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luò xué wèi xíng tài xué yán jiū
2 英文參考Morphological study on points
3 註解經絡穴位形態學研究是現代對經絡穴位進行的解剖形壹態學觀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著眼於說明經絡穴位與已知的壹些形態結構的關系:
(1)經絡穴位與周圍神經關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組織中以周圍神經與經絡穴位的關系最為密切。如穴位層次解剖,309穴中直接刺中神經者152穴,針剌點旁0.5cm內有神經者73穴;又如針刺解剖324穴中,有神經分布者323穴,其中與淺皮神經有關者304穴,與深部神經有關者155穴,與淺深神經均有關者137穴;顯微鏡觀察證明,穴位處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肉各層組織內具有豐富的、多樣化的神經末梢、神經叢和神經束。
(2)從經絡循行部位來看,在四肢部分與周圍神經的分布尤其接近。實驗觀察到:手太陰肺經自雲門穴以下近似皮神經分布;手厥陰心乜經自天泉以下近似正中神經的分布;手少陰心經近似尺神經和前臂內側皮神經的分布。
(3)經絡穴位與血管、淋巴管的關系。實驗觀察到:針刺309穴中,直接刺中動脈幹者24穴,針刺點旁0.5cm內有動脈幹者262穴。說明穴位與血管的關系僅次於周圍神經。下肢部分穴位觀察、膀胱經的昆侖、委中、承山三穴,多數有下胺外側群的1~3條淋巴管通過,或同壹淋巴管通過上述三穴;脾經的三陰交、陰陵泉有1~5條下肢內側群淋巴管通過;血海有1~4條淋巴管通過;同壹條淋巴管也常通過上述2或3穴。可見經絡穴位與淋巴管的關系又次於神經和血管。化學跟蹤法對經絡穴位進行觀察,證實染料系淋巴管分布。
古籍中的經絡穴位形態學研究 《醫學入門》:[內集·卷壹經絡]十五絡脈關,手太陽絡支正是,手陽明絡偏歷當,手少陽絡外關位,足太陽絡號飛揚,足陽明絡豐隆議,足少陽絡為光明...
《瘍醫大全》:[卷四內景圖說(下)]論臟腑經絡穴道部位始知瘡瘍何經受病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矣。臟腑經絡穴道部位銅人圖(心經小腸經肝經膽經脾經胃經肺經大...
《子午流註說難》:[上卷本輸穴說難]十二別絡公孫兩別絡。乃足陽明。足太陰脈度往還之要道。豐隆穴位。在外踝中心直上八寸。考骨度篇。膝下至外踝。長壹...
《本草分經》:序若《難乃與針灸家所***援,以察榮衛部位臟腑脈法、經絡穴。是史論醫經,所謂原人、血脈陰陽表裏,以起百病之...
《靈樞經脈翼》:[卷下]手厥陰心包絡經歌