法 10.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0.5 功能主治 11 《三因》卷八方之三黃丸 11.1 三黃丸的別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1.6 附註 12 《袖珍》卷三方之三黃丸 12.1 方名 12.2 三黃丸的別名 12.3 組成 12.4 主治 12.5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2.6 加減 12.7 制備方法 12.8 附註 13 《普濟方》卷二九六方之三黃丸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主治 13.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備方法 14 《外臺秘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黃丸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4.6 制備方法 15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三黃丸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6 《活人書》卷十八方之三黃丸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主治 16.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備方法 17 《片玉心書》卷四方之三黃丸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18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家寶》方之三黃丸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備方法 19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壹引巴郡太守方之三黃丸 19.1 方名 19.2 三黃丸的別名 19.3 組成 19.4 主治 19.5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19.6 制備方法 19.7 用藥禁忌 19.8 各家論述 19.9 附註 20 《儒門事親》卷十二方之三黃丸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備方法 21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方之三黃丸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1.6 附註 22 《明醫指掌》卷六方之三黃丸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醫方類聚》卷壹八四引《經驗良方》方之三黃丸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主治 23.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備方法 24 《喉科秘訣》卷下方之三黃丸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主治 24.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4.5 制備方法 25 《聖濟總錄》卷壹二六方之三黃丸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備方法 26 《青囊秘傳》方之三黃丸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2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黃丸 * 三黃丸相關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 拼音

sān huáng wán

2 概述

三黃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二首。《中華人民***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Sanhuang Wan

3.2 處方

黃連 100g 黃草(炒) 100g 大黃(制) 100g

3.3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幹燥,即得。

3.4 性狀

本品為黃色的水丸;味苫。

3.5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直徑40~140μm。纖維束鮮黃色,壁厚,紋孔較大而稍稀,孔溝較粗,纖維淡黃色,梭形,長60~250μP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

3.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Ⅰ A)。

3.7 功能與主治

瀉火解毒。用於治療痢疾、吐血、衄血、咯血、便秘、瘡癰等癥。

3.8 用法與用量

口服,壹次6~ 9g,壹日3次。

3.9 貯藏

密閉,防潮。 安徽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4 三黃丸說明書 4.1 藥品類型

中藥

4.2 藥品名稱

三黃丸

4.3 藥品漢語拼音 4.4 藥品英文名稱 4.5 成份 4.6 性狀 4.7 作用類別 4.8 適應癥/功能主治

瀉火解毒。用於治療便秘、瘡癰。

4.9 規格 4.10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6~9克,壹日3次。

4.11 禁忌

孕婦忌服。

4.12 不良反應 4.13 註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2.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服藥後大便次數每日2到3次者,應減量;每日3次以上者,應停用並向醫師咨詢。

4.服藥3天後或服藥期間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者,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4.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4.15 三黃丸的藥理作用 4.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5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三黃丸 5.1 處方

春三月:黃芩、黃連各四兩,大黃三兩;夏三月:黃芩六兩,黃連七兩,大黃壹兩;秋三月:黃芩六兩,黃連三兩,大黃二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1]。

5.2 制法

為細末,煉蜜為丸,大豆大[1]

5.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至七丸,日三次[1]。

5.4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治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女帶下,手足寒熱[1]。

6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三黃丸 6.1 處方

黃連、黃芩、大黃各十兩[1]。

6.2 制法

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1]

6.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1]

6.4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解毒。治三焦積熱,上焦有熱,致目赤頭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致心膈煩躁,飲食不美;下焦有熱,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俱熱,疽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 *** 腫痛,或下鮮血;並治小兒積熱[1]。

6.5 三黃丸的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本方對弗氏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有抑制效能。又有某種程度的降壓、抑制神經興奮和降低血中總脂質、中性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1]。

7 《銀海精微》卷上方之三黃丸 7.1 組成

黃連1兩,黃芩1兩,大黃(酒浸過,炒)3兩[1]。

7.2 功效主治

治大眥赤脈傳睛,癥見大眥常壅澀,看物不準,及目赤,眼內生虛肉,形似雞冠蜆肉者[1]。

瀉心火。心經火盛,大眥赤脈傳睛,大眥常壅澀,看物不準者。

7.3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1]。

7.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熱水送下[1]。

8 《脈因證治》卷上方之三黃丸 8.1 組成

大黃半兩,芒硝、地黃各二錢,黃連、黃芩、梔子各壹錢[1]。

8.2 功能主治

主治衄血不止,大便結燥者[1]。

8.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為細末,煉蜜為丸服[1]。

8.4 附註

方中芒消用量原缺。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三黃丸 9.1 組成

熟大黃(酒磨汁)三兩,制乳香、制沒藥各壹兩,雄黃五錢,麝香、牛黃各三錢[1]。

9.2 功能主治

治懸癰紅腫,及熱毒大癰,楊梅結毒,大毒疼痛等癥[1]。

9.3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1]。

每服5錢,連服10次。

9.4 制備方法

為細末,和大黃汁為丸,梧桐子大[1]

先將熟大黃酒浸透,隔水蒸軟,搗爛;然後以乳、沒、雄、麝、西5末和入,再搗千捶為丸,如梧桐子大。

9.5 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10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補丸,本方方名見《丹溪心法》卷三

三黃丸即三補丸,三補丸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其方名見《丹溪心法》卷三。

10.1 三黃丸的別名

三補丸、三黃丸[1]

10.2 處方

黃連、黃芩、黃柏各等分[2]。

10.3 制法

為細末,蒸餅為丸,梧桐子大[2]

10.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白開水或鹽湯送下[2]。

10.5 功能主治

功在清熱瀉火。治三焦火熱之證[2]。

11 《三因》卷八方之三黃丸 11.1 三黃丸的別名

金黃丸

11.2 組成

黃芩6兩(冬用3兩),大黃2兩(冬用4兩,夏用3兩),黃連4兩(夏用7兩,秋用6兩,冬用2兩)。

11.3 主治

骨實極熱,耳鳴,面色焦枯,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閉。

11.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米飲送下。

11.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豆大。

11.6 附註

金黃丸(《普濟方》卷三十三)。

12 《袖珍》卷三方之三黃丸 12.1 方名

三黃丸

12.2 三黃丸的別名

噙化三黃丸

12.3 組成

大黃2兩半,黃芩2兩半,黃連2兩半,黃藥子1兩半,白藥子1兩半,山豆根1兩,黃柏1兩,苦參1兩,硼砂2兩,京墨3錢,麝香少許,片腦1錢半。

12.4 主治

喉痹。

12.5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1丸,後食。

12.6 加減

冬,加知母。

12.7 制備方法

上為末,豬膽調,攤甑內蒸藥3次後,入片、麝、硼為丸,如豆大。

12.8 附註

噙化三黃丸(《奇效良方》卷四十八)。

13 《普濟方》卷二九六方之三黃丸 13.1 方名

三黃丸

13.2 組成

雄黃1兩,硫黃1兩,黃丹2兩。

13.3 主治

痔。

13.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若大腸出血有竅,或糞前出,以木通湯送下;若糞後有血,甘草湯送下;甚者加至15丸,空心服。

1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入盞內,以黃丹蓋定,用濕紙封卻,火燒,候青煙出為度,取出候冷,研細,以軟柿幹和為丸,如綠豆大。

14 《外臺秘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黃丸 14.1 方名

三黃丸

14.2 組成

黃連3兩,黃芩3兩,大黃2兩。

14.3 功效

清上焦之火,潤大便。

14.4 主治

乳石發動,虛熱氣壅不通,頭痛,上焦有火而大便稍滯者。

14.5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湯飲送下。以利即愈。

14.6 制備方法

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5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三黃丸 15.1 方名

三黃丸

15.2 組成

黃芩1兩,黃連(去須)1兩,川大黃(銼,微炒)1兩。

15.3 主治

小兒諸熱。

15.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熱水送下。

1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16 《活人書》卷十八方之三黃丸 16.1 方名

三黃丸

16.2 組成

黃連3兩,大黃1兩,黃芩2兩。

16.3 主治

三消吐血,黃疸。

16.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滾白湯送下。

1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7 《片玉心書》卷四方之三黃丸 17.1 方名

三黃丸

17.2 組成

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

17.3 主治

小兒痢疾初起,裏急後重,腹中脹痛者。

17.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神曲糊丸,木香、檳榔湯送下。

1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8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家寶》方之三黃丸 18.1 方名

三黃丸

18.2 組成

雄黃1錢,郁金(焙)1錢,巴豆3個。

18.3 主治

小兒咳嗽有痰,並解諸藥毒,及上焦壅熱,身上生瘡。

18.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嬰孩3丸,飯飲送下;薄荷湯亦可。

1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粟米大。

19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壹引巴郡太守方之三黃丸 19.1 方名

三黃丸

19.2 三黃丸的別名

加減三黃丸、四季三黃瀉心丸、四季三黃丸

19.3 組成

春3月:黃芩4兩,大黃3兩,黃連4兩。夏3月:黃芩6兩,大黃1兩,黃連7兩。秋3月:黃芩6兩,大黃2兩,黃連3兩。冬3月:黃芩3兩,大黃5兩,黃連2兩。

19.4 主治

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男婦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疼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俱熱,生癰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糞門腫或下鮮血,小兒積熱。

19.5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飲服5丸,1日3次;不知,稍加至7丸,取下而已。

19.6 制備方法

上藥隨時和搗,以蜜為丸,如大豆大。

19.7 用藥禁忌

忌豬肉;津枯血燥慎勿投。

19.8 各家論述

1.《千金方衍義》:巴蜀風土剛厚,民多血氣剛強,雖有勞傷消渴肌肉不生,多屬水虧火旺。故巴郡所奏之方專取伊尹三黃隨四序而為加減;在春陽氣方強之時,雖當寒折,只宜平調以分解之;夏月陰氣在內,總有濕熱,反堪以苦燥之;又秋燥令司權,熱邪傷表居多,故取輕劑以外泄之;平冬陽氣潛藏,熱邪內伏,專事苦寒以內奪之,藥雖峻削,日服無幾,可無傷中之慮,婦人濕熱帶下亦不出此。

2.《醫方考》:上件皆火證也。火炎則水幹,故令消渴;燥萬物者,莫於火,故令羸瘦,不生肌肉;火甚則速於傳化,故善谷。芩、連、大黃,苦寒物也,寒能勝熱,苦能瀉火,火去而陰自生,陰生而肌肉自長矣。

3.《審視瑤函》:味之苦者能降火,黃芩味苦而質枯,黃連味苦而氣燥,大黃苦寒而味厚。質枯則上浮,故能瀉火於膈;氣燥則就火,故能瀉火於心;味厚則喜降,故能蕩邪攻實。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水流濕,火就燥之義也。

19.9 附註

加減三黃丸(《證治準繩·類方》卷五)、四季三黃瀉心丸(《審視瑤函》卷六)、四季三黃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原書註:壹本雲,夏三月不服。

20 《儒門事親》卷十二方之三黃丸 20.1 方名

三黃丸

20.2 組成

大黃、黃芩、黃柏各等分。

20.3 主治

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揚梅瘡。

20.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水送下。

2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水為丸。

21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方之三黃丸 21.1 方名

三黃丸

21.2 組成

黃芩半兩(去心),大黃(去皮,濕紙裹煨)1錢,黃連(去須)1錢。

21.3 主治

小兒諸熱,熱癥心躁夜啼,亦治晝啼。

21.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至15丸、20丸,食後米飲送下。

2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綠豆大或麻子大。

21.6 附註

《衛生總微》用人參湯送服。

22 《明醫指掌》卷六方之三黃丸 22.1 方名

三黃丸

22.2 組成

蒼術1兩半,陳皮1兩半,黃連7錢半,連翹半兩。

22.3 主治

積熱便血。

22.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白湯送下。

2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生地搗爛糊丸,如梧桐子大。

23 《醫方類聚》卷壹八四引《經驗良方》方之三黃丸 23.1 方名

三黃丸

23.2 組成

黃連、黃柏、槐花(炒變色)各等分。

23.3 主治

痔。

23.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酒亦得。

2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

24 《喉科秘訣》卷下方之三黃丸 24.1 方名

三黃丸

24.2 組成

大黃、黃芩、黃連、山豆根各等分。

24.3 主治

喉風。

24.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

24.5 制備方法

加入冰片少許,***為細末,和熟,青魚膽為丸,如綠豆大。

25 《聖濟總錄》卷壹二六方之三黃丸 25.1 方名

三黃丸

25.2 組成

大黃(銼,炒)1兩,當歸(切,焙)1兩,梔子仁1分,柴胡(去苗)3分,黃連(去須)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幹姜(炮)半兩,芍藥半兩。

25.3 主治

瘰癧腫毒,結成惡核。

25.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3次。取微利。更以意加減。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2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26 《青囊秘傳》方之三黃丸 26.1 方名

三黃丸

26.2 組成

制軍3兩,乳香(去油)1兩,沒藥(去油)1兩,雄精5錢,麝香1錢5分,犀黃2分,淡芩(酒拌,曬幹)1兩,雅連3錢。

26.3 主治

懸癰紅腫疼痛,熱毒大癰,楊梅廣瘡結毒,火毒。

26.4 三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

26.5 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