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讀後感薦
當賞讀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壹篇讀後感好好記錄壹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
《朝花夕拾》讀後感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為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二十四孝圖》。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讓人深有感觸的。雖是白話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壹時學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個本應該是個快樂的童年卻籠罩在那封建社會裏,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於是魯迅要罵,罵那個封建的社會。
再接觸《阿長與山海經》壹文,讓我感到魯迅先生寫作手法的高超。長媽媽這個角色,需要分壹為二看待。因為當時封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對她說恭喜,然後還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的對“長毛”的故事亂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最喜愛的隱鼠。因此,那時的魯迅對她懷恨在心。但這個粗俗、守舊的婦女卻做了些讓人對她要刮目相待的事——買《山海經》。在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後,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在這,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人格。對長媽媽,他說不出敬愛,也說不出仇恨。也許說這是他善良,抑或說這是他憂郁。因為,文字的創造者賦予了文字的內心壹種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許是妳看到的樣子,內在妳卻是那麽難琢磨到的。
放開心去想,去看,去體會魯迅先生的世界。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2朝花夕拾的讀後感掩卷三思,唏噓不已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不禁讓我撫書輕嘆,魯迅不愧為壹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筆鋒如刀,言語幽默而辛辣,分析精辟;壹針見血,他對當時社會不公現象的批判讓當政者如“骨鯁在喉”既吐不出也咽不下。
在《狗、貓、鼠》中的壹段讓我嘆服“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 、“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壹味佩服贊嘆它們。”結合現實世界,這段話難道還不值得人們深思嗎?充滿童真又讓人身同感受的《五猖會》中,最後壹句話,讓我沈思和玩味。書中寫到“我至今,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有學者說魯迅用最後壹句話作為文章的畫龍點睛,表現出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但這種不合理,不是依然發生在我們當代學生身上嗎?那我們應不應該像魯迅那樣對這些不合理,發出我們內心不滿的吶喊呢?但我不會,這是得益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壹句簡單的“虎毒不吃兒”可證明壹切。
也許我們會像魯迅壹樣對父親的嚴厲和冷漠不理解,但幾千年以來“學而優士”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如果不是父親的嚴厲,也許魯迅不會成為壹代文學家,也許只是壹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或像祥子壹樣是只賣力氣的人。和魯迅童年相比也許我們更不幸,在日新月異的高分數下,在提倡贏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下,又有誰不把好的成績,好的文憑作為踏入社會的王牌呢?在先進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又有誰願意去想沒有好文憑的後果呢?
也許父親的冷漠和嚴厲正是他們僅為人之父的責任。魯迅的《朝花夕拾》的確有著許多讓我們借鑒、學習和深思的地方。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3午後,手捧壹杯茶,仔細品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別有壹番滋味。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映像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領邦日本的心中的卻是壹個弱國,可當我看到那段話,便不由的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這種中國人,希望祖國強大卻不去努力,只是無助的祈禱,讓人不禁憐憫他,但是那些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而且還與日本人壹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恨,而且可憐。
作者在此則中更著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作品洋溢著無比的牽掛與贊揚。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精湛的醫學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還原到了它本來的面目——為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著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依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著,不斷的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的文字,又壹次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敬佩。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梁,他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但絲毫不改其風貌,對於作品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尤觸目驚心,壹面慶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國富強的年代,壹面又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祖國棟梁的我們,怎能不為了祖國而去努力呢?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4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我仿佛來到了那裏。三味書屋後面也有壹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也可以捉壹些小蟲,如果到那裏太久,老師就會說不行啊。現在都沒有以前的自由多了,要是我在那個時代多好。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布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心裏也會想著我的童年。在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年。我仿佛也來到了我的童年,我在我的童年裏,沒有什麽田野,到處都是房子,昆蟲也沒有。(雖然,我很討厭他們)
童年的魯迅。趁大人不註重,鉆進了百草園。他跟昆蟲們玩,又摘野花野果玩,然後與朋友壹起捕鳥。可是他總是捕不到那麽多鳥。我好想我的童年夜能捉昆蟲,摘野果,捕鳥。但我們現在都基本沒有這些東西了。
魯迅先生小時候,希望自在的玩耍,不被爸媽管教。這是童年特有的,當我們長成少年了,就要時刻被爸媽管教,不能玩耍,整天寫作業寫試卷。要是老師能把作業量都減下來就好了。現在不是減負嗎?我也希望能在少年時代有童年壹樣的特權。我渴望童年,渴望我幼兒園的時期。
我的感受正如書名《朝花夕拾》壹般,朝代表小孩,夕帶表長大。誰都為時間的流逝而苦惱,我也是壹樣。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寒假作業布置寫讀後感,於是我就開始閱讀壹張寫著密密麻麻的書名的報紙。找了許久,我找到了壹個題目較新奇的書——《朝花夕拾》魯迅。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壹眼的的《朝花夕拾》,對著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壹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壹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壹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壹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壹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6寒假裏,我不僅讀了《小狼小狼》,還讀了壹本《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 魯迅 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 許魯迅 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 師藤野 先生是壹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壹件舊外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認真的,血管移了壹點位置也要指出。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的壹視同仁,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有壹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死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壹睜,仿佛有壹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 ‘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誤”。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但對魯迅不是很好,慫恿他吃冰,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7《朝花夕拾》是壹篇回憶性散文集,它記錄了魯迅從小到大的幾件讓他記憶猶新的事。其中,最讓我有所感觸的是《父親的病》這壹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父親得了水腫,連續請來了兩位江湖上的所謂“名醫”,卻不僅沒有治好病,反而將他壹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淵。父親的病在現在很容易治好,但不幸的是遇上了兩位草菅人命,巫醫不分的庸醫。
第壹位名醫用藥奇特,據輿論說,他的藥方似乎有奇效。但在父親身上使了兩年,也沒什麽用。收費還出奇的高,壹次出診,診費就近百元。壹戶人家有人生病死了,他還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這病我知道了。”手壹揮就收走了兩百元。這位名醫在父親身上耗了兩年,眼看待不下去了,就推脫責任,另找了壹個生手替代自己,而他卻借機溜走,再找別人展示他“神奇”的醫術。
這位名醫找來的生手叫陳蓮河,是本城中僅剩的壹位名醫。陳蓮河開出的藥引比前壹位還要奇特。什麽壹對原配的蟋蟀,好像連蟲子也要講究貞節。陳蓮河還十分迷信,認為“舌乃心之靈苗”,就好像真有這回事似的,就算被他治了壹百多天,父親的病不但沒有好,反而越來越壞,最後喘氣離世。
作者抨擊了那些社會上昏庸無能,巫醫不分,草菅人命還勒索錢財的庸醫,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憤慨,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也為以後魯迅出國留學學醫埋下了伏筆。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8回憶如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逝的光陰如同壹朵永不雕零的花,在少年的成長歲月中綻放。
拾花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會懷念。
他會懷念壹生中遇到的壹些人:質樸善良而又麻木的長媽媽、嚴厲而慈愛的父親、可親可敬的恩師、妥協怯弱的朋友和方正質樸的先生壽敬吾。
同樣,他也會懷念昔日所經過的往事:保姆長媽媽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經》,童年到東關看《五猖會》前被父親叫去背《鑒略》,背完後去觀看《五猖會》,覺得沒有壹點快樂。
回憶成了經典,就像泡泡面對堅硬的地面,即使明知會被撞到粉身碎骨,也毫不退縮,忠誠黏在了地板上。
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禁不住哈哈大笑,我深深地躲在黑暗中,又看到了壹個明亮的自我:最喜愛巧克力的味道,與同學嬉戲玩耍的味道。
品花
印象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述了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寫魯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
表面上寫三味書屋乏味的生活,側面寫魯迅對舊社會的種種不滿。
記憶永遠像播放電影,把昔日做過的每壹件事,每個認識過的人,時時刻刻地漂浮在腦海中。忘了什麽,卻以為自己依然完好無損的記著。
《朝花夕拾》用平凡的詞句,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的童年故事,寫出了魯迅先生要求人要解放的願望。
藏花
《朝花夕拾》永不雕零的花。在每壹個讀者的腦海中漂浮著記憶,回憶如花。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9《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壹的壹部回憶性散文集,雖然這本書的內容很短,卻十分耐人尋味,它以雋永深沈的文字真實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
這本書全書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等12篇文章,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二十四孝圖》是魯迅得到的第壹本書,是壹位長輩的贈品,這本書很薄,但像圖上說,鬼少人多,魯迅借以諷刺當時“紳士”“流言”肆虐的社會。
長媽媽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狗·貓·鼠》中,他將魯迅心愛的隱鼠踩死了,卻說是被貓吃掉的;但,不識字的她卻給魯迅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山海經》使魯迅對她產生了新的看法。
百草園是魯迅童年的樂園,魯迅還在其中寫道“相傳這園裏有壹條很大的赤練蛇。”長媽媽給他講了個故事後寫道“這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壹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體現了魯迅兒時的天真稚氣。
魯迅兒時,他的父親患了嚴重的水腫病,家裏請了兩位人稱“名醫”的來位父親治病,費用昂貴,用了不少錢,卻未能挽救父親的生命。本文體現魯迅對父親的懷念。揭示了這些人華而不實,唯利是圖,草菅人命的實質。
《朝花夕拾》這本書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也反映著魯迅想要改變的願望,讓我們看到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民族魂。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0“朝花夕拾”顧名思義,就是在夕陽將盡時去撿拾早上開的花。《朝花夕拾》這本書寫的就是魯迅在晚年時回憶兒時的美好生活。
魯迅用淳樸的文筆,揮灑筆墨,以《朝花夕拾》來宣示自己的情感。在“愛”與“死”的反顧裏,既彌漫著慈愛的精神與情調,顯示了魯迅內心最為柔和的壹面,又內蘊著深沈而深刻的悲愴。就這樣,兩者互為表裏,構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韻味。
《範愛農》讓我記憶頗為深刻。它通過範愛農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範愛農之死,便是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所作的形象的評判。那時正是革命期間,無數的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壹腔豪情只為祖國。他們前赴後繼,終於結束了長達兩千年的帝王封建社會。但是中國依舊落後,“七七事變”後,日本竟壹直打到南京,占領了大半個華夏。就連這小小的“彈丸之地”的人民,都敢欺侮到我們國家的頭上,這是什麽意思?證明我們還不夠強大!辛亥革命進行的不夠徹底!
雖然經過了八年的抗戰鬥爭中國勝利了,日本以戰敗告終。但是在不到二十年中,日本飛速發展,成為亞洲第壹強國!中國呢?雖然新中國成立已經六十多年了,卻只是發展中國家,還沒有趕上日本,這不得不讓我進行深刻的反思。
想讓中國富強起來,只有壹個條件,就是教育!教育好我們這壹代學生,讓我們籌備更多的知識,為明天的中國努力。
奮鬥吧!為了中國,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讓我們盡情的學習、拼搏吧!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1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計劃,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冊子中讀壹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讀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圖》。
先生的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後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壹篇讀後感的讀後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先生是新白話運動的領軍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沖擊,闡明先生對於白話運動的立場。為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通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本在網上找出,加以瀏覽,讓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是這些所謂的“孝”實在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所去衡量。郭巨可謂至孝,家裏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贊,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壹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壹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孝乃百善之首!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這些的披著羊皮的衛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2《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自己往事的散文集,而《吶喊》則是魯迅的第壹部小說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小時候和壹位叫阿長的保姆在壹起的時光。這個保姆雖然沒什麽文化,但是懂的禮節很多,在大年三十早晨都讓魯迅按照習俗把該幹的事幹完。不過有壹次她把魯迅的隱鼠害死了,魯迅非常恨她。後來,魯迅的叔祖送他壹本《山海經》繪本,他很喜歡,但沒多久就把書弄丟了,想再買也沒買著。阿長告假四五天回來後帶來了壹本新的《山海經》,魯迅忘記了仇恨,非常敬佩阿長。
我認為阿長是壹個懂禮節、關心他人的人。懂禮節體現在除夕夜,阿長讓魯迅準備明天的事。第二天早晨,必須讓魯迅按照習俗把該幹的事幹完才能上床。關心他人體現在她把隱鼠害死了以及把新的《山海經》帶回送給了魯迅。害死隱鼠是因為她以為那是老鼠,不讓它傷害人們;如果她不關心魯迅,就不會給他新的《山海經》。
《朝花夕拾 吶喊》這本書中還不止這壹篇文章,有趣的還有很多篇。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童年的樂園,那裏的壹草壹木,壹蟲壹鳥都深深地刻在了童年歡樂的記憶裏。三味書屋既是魯迅先生認真讀書的地方,同時也是壹個充滿童趣的地方。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也歡迎大家推薦書籍。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3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買了壹套名著,其中有壹本魯迅先生所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著這個題目想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魯迅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仿佛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添加了壹種風韻,而那似有似無的清香則更加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我還很小,只有十幾歲,可總喜歡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對現實中的壹切,我往往采取壹種漠然置之的態度,沒有對理想的渴望,沒有感情的迸發……只有當我沈浸在對童年的回憶中時,我的全部熱情才會真正蘇醒,火壹般地燃燒起來。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壹動不動地凝視著天空,房頂,或隨便什麽地方,長久地踱著步。我的靈魂深處會突然爆發出壹陣奇異的顫抖,血,湧上了我的臉,快樂,童年的快樂,那樣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仿佛又變成了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寬闊的訓練場上揮拍打球;夏天,在遊泳池上潑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場上“歡快起舞”……壹個個生動的畫面,壹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這壹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小時侯,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壹個錯別字而舉手,不到老師“投降”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寫了壹嘿板的錯別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決不會有其他動作。
在讀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壹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憶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離我們越來越遠,留下的只是些鮮活的印象,倒不如仔細品讀壹下《朝花夕拾》,和魯迅先生壹起向往自由,回憶童年。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4《朝花夕拾》是魯迅壹九二七年七月十壹日,寫完於廣州。這本書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文章,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本書***有十篇文章,這十篇文章的語言都是清新、樸實,親切感人。
本書原名叫《舊事重提》,但魯迅覺得不太優美,於是將它改為《朝花夕拾》。這個題目帶露折花,色香好了很多。這本書都是魯迅回憶童年美好時光而寫下。其中最吸引我的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
這篇文章是魯迅回憶自己在童年時,在百草園的美好時光。這篇文章多次用了景色描寫,如:“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壹句話就用了景色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草園的景色優美與神奇,表現出作者對百草園的回憶。這篇文章還加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壹份神奇的面紗。幼時的魯迅受此影響,天天等待著美女蛇的出現,等待著老和尚給他壹個神奇的盒子,但是終究沒有出現。這實在是太天真了。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5在散發著明媚陽光的冬日午後,委實適合泡上壹杯暖暖的香茗,讀上壹本好書。
書架上的好書那麽多,可不知怎麽的,目光不由的被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而引,信手拈來,這個明媚的午後就由它陪我了。
先生是那麽的與眾不同,大多數人都很喜歡的可愛的小貓,而先生卻仇貓,當然先生仇貓是有許多理由的。貓的秉性和壹些人很相像,看似乖巧,實則暗藏著妖氣;先生還是既不喜歡貓的叫嚷聲的,聽到貓的叫嚷先生總要嫌煩,而這個貓則是更像及了那些與先生叫嚷的名人,先生自是要去仇貓的;還有壹條也是先生仇貓的緣故,但凡貓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這卻是和當時壹些人的做法無二的,壹旦手中有了他人的把柄,必是會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自己享受著其中的樂趣。這是何等病態的壹種社會形態,笑人無妒人有,那確實是先生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悲哀。
或許在我們這個年代,在我這個年紀,還讀不懂其中的真味,但是卻能深切的感受到先生對那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鬥著,挽救著奄奄壹息的中華民族。我可親可敬的先生,您看到了嗎,看到如今的國富民強了嗎,現如今的中國絕不再是那個身心皆有疾的民族了,她變得日益強大,而您的精神卻會永世激勵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